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官网 “城市经营”独创理论研究(二)



城市管理与规划力

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以竞争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赋予了传统的城市管理以新的内涵和更宽广的意义,使城市管理从行政管理和资源管理向战略规划管理转变;从如何管理城市资源向如何运用城市资源转变;从如何建设城市向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必须将城市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整合,并纳入到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中,用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管理和运用城市资源。为城市的资源增殖,而不是单纯的所谓“市场化”的资源买卖,不是“变现”。城市资源的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应当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资源,这些资源是城市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每个城市的资源各有特色,相互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整合与规划这些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来使资源增殖,也就是城市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资源的规划能力的竞争。规划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低效”和“高能”政府的差别所在。一个城市要得到发展,资源是一种现实,但规划能力却是改变这种现实的作用力。

 

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政府的规划力是一股整合性的力量,通过对城市资源的整合规划来促进经济的成长、推动形象的提升。

 

城市化与经济力

在城市规划管理的坐标上,“城市化”是一个核心内容。城市化既是社会的发展形态,也是城市的发展形态,一个城市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城市化”运动。有人说城市化的对象是农民,也对也不对。从形式上看,从宏观的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确是农民的“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但我们必须看到,真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并不在农村,不在农民身上,而是城市或城镇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程度,没有城市经济和产业良性发展的拉动,城市化只能流于户口和居住地的形式化;没有城市的产业驱动,城市化只能流于农村人口数字的表面化。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资源和资本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无论是土地、人力还是资金等等。而这个资本聚集的过程正是一个城市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是提升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过程,这些资本为城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硬件的支持和促进。

以资本聚集为基础,以体制创新为支持,以产业驱动为核心,从而推动城市的产业经济向前发展。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城市化是一股由外而内的力量,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吸纳与融合、通过资本的聚集来丰富壮大自己,通过产业的驱动来提升城市内在的、核心的经济竞争力。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纵坐标,来自于产业和企业的力量。

 

城市营销与形象力

   营销,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一个和“经营”一样麻烦的概念。在产品营销领域,“营销”关联的是产品、价格、通路和推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4P。企业通过一系列围绕着4P而制订的计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营销战略;在城市营销领域,“营销”关联的是一个城市的战略性资源、生活与商务成本,以及城市所提供的涉入服务,当然还有推广。即一个城市如何通过独具特色的资源来参与竞争,以一种什么层次的生活、商务成本参与竞争,以一种什么模式的公共服务参与竞争。也就是一个城市的营销战略定位。这三者既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营销的客体。这些营销客体通过一系列的整合推广运动来建立营销对象对城市的形象认识,从而建立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形象竞争力,并成为城市无形资源的核心。

 

在城市的战略发展坐标上,城市营销是一股无形的由内而外的力量,通过营销推广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整合性的传播来提升城市外在的形象竞争力。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横坐标,来自于社会大众的力量。

 

城市竞争力

    在“三力模型”中我们将城市竞争力概括为经济力、规划力和形象力。人们会对此感到怀疑,因为人们所熟知的城市竞争力因素显然要比这复杂许多,包括区位竞争力、资源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政策竞争力等等。事实上,一个城市无论它具有什么样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或政策优势,最终都需要通过战略规划和实践,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的竞争力和形象的竞争力。因此,所谓的区位和资源等等因素,它们只是一个城市获得发展的基础条件,本身并不构成什么竞争力,只有当它们被有效地规划和转化时才真正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力量。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其衡量的标准就是来自于对城市竞争力的评估。以房地产投资为例。当地产商评估一个城市的投资价值时,首先考察的是这个城市的经济力,这个城市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产业来驱动(或者地产本身已形成该地的核心产业),因为只有强大的经济力,才能保证城市政府有足够的资本来进行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才能保证该城市在房地产上的消费能力。同时,一个城市的产业形态也决定了房地产建设的形态,不同的核心产业需要不同的地产建设。有了经济力,政府是否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力也是关键,这不仅包括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更重要的是政府对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因为一旦失去核心产业的经济力支持,城市地产也终成泡影。另外一个就是城市的形象力,这个形象力不仅在于吸引产业投资,还必须有利于吸引消费投资,适合生活居住。

经济力、规划力和形象力,分别从不同的层面界定了城市竞争力的要素。经济力是有形的物质化的力量,形象力是无形的精神化的力量,而规划力是起决定性的行为的力量。只有当这三股力量相互作用,构成一种循环力的时候,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才会显现出来。当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以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姿态展现出来时,她就具有了品牌效应。我们称这样的城市为“品牌城市”。

 

城市品牌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官网 “城市经营”独创理论研究(二)

城市品牌这个概念同样棘手,到目前为止,十个人可能会有十一种定义。我们也不打算在这里给出简短和直接的答案,我们需要做的是厘清一些相关的错误理解。如果人们无法对城市品牌的概念形成一个共识,那么“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城市”应该是不会产生太大歧义的。把一个城市称之为“品牌城市”意味这个城市具备了产生品牌效应的元素,而这些元素通常就直接被人们定义为“城市品牌”。

 

