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 高清 《天下第一楼》随想二十七 关于民企富不过三代的思考



  电视连续局《天下第一楼》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拥有福聚德烤鸭店的唐家和拥有适宜聚烤鸭店的瑞家的兴衰史。唐家从老掌柜唐得源的父亲“用两块石头支一个案板起家”,兴盛于唐得源这一代,衰败于第三代——老掌柜的两个儿子手中,历时三代;瑞家起家并兴盛于在宫中包哈局当大总管的瑞泽这一代,衰败于儿子瑞英这一代,历时两代。

  富有是许多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不幸的是富有状态留给人们的享受时间总是非常有限。综观中国的历史,创富者在财富蔚为大观的时候通常已经年老体衰,享受能力很弱,而继富者往往不用很长的时间就将财富挥霍殆尽。因此,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是老百姓常讲的:“富不过三代”,这几乎成为一个定式。

  被誉为“北方温州”的河南长垣县,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该县经济的主题,成为长垣经济发展的主角。但是在长垣发展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大都是“富不过三代”,这也几乎成为一个传统,其事例不胜枚举。

  不仅在长垣,在河南,在中国民营企业富不过三代的例子比比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目前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只有2.9年。

  一、 民营企业致富的主要原因

  民营企业致富的原因除了因为时机以外,大都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一是接近特殊的资源通道;二是敢于突破常规的聚富模式;三是感受贫困及压迫环境形成的获取财富的坚定意志和胆识;四是对于合作伙伴的控制力;五是维护与巩固财富的远景构想。而这些因素的持续实现的最大动力,通常是基于对重堕贫困的恐惧。

  二、 民营企业“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1、 先天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先富起来的主要是那些敢闯敢干的农民企业家和从城市贫困阶层走出的企业家。他们多从小生意做起,有的刚开始在街头卖小吃、小玩艺、小商品,有的则是背着东西沿街四处叫卖。等到掘到第一桶金以后,有的开始办起了贸易公司,有的办起了房地产公司,有的开起了夜总会,有的办起了饭店……这批富人中,有相当一批文化程度较低,而且不善于学习,影响了经营视野,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需要建立现代制度时,还坚持家族式管理,财务、销售等一些重要的部门,一定是由自家最亲近的人负责,企业的管理层不是亲戚就是老乡,有的甚至连职工都是沾亲带故的。这样的企业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管理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可想而知的。

  与其说是企业家主“富不过三代”,不如说是这些企业难于生存三代。

  2、 活恶习

  一些先富起来的人,生活极其腐化堕落,吃喝嫖赌一应俱全,一些人还包起了“二奶”、“三奶”;赌博也是一些款爷的爱好之一,一晚上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几十万的不在少数;有的富家基本上是晚上是妻子在家打麻将,丈夫在外夜夜笙歌,挥金如土,如此,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给自己的儿孙和后辈们起到恶性示范作用,怎能使子女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呢?

  3、家庭内斗

  改革开放之始,不少民营企业是靠靠夫妻或兄弟姐妹共同打拼出来的。创业的时候,亲情至上,但随着挣到手的钱越来越多,原来同心创业的亲人开始离心离德,我怕你把财产给生吞了,你担心我与外人合伙把资产给转移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近几年,亲人之间打财产官司的有很多,哥哥告弟弟、妹妹告姐姐、妻子告丈夫、丈夫告妻子的官司越来越多,演绎了多少“兄弟反目,骨肉相残”的人间悲剧。这其中有多少企业是被亲人们挣来斗去弄垮的。

  4、放纵孩子

  自古由俭入奢难,由入奢俭易。富裕人家过渡放纵孩子,没有能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富不过三代”成为必然。反观海外一些企业家,虽然家庭富裕,但仍然对子女要求严格,不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甚至寒假还让孩子外出打工。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并不是苛求子女为自己多挣一点钱,而是希望子女懂得每一分钱都来自不易,懂得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日本企业家的孩子更是让他们参加“吃苦营”,这要比我们今天的夏令营要艰苦的多。微软的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他也只是准备给自己的孩子留下100万美元,其余的全部捐献或成立基金。

