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6日,对徐晓阳中新药业天津制药厂厂长来说,似乎又是一个起点。这一天,从中药研究技术出身走向厂长位置的徐晓阳,以主人的姿态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振兴现代中药计划“中新基石”计划正式起动。
作为“中新基石”计划的推动者的徐晓阳,原本是一个务实而谦和的人,但当他宣称要在中药界以“中药安全”为主题展开研讨,业内外异常震惊与担忧,达仁堂是不是在炒作?面对这样一些看似简单,却致命的追问:达仁堂为何要从这个角度切入?达仁堂举起振兴现代中药大旗的资本是什么?一位医药界的权威人士参加完新闻发布会评价,“这个计划的本身不仅仅只是它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它的社会价值。”
4月26日,记者赶赴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经过一天的走访,徐晓阳,60年代出生,满脑子火花,对振兴中药情有独钟,志存高远的中年人,终于进入了我们视线之中。
以变求变
选准一个位置,远望即将峻工的厂房,这是一项投资在2亿,拥有现代化标准,新制药工业园的一部分。每当这时,徐晓阳总会心潮澎湃。他心里清楚,这一项工程的完工,将是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再次腾飞的开始。
徐晓阳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脑海之中总会浮现一幅画面:清晨,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有一群羚羊正和狮子拼命地赛跑。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场景。徐晓阳说,“又一场竞跑又要开始。”他心中期待着这样的竞赛的真正开始。
众所周知,在现代中药和现代西药这两块竞争领地之上,徐晓阳说,在中药的行业之中,常常会有类似“羚羊”正和“狮子”赛跑的事的发生。将自己企业比喻成一只“羚羊”,这是徐晓阳面对整个中药产业格局之后,给企业确切的定义。
“在竞争赛场上,是否会输给的狮子,关键还要看达仁堂是否跑得更快。”徐晓阳深有感触地讲道。此时的他,心中始终有一种不服输、勇往直前的性格。
20世纪80年代,是西方文化和西药不断地涌入中国的开始,中药这个传统产业为此也受到剧烈地冲击,面对这一现象,最令徐晓阳不安的是:尽管具有现代教育背景的中国药品消费者,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中药误认为只能治疗“慢性病”或者只是一种养生的“营养补充剂”。事实上,正是这样一种的中药决策心理因素,动摇着中药的消费的原因。
几年以前,关于“振兴中药”的梦想,就在他脑海之中盘旋、穿梭,“如何让达仁堂这个老字号企业跑得更快。”几乎是徐晓阳和企业职工共同的梦,一个理想。
据国家卫生部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部分暑热、潮湿地区,有关湿症发病率在有的地区高达11.8%,而每年适应选用藿香正气类中成药人潜在空间在4.6亿左右。但在2000年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选用者却不及7000万人,仅在16%以下。
几年前,徐晓阳就意识到市场变化,将会对这个产品的需求形成增长的势头, “如何引导中药消费者的用药决策心理机制,并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用科学方法去的引导中药产品的消费,他再一次感到了加强这项工作的紧迫性。
在对中药现状充分地分析、比较,再分析、再比较后,徐晓阳认为,像藿香正气类中成药,尽管它属于千年应验药方,在采用现代药物临床研究,尤其是关于 “随机分组”“阳性对照”等实验方法,借助于“现代数据”创新方面依旧乏力。这时 “关于中药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他心中升腾。然而,关于像“培训”这种带有“社会性质服务性的”工作,一般企业通常都不太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像达仁堂企业中药老字号企业,能不能在中药现代化建设带个好头”他经常这样地问自己。
“现在,几乎是西药横行的天下,如何振兴中药产业?难,成本如何消化”有人这样议论道。
“你有多少资金?我们凭什么要去付出这样的成本?别的企业都不做我们凭什么要去做?”类似这样不绝于耳的声音,不仅拷问徐晓阳的心灵,同时也拷问着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是否主动去承担起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那份圣神的责任。
质疑是随时随地客观存在的,但徐晓阳和他的同事们却不为质疑所动,“中药传统文化的振兴,为什么我们不能尽力做一些有益的事?中药现代化振兴,如果人人都不做,我们不做,别人就更不愿去做”在阐述自己的理由之后,他更鲜明地表明着自己的态度。
在通向他办公室的途中, “我是2000年从达仁堂全面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到走上全面运作企业的厂长岗位,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对中药文化及中药炮制工艺研究和全面的了解。”他边走边回过头说道,“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即是一个新开始,又是一种新的挑战。”
“中药现代化振兴工作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业。”徐晓阳认真地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实、做好!没有理由不改变自己传统的观念。”
本色人生
