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理论研究综述 “城市经营”独创理论研究(一)
在城市的发展史上,“城市经营”的出场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这一事件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还不是那样黑白分明,但无疑是重要的。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竞争的现实,特别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实,对城市管理及其相关利益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人们在这种挑战面前有所回应,尽管有些声音是无序的、凌乱的,甚至是单纯而幼稚、激情而盲目的,其所反映出来的正是城市发展的迫切性和其所面临的理论危机。一方面,是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方法溢出原有领域的边缘界限,向商品或企业经营的思想扩展和推移;另一方面,以营销策划界为代表的品牌营销理念不断向城市管理和发展领域渗透。这两股力量就象地壳板块运动一样,把“城市经营”挤出了地平线,进入我们的视野。 城市,这样一个人类繁衍生息的综合环境,本是商业贸易的发祥地,在促进商业经济繁荣的同时,反过来被商品化了。在被赋予商品属性的同时,被资本化、品牌化、符号化了。交换价值的显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意味着“经营”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要方式。交换价值的丰寡成为城市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甚至具有压倒其他一切话语的特殊优势。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我们更多体会到的不是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丰富与建树,而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系统性的稀释,和对城市文化多元性的腰斩。 “城市经营”概貌 当我们谈及“城市经营”时,总是离不开美国的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正是他搭建起了“城市经营”的舞台。“象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也可以成为品牌”;“一个国家也可以象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这些概念已然成为“经典”,成为中国城市“经营”的思想地图和“经营”行为的大师级旁证。“城市经营”为中国的营销策划产业烹制了一块香甜诱人的大蛋糕,为中国的市长大人们上了一堂免费的“城市CEO”课程。在拥疐和追捧的另一面,则将“城市经营”视为洪水猛兽,这一提法至今都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同,因为借“城市经营”之名而行“买卖”城市资源之实者,也并非虚妄。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和针锋相对的态度之间,是通过对“经营主体”和“经营客体”进行内涵界定的中庸之论。其导致的是另一场“经营主体”和“经营客体”的争论。“城市经营”从诞生时的概念之争发展成当前理论界普遍的敬而远之,逐渐转向了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概念——城市品牌运营。 尽管这一转变力图揭示其中新的意义和内涵,建立一个更利于沟通和实践的城市发展理论框架。但“城市经营”和“城市品牌运营”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母体”同样是“企业”,同样是对企业经营理念和方法的移植。“经营”和“品牌”在企业营销领域同样都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的概念。所不同的是,“经营”是因,“品牌”是果;没有“经营”,又何来“品牌”呢?尽管“城市品牌运营”在概念解释上避开了对城市的“经营性”涉入,而不沾染上“城市经营”那么浓厚的“政治”色彩;虽然这一做法对于营销策划和理论界的“明哲保身”确有实效,但对于城市发展的理论研究反而容易产生误导,把人带入理论上的死胡同。难道城市品牌运营就可以绕过“城市经营”的具体行为?不以城市管理水平为基础?不以城市的资本运营为保障?如果说“城市经营”是“经济决定论”的观念产物,那么“城市品牌运营”则在无意识中为城市形象广告推波助澜。尽管“城市品牌运营”在理论上并非如此片面化,但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化研究的城市发展理论而言,“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确实是极易理解和掌握的。放眼看看中央电视台,那些使人应接不暇、投入不斐的城市形象广告,或多或少都在印证和加深着我们的担忧。 城市之“经营”
对“城市经营”褒贬不一的态度就是这一事物当前的全部面貌。象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引发诸多争议的原因总是在于概念认识上的分歧。当我们在使用“城市经营”这个术语时,常常碰到意义上时隐时现的差异;当人们在谈论或试图给城市经营下定义的时候,总是把它和企业经营的概念范畴相对,并通过企业经营的概念内涵来判断城市“经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菲利浦·科特勒说“一个国家也可以象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这个定义的关键在于一个“象”字,“象”者相似也。无疑,城市经营和企业经营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并不是类同的关系,更不是等同的关系。“城市经营”和“企业经营”不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商品,而更象是一对兄弟,它们的异体性决定了它们的异质性,正因为两者是异体异质的,才称之为“象”。然而,当前对“城市经营”的概念解读普遍存在着一种偏差,就是将它们看成是“等同”或者“类同”,等同是“同体同质”,类同是“异体同质”。这些认识都是将“城市经营”和“企业经营”看成是同质化的,而这种“同质”性的“异体”移植必然要产生一些类似于医学上器官移植而引发的“排斥现象”。我们说这两个“经营”是异质的,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似性,应从经营的三个主要组分来进行考察——经营客体的属性(不是形式)、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 首先是经营客体的性质,即“产品”的属性问题。企业经营的是实在的产品,为“满足需求”而被生产,并具有“无限”生产的属性(只要市场需求)。而“城市经营”的客体并不都具有这种无限性(除非政府机构都在经商)。一个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其它不可再生资源。城市拥有的是资源而不是产品,是资源性商品而不是消费性商品,尽管这些资源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一块土地可以被拍卖,就象一辆汽车被销售。但是一辆销售出去的汽车对企业而言除了交易的经济利益之外,就不再具有其它的价值,也不再左右或影响企业的发展(除非该汽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城市资源则不同,一块土地的使用权无论怎样被出售,它永远都是城市发展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块土地是谁来使用、怎样使用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仍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在城市的无形资源方面也是如此。一条新建的道路或桥梁可以被企业冠名,是因为它具有媒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并不是所有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事物都可以当成商品来对待,否则,天安门广场被冠以“可口可乐广场”也就顺理成章了。它的形象价值是无法用交换价值来衡量的。 其二是表现在经营理念层面上的异质性。尽管城市和企业的“经营”行为都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自身的投资价值。然而,竞争力本身并没有意义,它是一个城市或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优势体现,并不是“经营”的终极目标。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是为了实现更大的利润,其衡量的指标是货币的、经济的价值;一个城市通过“经营”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其终极目标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既是城市经营客体的“资源”属性决定的,也是城市文化多元性需求的体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不能只是单一的依靠产业的、经济的竞争力。