  5、小富即安

  许多人富起来以后就没有了拼搏精神,他们满足于“小富即安”。挣了一笔钱就做起了息爷(专吃存款利息)、房爷(专吃房租租金),根本没有想将企业作大、作强的打算。有的满足于吃吃喝喝,打打麻将跳跳舞,不愿意继续做艰苦奋斗的创业。这既影响了他们企业的再发展,也影响了他们家族财富的积累,更影响了他们子女的励精图治的精神,从而为富不过三代埋下了伏笔。

  6、盲目扩张,贪大求全

  考察一些民营企业的兴衰过程不难发现,失败的企业大多在于企业家的心情浮躁,急功近利,行业是别人的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美其名曰,多元化发展,跨行业经营,跨来跨去,结果是包袱加身,资产流失,债台高筑。

  7、企业文化缺失

  许多民营企业没有什么企业文化,或者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举办文体活动、举办晚会。即使有一点企业文化,也是用来用来装点门面,没有用来为企业服务。

  还有民营企业的诚信经营问题,盲目、武断决策问题,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等。

  三、 如何克服“富不过三代”

  如何克服“富不过三代”,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将现代企业制度导入自己创办的企业,引进企业经理人,大量吸引各种人才,改造家族性企业,不搞封建的传位制;企业创办人不断学习、进取,拓展视野,培养励精图治意识、绅士风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子女严格要求,培养其自强、自立精神,“再富不要富孩子”;富人的孩子早当家;富人的孩子不当家。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已经把总裁职位传给其儿子鲁伟鼎,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鲁伟鼎早早就进入了万向集团,在各个岗位上轮换,1992年底开始任集团副总裁,1994年任集团总裁,5年后又到美国读书,现任集团CEO。鲁伟鼎任总裁以后,在资本运作上的成就被金融界称为其能力已经超过父亲鲁冠球。对于自己的接班,鲁伟鼎说过这样的话:“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是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的更好、更远”。

  方太集团的茅理祥一直是家族制的坚持者。在接班人的选择上,茅并不忌讳选择儿子做企业的接班人,在他看来,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阶层,法律也不健全,所以创业者不可能将自己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交给自己家族以外的人来经营,必然会考虑让自己的子女来接班,这也是东方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子茅忠群接班以后,原来的飞翔集团改名为方太集团,产品有原来的点火枪发展到专攻厨具,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重庆力帆的尹名善尽管已经66岁,但他的心态依然很年轻,今年来又开始从“两个轮子”向“四个轮子”发展,力帆牌客车已经销到海外,力帆轿车也在谋划之中。不过,尹名善定下的“百亿力帆,百年力帆 ”的目标,显然是不能有尹名善来实现了。在谈到接班人问题时,尹名善笑称:“我有一子一女,女儿还小,正在念书,儿子已经在企业里给我帮忙,但是他对经营企业的兴趣并不那么浓厚,不像我是一个工作狂,他显然不想当什么懂事长,那也只好由他了”。

  不过,也有一些富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正在关注这一课题,立志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将富裕的钱集中起来,投资创办一个大型的工业项目,整个投资经营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执行,从海内外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和各部门高级管理人员;其次,企业发展的每一步,不再是“拍脑袋工程”,而是聘请品牌专家研究、规划部门作详尽的规划与设计;第三,股东不再介绍自己的亲戚到公司来任职或做一般的职工,企业人员全部公共招聘;第四、每月出一份股东报,介绍企业资金运作情况和企业发展情况,让股东了解企业发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天下第一楼 高清 《天下第一楼》随想二十七 关于民企富不过三代的思考

  企业领导人关系企业的命运,企业家要想把自己开创的事业代代相传,必须及早酝酿接班人,让他们在大风大浪里摔打磨练。而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讲,在自己的子女不能挑起光大自己的事业,不能管理好诺大资产重担的情况下,以开明的眼光遴选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接班更是胜人一筹的战略选择,这样的企业也许走的会更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8077.html

更多阅读

品牌学概论 《品牌学》之二十六品牌伦理(二)

系列专题:《品牌学》    品牌的伦理标准包括道德原则标准和价值结果标准两方面。道德原则标准以道德义务作为基本概念来分析行为结果,价值结果标准也称为伦理精神标准以行为结果的好坏或者对事物采取的价值态度来探讨行为的意义。

声明:《天下第一楼 高清 《天下第一楼》随想二十七 关于民企富不过三代的思考》为网友彼安互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