佛言禅语 佛言商缘--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布施--让利给顾客

  布施要求人们有慈悲的胸怀,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日本演歌明星小林幸子曾在访谈节目中讲过下面这段话。她每年都在日本NHK电视台举办的红白歌星大战节目中穿着出人意料的服装出场,由此,她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穿那么华丽的服装的时候,她答道,“让观众高兴,我自己也快乐。那些衣服是经许多人的手,费时半年才做成的,所以花费不菲,但是这些钱我根本不心痛,因为我平时净穿一些便宜的,根本不想那些高档商品。”

  主持人插话后,她接着说,“也许,我是从妈妈的工作中得到了启示,我家是在商店街开肉铺的,妈妈负责买酱菜。每天,她都笑哈哈的接待顾客。妈妈总是会说‘给您让一点’。然后夹一些添上去。于是,顾客笑眯眯的非常愉快。我就这样,学会了什么是让人快乐的真谛。我想,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怎样才能让大家快乐呢?唱歌是份内的事,所以,那些衣服就可以说是以‘让利’的心情来做的了。”

  面对让利,每个人都感到很愉快,让利有降价,加量等各种形式,但是出发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让顾客快乐的心情。大家也许会人为,我们店不可能那么做。的确,店员不能自作主张去降价,赠品也往往是没有的。

  但是,如果我们重新考虑一下让利又会如何呢?如果从顾客快乐的出发点来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不是有很多吗?笑脸相迎,亲切相待,不让久待,问候有礼,说明准确,难时伸援,注意清洁,如此种种,不可胜数。

  你也许会觉得,“这些事都是当店员份内的工作”。但是,本职工作做到100%,就会给顾客传递更多的信息。能够让顾客感到“这店感觉真好”,“这人感觉真好”,那么你就是在精神上给顾客让利了。

  企业的生存依靠市场,利润来源于消费者的回报,所以我们对客户和消费者应心存感激,失去了消费者,也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我们个人也失去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

  企业应占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消费者,满足其需求,为其创造的价值,并最大可能的回报社会。

  用我们的心去奉献,以布施的心态去面对客户。

  欲强之,必先与之;欲取之,必先与之。

  如: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很强调一个观念: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可口可乐提供了解渴消暑的饮料同时,也提供了尽情尽畅的感觉和活力。

  人寿保险提供了一种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保障。

  中国移动提供了生活的便利和沟通的无极限。

  宝马车,一种身份的象征和自尊的需要。

  供花:回报给顾客

  在佛案前,一般都供以花、果,并燃点灯、香。究竟其中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用来装饰?抑或是给佛菩萨闻的,吃的呢?

  在佛案前供花、果、灯、香,其实都具有教育的意义。并非一般人以为去探访朋友,多带几个鲜果,一束鲜花,以表示友善那么简单。供奉的佛像是用木、石等物塑成,又怎么会吃、会闻,更不会看,那又怎么需要你点灯去照明呢?

  那完全是为人而设的。是完全为教育我们,警醒我们而设的。

  同样我们经营商业,店头就是商店的脸。要想办法让顾客站在门口时就能被吸引进去。

  在杭州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家人气很旺的点心店,徒步走5、6分钟就能找到。周围的商店街这样的点心店非常多,有一次我叫我家人去买点心,家人有点担心,问怎么才知道是那家商店啊。我笑笑说,好容易找啊,一片与周围截然不同的色彩就是了。

  各种颜色的鲜花覆盖着店头,常常有些店在店前设有花坛,但是这一家不同,简直就是用花建起来的。每一个顾客都会为这片花的宫殿所吸引,轻松的买下蛋糕、点心。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也是被迷住了,愣愣的看了好久,才进了店。店内也摆放着幽雅的大花瓶,插着漂亮的花枝。

  这么多的花,除草,追肥,浇水,去败,一定是很费事的,是不是要雇佣专人来做呢?我这样想就问了一下。没想到,照顾这些花的活都是店主的老母亲一手承担的。她说,自打退居二线后,总想“让到店的顾客在商店之外就享受到快乐”,于是开始了种花工程。

  这些包含着对顾客的深情厚意的花们,不仅让这家店给顾客留下与众不同的印象,也让这屋从周围的风景中突显出来,成为了吸引顾客的磁石。我不禁产生了一种幻想:开门前,花儿们想必已经被打理的齐整周正,吸饱了水份,精神抖擞的准备迎接顾客的到来。

  在佛教里面,花是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花是结子的因。没有花开的过程,也表示未有结果的收获。佛案前供花是提醒弟子要多播种成佛的因,将来才有成佛的果。什么是成佛的因呢?一切利他的善行,一切自净的提升都是成佛的因。有了代表因的“花”的提醒,我们才会常常自勉自励,检讨自己的行为,向着成佛的目标前进。

  果是代表结果。佛教最重视因果法则的,万事万法不离因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细微至一言一行一念,都有因有果。所以看到鲜果,便提醒自己要小心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希望有善果,就必定在举心动念间含藏善因善意。佛教徒希望达到最高的果是什么呢?就是成佛果。即是能够“自觉、觉他、觉满”,智能慈悲都最圆满。为了提醒自己要达到这个圆满的佛果,所以佛教徒常把鲜果供在佛案。这个鲜果并不是送给佛菩萨吃,以换取世间报酬的。

 佛言禅语 佛言商缘--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
  这家点心店的盛花之法,正式吸引顾客的“目、理、好”法则,要吸引顾客,就是要引人瞩目(目),得到理解(理),抱有好感(好)。吸引顾客就是经营者所要的果!

