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寓言说明了在一个缺乏制度和文化的团体内,每一个个体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了零产出的极端情况,最终既损害了集体,也损害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个体。市场经济这一制度就是能够使得“每个人在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利益。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要比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亚当.斯密)”。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要把水变成有价的商品,那么和尚们的吃水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本文不打算对和尚的吃水问题作经济学上的分析,而是想以此说明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这两种手段都有其有效性和有限性,只有健全的制度和健康文化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公司各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公司是一种创造产品、服务和财富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权利机构与公司管理人员责权的分配方式称为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管理人员为履行其职责,实现公司目标,对公司实施的各种措施和行为称为公司的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往往主要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文化的成分较少,而公司的管理则必须是制度与文化并重。
一般地讲,公司的管理方式包括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一个企业可由此形成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再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往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这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企业制度可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并在内部产生优胜劣汰的效果。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形成良好的公司文化。得到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又有助于制度的形成,并促使制度的顺利实施,提高制度管理的效率。
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含义及区别
我们未曾听说哪个寺院的和尚因为无人挑水而渴死,我也相信寺院一定有自己的清规戒律,即制度,和尚们也一定有自己的信念,即文化。如果和尚们真的连水都无人去挑,他们何以去普渡众生呢。但假如初期的寺院既无制度也无文化,那么,为了保证和尚们最终不因缺水而死,我们可以设想两种方法:一是建立一个制度,按照这个制度解决挑水问题;二是依靠一种文化,比如靠和尚们的觉悟,或是他们因为能够在精神上得到回报自觉主动地去挑水。
同理,公司管理者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必须对公司实施管理,通过在内部保障公平、提高效率、增加产出、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来达到利润最大化这个最终目标。公司的管理不外乎也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对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对业务的处理程序做出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理顺管理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一种硬性的或者是说是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制度一经制定,则不管员工对某一事情、某一程序是否认同,都必须遵守。另一种是通过员工对公司理念的认同,而自觉地服从公司的利益,并按照某种与公司利益一致的方式行事,即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一种软性的、非强制性。制度管理是有形的、具体的管理,而文化管理则是是无形的、抽象的管理。
制度管理是有效的,一个简单的制度性安排,有时可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和尚的情况下,只要设计一个每天轮流挑水,或是每天两个人轮替抬水的简单制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文化管理,其效果就会差些。假定我们要采用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和尚们集中起来进行学习,让他们提高觉悟,教育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挑水,那么,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结果1:完全不起作用,或者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起作用。结果很可能是和尚们还没有教育好,就都渴死了。结果2:部分地有作用。我们假定有某一个和尚觉悟提高了,天天主动挑水,而另外两个和尚仍然坐享其成,这显然有失公平。觉悟高的和尚挑了几天水,发现自己吃亏了,心理不平衡,就可能又回到没水吃的境地。结果3:和尚们通过学习,认识提高了,都抢着去挑水,这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即效率的降低。
通过制度安排和对制度的的细化,可以有效地保证效率和公平的平衡。首先是根据需求来确定供给,即根据每天和尚的用水量来分配挑水的频度,以避免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其次可以根据每个和尚的用水比例来分配其出力的比例,使得分配制度更加公平合理。第三,减少了教育的成本,也规避了教育一旦不起作用而带来的风险。第四,制度具有持久性,只要和尚在,都可以延续下去。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多几个和尚也可以照此办理。
不仅供给一侧,在分配一侧也需要制度管理。在每天水量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的情况下,水是一种私人物品,一个和尚多喝了水,其他和尚就要少喝水,为了避免纠纷,还需要对水量的分配也制定一定的制度。这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会导致资源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制度管理的作用往往又是有限的,只有配之以文化管理,一个企业的管理效率才会最高。文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制度管理的成本。
仍以和尚吃水为例。随着和尚数量的增加,和尚们的觉悟高低不同,难免会有个别想偷懒的,或是象鲁智深这种不守规矩的和尚,轮到他挑水,他就找理由在树阴下睡觉。这样为了维护制度的执行,必须指派和尚负责监督。偷懒的越多,需要监督和被监督的和尚就越多。这就会大大提高制度管理的成本。惰性是具有传染性的,如果不对和尚们进行教育,形成一种自觉按制度挑水的文化,这种制度就可能执行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管理就具有制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也可以补充制订奖罚制度,比如,对于挑水不好的和尚,减少其用水量;不挑水的和尚不准其用水。但是任何制度都是有漏洞的,而且制度也不可能无限细化,即便可以进一步地细化,细化的制度也仍然需要和尚们具有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而且制度越细化,制度管理的成本越高。
两个拥有相同制度的企业,如果其企业文化不同,这两个企业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市场表现。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在主动地按照制度工作的同时,从心底里认同公司的理念,主动地考虑公司的价值,而另一个企业的员工只是被迫地按照制度的规定工作,并不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那么,这两个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将大不相同,这两个企业的经营效果也大不一样。由此可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公司目标有充分的认同是公司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必须指出,能够通过制度管理达到管理目的的,则要优先考虑用制度的方式。与制度管理相比,文化管理永远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
建立一种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的制度,树立一种公司和员工共同的理念,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
在公司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一种能够将公司的利益与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的制度性安排。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美国一些公司为一种现象所困惑:老板下班后还要加班工作,而工人们一到时间就按时下班了;老板努力节约公司的每一项成本,而工人们却并不主动地想办法修旧利废。其实道理很简单,老板的目标是赚取净利润,而工人的目标只是为了赚取工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职工持股这个制度就应运而生。正是这个制度把公司的利益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员工也享有净利润的分配权,所以,他们就不仅为工资工作,也要为净利润工作。
说到企业文化,许多公司的管理者都可以说出一大堆好听的理念来,但这并不等于这些公司都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是这些好的理念不仅仅要得到某一个或是某几个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认同,而是要使这些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并且能够使公司的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都能够认同这个理念。
总之,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必须首先要通过制定完善合理的制度,来实施对公司的管理,但这不是公司管理的全部,还应该促使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公司和员工拥有共同利益的制度性安排和拥有共同理念的企业文化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建立一种这样的制度,树立一种这样的文化应该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