那种简单的将城市经营等同于企业经营的论调无疑充满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经济决定论色彩,企图将“卖了孩子盖房子”的行为合理化与合法化。 其三是表现在经营方法上的相似性。企业的市场运作或产品营销,必须通过从市场调研到营销战略、竞争定位、形象设计、整合传播、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精良的战略规划和精巧的战术应用,才能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些系统化的、动态的发展规划管理方法正是传统的“城市管理”所缺乏的基因。在当前这样一个区域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将企业的营销方法系统化地导入城市管理之中,倒是符合了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可以说,所谓的“城市经营”对于城市的发展与管理体系而言,“经营”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形容词,是对现代城市管理中所欠缺的“以竞争为导向的”——系统化的战略规划和战术应用的描述,是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管理”的通俗化形容。看来,我们似乎掌握了开启“城市经营”之纵深世界的钥匙,以此探察其内在的系统化的机理结构。诚如人们所言,“城市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这个“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管理系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理机制呢?其系统性是体现在哪些元素上?这些元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呢?这些元素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又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三力模型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研究范畴中,所涉及的元素甚多,包括象:城市管理、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城市化、城市竞争力等等。尽管每一个组分或子系统都得到不同学科和不同程度的关照与揭示,但这些元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事件,在城市的发展规划管理中,它们或互为因果,或彼此反映,或协同互动,正是以“系统”的方式构建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管理的模型。我们将它称之为“三力模型”(见下图)。 一个城市的政府是其所在城市发展战略的主导者和规划管理者,当然也就是“三力模型”的主体。这个“主体”并不是绝对的概念,尽管少不了、也应该有企业和市民的参与,但政府始终是决策主体。作为战略的规划管理者,需要整合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切资源和要素,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既有的和发展的。在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城市管理和城市营销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结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战略核心要素,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管理的基本形、态和行为组织。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城市资源和竞争力的演化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城市化作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必然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战略资源和规划管理;而城市营销则是将城市资源与竞争力深刻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手段。三者之间的战略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坐标来表示。 城市管理与规划力 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以竞争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赋予了传统的城市管理以新的内涵和更宽广的意义,使城市管理从行政管理和资源管理向战略规划管理转变;从如何管理城市资源向如何运用城市资源转变;从如何建设城市向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必须将城市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整合,并纳入到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中,用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管理和运用城市资源。为城市的资源增殖,而不是单纯的所谓“市场化”的资源买卖,不是“变现”。城市资源的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应当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资源,这些资源是城市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每个城市的资源各有特色,相互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整合与规划这些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来使资源增殖,也就是城市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资源的规划能力的竞争。规划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低效”和“高能”政府的差别所在。一个城市要得到发展,资源是一种现实,但规划能力却是改变这种现实的作用力。 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政府的规划力是一股整合性的力量,通过对城市资源的整合规划来促进经济的成长、推动形象的提升。(续)
更多阅读
财务管控研究(一):明确功能定位及权责
对于财务管控,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共撰文18篇。财务管控,一般而言,均指应对集团企业的集团管控。对于我国集团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集团下属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各自为政、观念落后、配合不力、监管乏术以及财务失真等问题
零售门店 互动体验 门店零售管理与仓库管理系列研究(一)
大约三年前(2008年), 《蓝彻斯特战略在中国》(沈宗南、张京宏 著, 世新大学出版中心 出版号:ISBN 978-957-8462-71-7)一书在两作者沈宗南先生、张京宏先生的共同努力下付诸出版,公诸于世。三年来两作者积极投身到辽阔的社会实践中去,在
虚拟整合 虚拟经营和行业整合(一)
站在趋势与现实的结合点,背负着振兴民族农药工业的史命,农药行业的整合已日益成为行业、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的焦点。从企业的角度看,如何应对整合,更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但现实表明,整合在宏观层面的推进力度远大
特许连锁经营 探寻特许经营的成功要素(一)
特许经营被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称为“21世纪的主导商业模式”。如今特许经营渐进火爆,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国内特许经营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传统销售企业是为此纷纷下海,欲在此经营市场上“圈地跑马”提升自我品牌形象
肯德基特许经营合同 加盟肯德基特许经营的项目申请书(二)
(二)安全、健康、卫生的餐饮场所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受非典冲击,餐饮市场从传统的色香味型,并以味为主转为更加注重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消费。安全、健康的餐饮消费成为餐饮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追求,餐饮企业经营者行为规范,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