  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认为:供‘花’,我们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因,六度万行之因花。

  《华严经》上所说:任何一个人,无论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是什么样的身分,他是从事某一种的行业,都没有妨碍,都能够修菩萨行。菩萨行是什么?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行业里面的工作,就是他日常的应酬,如何把这些事情变成菩萨行?变成六度万行?关键在菩提心;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真正觉悟。觉悟什么?觉悟诸法实相。

  商店的花,就是写给顾客的致辞,感激来这里照顾生意的顾客;佛前的供花,是让世间人真正觉悟的!

  附文:用感恩“营销”自我

  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

  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成功经历时,往往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因素。事实上,每个登峰造极的人,都获得过别人的许多帮助。一旦你订出成功目标并且付诸行动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支持。你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

 生而为人,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今日年轻人,自从来到尘世间,都是受父母的呵护,受师长的指导。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牢骚满怀,抱怨不已,看这不对,看那不好,视恩义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馈,足见其内心的贫乏。

  现代中年人,虽有国家的栽培,老板的提携,自己尚未能发挥所长,贡献于社会,却也不满现实,有诸多委屈,好像别人都对他不起,愤愤不平。因此,在家庭里,难以成为善良的家长;在社会上,难以成为称职的员工。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子弟,从小就要他知道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矛盾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也许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

  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不要忘了感谢你周遭的人——你的老板和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谢,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请注意,一定要要说出来,并且要经常说!这样可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永远都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自己的解说。这样才有下一次惠顾的机会!老板批评你时,应该感谢他给予的种种教诲。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与溜须拍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一些人从内心深处感激自己的老板,但是由于惧怕流言蜚语,而将感激之情隐藏在心中,甚至刻意地疏离老板,以表自己的清白。这种想法是何等幼稚啊!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正是因为老板费尽心机的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发展,正是因为老板的谆谆教诲,我们才有所进步,才会心中坦荡,又何必去担心他人的流言蜚语呢?

 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板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

  “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为公司为老板更加勤奋地工作,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当你的努力和感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你准备辞职调换一份工作时,同样也要心怀感激之情。每一份工作、每一个老板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辞职前仔细想一想,自己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源。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严厉的老板、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附文:“感恩之心”的营销看法和体会

  “感恩之心”这个词语大多在企业文化以及社会道德和在营销者之间发扬传递。可何谓“感恩之心”呢?每个人对诸般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的层次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当然也不会雷同。“感恩之心”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和定论。而在这里我也只能就自己个人观点发表下对“感恩之心”的看法心得和体会。

  很多人都会把“感恩之心”理解为感谢感激之情。其实感谢感激只是“感恩之心”最底层最基本的起步和开始。如果对连这最基本的都很缺乏的人来说,可想而知他门的作为有多高。将来有什么成就不言而语了。那什么是感谢感激?它又会带给我门营销者及所有人什么呢?

  有这么个真实的事:6岁的小男孩跟着妈妈出门玩,路过门卫的时候,看门的老奶奶看到可爱的小男孩给了一小片麻糖,小男孩高兴的说了声“谢谢奶奶”,老奶奶看到开心的小男孩不好意思又给了一包麻糖。人总是对于别人诚恳的谢意感到受之有愧,总是要想办法回馈给对方。反之别人拒绝你不买你的东西。但能给你与对方见面的机会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心存感谢感激之情”是遭受客户拒绝时,一个专业推销员应持有的心态。

  那什么又是“感恩之心”呢?爱因斯坦便是一个品格高尚、极富人格魅力的伟人。他在下面这段话中集中表述了他的博爱思想: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当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帐户上只有零点几美圆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在卡耐基20多岁年轻时的笔记本上有其中这么一句话“当我有亿万财产的时候,最终我将其所有无偿给那些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们”。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人生道路上历尽坎坷,勇往直前,辉煌无限呢?那就要看你最早最初立志回馈回报……“感恩之心”的层次不同了。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对“感恩之心”许多地方也有所描述,如:“吃水不忘掘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得人花果千年香,得人恩惠万年记”,当然这些偏重于感谢感激的成份多。

  中国古老的佛教思想也对此有所记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舍得善之心。”其中心思想始终贯彻“感恩苍生,感恩万物,乃至感恩宇宙,感恩一切的一切。”

  所以,作为我们营销者来说至少应该对任何事物都存有感谢感激的心情。只要培养出这种心态,就能开发出难能可贵的智慧来,才能更上一层楼去感悟“感恩之心”。还会害怕客户“无情”地拒绝吗?

  篇幅有限,笔者智慧不够。最后留给大家一些小问题,看看大家是怎么对待和有什么看法,去理解下面问题。

  当接到陌生电话对你的唠叨;对方承诺你的事没有按时做到;预约对方迟到或者没来;街头,公车上被人碰撞或你碰了他人;老板或上司的不好,不理解,待遇等等不公平;无意收到百圆假钞票时;一般人最头疼的被抢被偷当时的心态怎么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8685.html

更多阅读

佛家静心禅语 静心咒

佛家静心禅语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3.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4.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麻烦。清贫乐道真自

一日禅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日禅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幸福在路上,而不是路的尽头。人生如一盘无解的玲珑棋局,与其苦苦追寻无解的结局,不如用心享受对弈的快乐。“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过分强求结果的完美,只会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震撼世界的66句禅语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佛说:无我相,无他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佛说:无我相,无他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经中讲:无我相,无他人相,无众生相,亦无寿者相。我以为这是几种不同的境界标准。无我相,是首先人应不执著于我相。应做到无我,也就是常人讲的“不能太自私”。一个人要做到不自私,太难了。这是人

声明:《佛言禅语 佛言商缘--做人如此,做企业依然》为网友超级自恋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