徐晓阳出生在60年代,有着许多与那一代人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经历过各种历史变迁的洗礼。据说,这一个时期出生的人,大都是很能吃苦、敬业的精神比70、80年代出生的人要强得多。因为在那段历史之变迁之中,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都让这帮人给磨练,这种磨练后的经历本身就是财富。事实上,现在,不论是在国企、还是民企主要岗位大都是这帮人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所具有的性格,是最不甘沉静,最善于思考,最善于学习、吸取对自己成长的营养,最知道珍惜和付出的意义。
当我们跟他聊起过去的经历,徐晓阳总会充满幸福的回忆,这种回忆也会让他忘记暂时的烦恼和工作的压力。当年,在学校读书期间,每次跑步拿第一那种幸福的回忆常常会让他十分开心。当说起“跑步”的体会,他深有体会地说,“跑步不但要有耐力,更要有暴发力。”
其实,对“跑步”运动的深深感悟,几乎就成了他在工作勇争第一的驱动力,也成为他工作之中,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表现得好些、再好一些的动力。
为职工做出一个榜样,这种他平易的工作风格,至今还一直保持下来。自从2000年出任厂长,面对一个老字号中药企业——达仁堂,管理工作也是千头万绪。在处理完大量管理工作之后,他总要坐下来充实自己。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正是靠着点点滴滴的积累,他终于让他对中药产业了如指掌,对中药企业的管理如鱼得水。
当他在工作之中得知,随着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嬗变,越来越多日本人接受“汉药”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在对“中国汉药”的推广方面滞后的现实,更加坚定了他振兴中药的决心。
“在用药决策心理的变迁中,汉药制剂也己从民间汉方药剂发展到医疗制剂。目前在批准进入的210个汉方药剂中,汉方药选用占国民总数97%以上,这点跟中国中药剂型,消费者中药群体萎缩形成鲜明的对比较。”每当说起这些,他的心里总总会激动。话语之中更多地是透露出改变这种现状的决心。他认为,利用自身的优势,做一些有益于中药振兴的事,履行一个中药厂长的义务,这是他时常感到自豪的事。为此他始终的奉行“在其位,谋其事,尽其力”的工作信条。
作为一个老字号的国有企业达仁堂,徐晓阳对它演变他也是有切肤之感,他深知自己所面临的担子和挑战依旧很重。带领企业向前发展关键是“观念更新”
“很多问题,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把握的,我的身体可能也一样,是达仁堂的”徐晓阳喜欢用手揉揉“太阳穴”,熟习他的人告诉我们说,这是他“疲劳”时,在思考问题时常有这样的习惯,不过他坦率地承认,“这是暂时调整的最好方式”。
精彩演绎
“推出二、三个拳头产品,以产品科技型推动产品营销型这是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企业融入市场竞争之中的方向。” 徐晓阳再一次向我们展示出他的真实想法,他告诉说,现在,他对达仁堂品牌的更是充满着信心。
心动不如行动,说一万遍不如行动一片, 在2003年,在徐晓阳的带领下,天津中新业达仁堂制药厂通过与天津日报联合,通过中药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社区服务,通过一系列的临床医师的培训活动。为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工作,他们在天津地区先作局部范围的探索性实验也做得有声有色。“下一步他正准备将这种探索性的经验向全国各在片区推广,我们的想法是形成一种风暴。”徐晓阳认真地介绍。
大凡智慧者都有超人的眼光,总是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徐晓阳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的人。当我们问及这样的风格是如何行成的,他只是笑着简单地回道 “是磨出来的。”
一个“磨”字,他精彩人生的真实写照。此时,我们对这位有着在日本、德国学习背景、对中药有着深情,执著的中年人,我们仿佛又多了一次地认识。
2004年4月6日,这天是徐晓阳格外兴奋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前,这天,徐晓阳身着笔直的西装,笑容可掬地迎接着每位来自中国医药界的主管领导、中药研究专家,新闻界的朋友。这一天,徐晓阳让社会各界来分享“中新基石”计划正式宣布启动这一时刻。让社会各界都来共同来关心中药现代化振兴的话题。在他看来,中药现代化的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企业积极地推动并实践。
自宣布启动“中新基石”计划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注意到,伴随着振兴现代中药号角,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在央视二频道黄金时段,一则广告语为:“霍香正气软胶囊,达仁堂”的广告片正在央视热播,一场以振兴中药现代化,将自家产品——霍香正气软胶囊的产品、企业形象传播正有中国大地上掀起。
寻求中药现代化振兴途径,以拉动企业产品——霍香正气软胶囊的销售,推动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目前,中新药业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正在徐晓阳的带领下,正一步一步地向着美好的明天不断地迈进。
徐晓阳档案:
1963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中药专业,2001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班,1985年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中国医保商会技术顾问、天津市工艺管理协会理事、天津总工程师联谊会理事,天津市河北区人大代表。曾历任达仁堂制药厂技术干部、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