有人说海尔是青岛的城市品牌,这是将城市产业等同于城市的结果,而认为青岛是个品牌城市的说法更是望文生义,其意思不过是说青岛是个有很多“著名产业品牌”的城市。这都是对“城市品牌”的错误解读。海尔只能是青岛的产业品牌,而不能称其为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关联的不仅仅是产业和经济力,还有我们在“三力模型”中所阐述的规划力和形象力,产业品牌是构成经济力的一种优势条件,当然也是城市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人把大连概括为打造城市品牌的典型,意思是大连这座城市具有了品牌效应,但这种评估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经济的竞争力,而经济竞争力始终来自于这个城市的品牌产业和产业品牌,大连的品牌产业是什么?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和航运中心?那到底哪个才是中心呢?青岛尽管也没有自己的品牌产业,但它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这样一些产业品牌来保障它的经济竞争力,大连呢?反过来看,青岛如果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上重视政府的规划力,也无需要“学大连、赶大连”,而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总的来说,大连是规划力有余,经济力不足,青岛则相反。庆幸的是,这两个城市都在为此而作出卓有成效战略调整和实践。

 

品牌产业和产业品牌是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构建城市品牌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中国有很多城市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比如景德镇,陶瓷作为景德镇的品牌产业是无可非议的,但它却缺乏自己的著名产业品牌,没有强大的产业品牌来对产业进行整合,其产业竞争力就难以得到提升。

将品牌产业或产业品牌等同于城市品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并且深刻影响了城市发展战略的理念和实践。将城市旅游产业等同或混同于城市是最常见的。每天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城市相关广告,我们很难分清它的广告主体究竟是城市还是城市旅游,以深圳的“精彩深圳、欢乐之都”为例,广告虽然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题展示了深圳的旅游资源,但最后的标版却没有标明广告主体——深圳旅游或深圳旅游局的字样,那么这支广告给人的印象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综合印象还是深圳旅游呢。如果深圳再拍一支以产业招商为目的的广告,又如何与旅游广告区分开来呢。稍有品牌意识的人都清楚广告主体和产品概念的重要性,所以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疏忽,而是对产业和城市的品牌建设缺乏完善的认识和规划。相对而言,香港的模式就清晰得多。“亚洲国际都会”和飞龙标志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品牌元素,尽管在旅游的推广中也会加上这些元素,但它的旅游推广主题是“动感之都”“爱在此、乐在此”,同时也一定会出现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标志和字样。这就使城市形象和旅游产业得到比较清晰的区别化界定,毕竟香港旅游不等于香港。当然,深圳旅游也不等于深圳。

 

在城市的品牌化运动中,城市定位被看作是整个策略的核心环节。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指导下,中国一下子涌现了无数的“XX之都”。我们相信这或多或少都受了香港“动感之都”的影响,毕竟这种“学习”省去了好大的一笔策划费用。但人们是否能够清晰的看到其内在的品牌战略思想和意图?为什么香港旅游在推出“动感之都”不久后,又更换了主题“爱在此、乐在此”?事实上“动感之都”的概念确实模糊了香港和香港旅游产业的边沿界限,如果用企业品牌运营模式的角度来看,就是子品牌和母品牌的概念混同、形象界定不清,分不清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香港现在不这么做了,可其他城市却把它“继承和发扬”了。以成都来说,“休闲之都”的概念主体是成都市还是成都旅游休闲产业?这个“定位”究竟是是城市定位还是产业定位?用产业来定位城市在中国并不少见,但那只能适用于小型城市和城镇,比如广州市狮岭镇被授以“中国皮具之都”的称号。成都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来发展旅游、休闲和地产产业,但完全通过产业来定位城市,那是很容易被“定”死的呀。这种策划模式如果应用到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要找出一个可以代表该城市的产业恐怕太让人头痛了,不过我们相信北京不会这么干,上海也不会。

 

看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所欠缺的并不仅仅是经验,如果只是直接将企业的品牌策划模式和经验挪用到城市身上,那会使我们为了获得经验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更欠缺的是对城市发展这一领域的专业化理论研究,哪怕只是可靠一点的理论支持。

中国城市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中国城市的路就是中国的路。您,一路走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7626.html

更多阅读

红豆男装官网 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五)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把时间拨回2012年3月的第20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顶级盛会——红豆集团携手旗下五大品牌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红豆男装、红豆居家、伊迪菲、Zuo^︱、轩帝尼。红豆男装的蜕变发展、品牌策

城市app 城市青年人的APP世界(二)

     2007年6月29日,苹果iPhone进入世界,至今7个年头过去了。人们说,曾经有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而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然而,乔布斯最杰出的作品绝不是iPhone,也不是iPad,而是APP!  

红豆男装官网 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二)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红豆男装2013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3中国民企500强”榜单,纺织服装板块的雅戈尔、红豆集团、波司登、鄂尔多斯、美邦、申洲针织等实力企业光荣上榜,其中本文主角红豆集团以402亿(2012年营收总额)位居45位(雅戈

财务管控研究(二):设计探讨财务管控基本原则

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是基于集团企业总部对下属分、子公司具有控制权力的前提下,开始进行的管控活动,也即是集团总部对下属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的财务管控。只有在这种条件下,集团总部才拥有对下属分、子公司进行财务管控的权

门店零售系统 门店零售管理与仓库管理系列研究(二)

门店店长的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  门店店长对拥有仓库和门店的规模性企业来说,就相当于军队中的连长兼指导员,是最基层的核心管理代表。店长强不强,关系到效益。这里我们就具体案例来分析探讨。   一、 案例:有权不敢用的门店店长

声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官网 “城市经营”独创理论研究(二)》为网友宇宙爆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