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营机构最近搞了个活动——评选中国最具魅力女市长。对于这样的活动,绝大半数网友给予了负面评价,认为这是商业机构借此活动炒作自己,其过程和结果没有任何意义。我对这种活动不予置评,但赞同这是活动机构一种自我市场营销的说法。我今晚写这篇文字,主要是借机谈论一下女性管理者的魅力和领导力问题。2006年9月,我曾在本博发表过两篇关于领导力的文字,涉及到管理者的魅力问题。今天这篇博文的一些内容是对那两篇博文(http://dahuazhao.blog.sohu.com/13312008.html,http://dahuazhao.blog.sohu.com/13477097.html)的引述。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担任管理职务都必须产生领导功效。领导功效实际上是一种领导力,是一个人在其领导的对象身上所形成的影响力,是一个人从事管理活动之后的结果。领导力的源泉可以划分为两种,即:一种是职位力量,另一种是非职位力量。担任管理职务的领导者的魅力是非职位力量的一部分。 人们获得职位可以有多个途径,其中包括封建世袭、武力或阴谋夺取、组织任命、民主选举。通过封建世袭和组织任命的领导人的能力不能一概而论,但历史事实说明,在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职位的人中,无能平庸者往往多于能干有为者。通过武力获取领导席位的人往往是独裁的,通过阴谋篡夺权力的人通常是狡诈的。而通过正常的民主程序所产生的领导者最容易富有服务意识和责任精神,从而获得选民们的拥护,选民有权对其进行监督甚至罢免。中国现在的市长们还不是民选,虽然他们获得职务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但他们首先必须经过执政党的上一级委员会组织部门的推举。这应该是为什么这次女市长魅力评选没有得到网民赞赏的主要原因。但是,就事论事,这不妨碍我们探讨管理者的领导魅力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有了职位就有了源自于职位的权力,但职位权力所蕴涵的力量不等于影响力,但它也不会自动产生影响力。在一个人获得了职位以后,源自非职位力量的影响力是其是否具备领导力的决定因素。非职位力量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专长、背景、魅力、情感。这四种力量缺一不可,而情感因素最为重要。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正式职位以后,如能在这四个方面主动刻意地提高改进自己,他就能够成为一位具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往往也有这种情形,一个人没有职位,但却一样可以获得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甚至可能超出具有正式职位的人。有人把这种情形视做组织亚文化,甚至斥之为违反纲常。其实,当在职领导不能代表民意或民利,或者是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而在职领导不能实现领导功效的时候,“违反纲常”的人就会应运而生,亚文化可以替代主流文化,没有职位但有影响力的人也可以替代失去效能的在职领导者。
但是,所有担任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包括女市长们,必须明白,在一个人不管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职位以后,相对于其职位赋予的法定权力和惯例权力,源自非职位力量因素的影响力是其是否具备领导力的决定因素。
一个管理者通过职位获得权力,也能够在领导对象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实际上是一种假象或暂时现象。比如,当一个王子登基即位时,臣民对其表示敬畏和拥戴,或许是因为传统习惯,或许是出自惧怕心理,或许是归咎从众意识,或许是由于移情行为,即大家把对退位或驾崩了的国王的热爱、尊重或惧怕自动转移到了新的国王的身上。有时候,这种表现,与其说是一种移情,还不如说是一种期待;与其说是一种习惯,还不如说是一种惧怕。但是,臣民是否继续敬重顺服新国王,完全取决于以后新国王的作为是否符合臣民的期待。换句话说,新国王对臣民能否真正拥有影响力,取决于他在施政过程中能否具备非职位力量因素。
所谓非职位力量主要有四种因素,即:专长、背景、魅力、情感(the power of specialty, background, charisma and emotion)。
所谓专长力量,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专门知识和能力。知识就是力量,而在一个组织里,知识专长也是管理者对领导对象具有影响力的来源要素。谁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别人就会对你产生服气和尊重,你就有了影响别人的专长权。这种权力源于特有信息和专业特长。谁掌握的知识特长越多,谁的专长权就越大。现在的许多政府官员,利用自己的职位权力,跟高校进行权学交易,即权要人士需要获得硕士、博士等一纸文凭以继续爬升,而高校和导师需要结交权要人士以图谋私利,双方一拍即合、各得其所,高校对并不怎么学习或并不能达标的人颁发文凭。比如,某某市长、书记从18岁便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履历表上一天也不曾脱离工作实践,另一面却记载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各种文凭。虽然他们拥有学历文凭,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人品和作为却嗤之以鼻,这种假的专长或名不副实并不能帮助市长、书记产生非职位权力,而只能让大家把他们看扁。
背景力量是指个人由于学历、经历和特殊的社会关系所拥有的一种影响性力量。平常,一谈到背景,大家就可能联想到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比如他的父亲是高干,他的舅舅在政府工作等)。毋庸质疑,这种家庭的背景也能产生影响力,因此也是一种非职位权力。但是,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管理者绝大多数不会具备特殊的家庭背景,大家的背景主要是指自己接受教育的背景、参加工作的背景、创造业绩的背景。背景权源于被影响者期望从领导者身上获取某种有益的东西。即使具有背景权的人不在领导岗位,但是他们的特殊背景却可以起到与专长、魅力等一样的影响作用。因此,背景往往是个人自己创造的,一个人必须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你今天取得的每一项成就便是你未来的背景装潢,帮助你在周围的人群中产生影响力。
所谓的魅力力量这种说法乍听起来令人费解,其实它也是一位管理者能否在领导客体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魅力是一种无形、只能感受和意会而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或概括的力量,是建立在超然感人的个人素质之上的某种存在。这种素质吸引了欣赏它、希望拥有它的追随者,从而激起人们的忠诚和热忱。有人可能把魅力理解为一个人的面相和形象,虽然这并没有错,但却是把魅力简单化了。魅力首先体现在一个人的外型上,但魅力的本质却体现于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内心世界、素质修养、人格水平的综合气质上。虽然一个人的容颜因基因因素很难有大的改善,但是他的内心世界、素质修养和人格水平却可以通过相应的修炼得以改善提高。即使是外在形象,人们也可以进行自我改善。比如,我们的衣着外表、站姿坐相、谈吐习惯、说话技巧、文笔书法等,都是我们外在形象的构成元素。
情感力量在非职位力量因素中是最为重要的。感情力量是指个人由于和被影响者之间感情较融洽而获得的影响力。比如,哥们意气、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老乡等群体中,人们由于情感因素而彼此影响,产生了所谓的认同和感情。领导对下属的了解、理解、尊重和关照,比物质奖励往往更有激励性。在军事组织中,虽然爱国家、爱人民是一切敢于献身的正义军人的理想基础和价值依据,但他们宁愿做出牺牲却往往是因为要对得起平时关照过自己、看得起自己的班长、排长和连长或更高级别的首长,为了让首长知道我是意气之人所以我要和敌人血拼到底直至倒下,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有人认为,在所有职位和非职位权利因素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关系的重要性占据第一位,而相比而言其他各种因素都是次要的。
如果一位管理者具备了非职位权力因素的影响力,组织就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下属愿意朝着你带领的方向坚定一致地前进,下属大多数都会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向心力;绝大多数下属对完成工作具有强烈的意愿;主管不在现场下属也能自觉热情地工作;下属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工作责任;下属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并能发挥出潜能。
在非职位权力因素中,虽然我们把魅力因素分开来叙述,然而它跟其他三个因素即专长、背景、感情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相互支持的有机关系。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这四种因素又会在管理者的领导对象和沟通对象的心目中共同表现一种魅力,这时候的魅力因素会被放大,不仅成为非职位因素的代表,而且超越了职位权力的比重。
在中国现代女性管理者中有许多这样具备超凡领导魅力的榜样:抗日时期的游击队之母、“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指挥部下娴熟如理家务,令日寇闻风丧胆;第一夫人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魅力演讲,打动美国最高层决策者,使得他们立即同意援助中国抗日战争;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倾听群众诉苦、抚摸受害者伤疤,“眼窝浅”的她突然滚下两行悲酸的眼泪,此刻的她在民众眼中具有最亲、最美、最具魅力的形象,一时打动多少人心。
当然,具有超凡魅力的人,尽管没有管理职务,也会产生一种动人的领导力。一年夏天,在北京街头,一位乡下老大爷晕倒在公共汽车站,过往行人行色匆匆,一时似乎无人“有空”理会这位生命处于危险状态的老人,而一位姑娘却停下脚步,弯下腰,蹲在他的跟前,顾不得这位乡下老头身上的“脏”,轻声地呼唤安慰他,并让他喝下自己携带的果粒橙,直到大爷恢复了体力,因而被人称作是北京城最美的姑娘!这里的美其实就是魅力,她的魅力足以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鼓舞鞭策着人们敬老爱幼、相互扶助,领导文明社会前进。在王军霞获得中国首枚长跑奥运冠军之后将五星红旗披在身上向观众致谢的那个时刻,她是中国最为美丽、最具魅力的姑娘,从她身上产生的巨大感召力不亚于一个元帅、一位总理的领导力。
因此,这次被商业机构选入魅力女市长评选范围的市长们(我猜想她们中可能没有人自愿报名参选)和其他各类各级管理者们,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评选排名可能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借此机会理解魅力作为一种非职位权力因素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魅力的价值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可能高估,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数十分必要。但是,千万不要接受媒体宣传的误导,即魅力似乎象他们所报道的那样主要是时尚魅力。领导魅力的本质绝不仅仅体现于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上,更暗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素质修养、人格水平的综合气质中,是一个管理者所有非职位权力因素的力量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