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发展 银行业发展综述



外资对中国银行业兴趣正浓

通过购买并持有中资银行股份而进入中国银行业,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的兴趣所在。瑞银集团在6月下旬称,"正与中国银行洽商, 计划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预料此合作伙伴关系将包括仍待议定的若干投资银行业务的商业合作, 瑞银可能投资约5亿美元,成为中国银行的策略性投资者."而短短两个月后,瑞银入选中行IPO承销商之事就已尘埃落定.当记者致电瑞银亚太总部时,其发言人表示:"瑞银相关业务部门还在推进此事,在一些问题没有明朗化之前还不方便发表任何评论."同样获得了中行承销资格的高盛权威人士也表示, 希望在一个"恰当的时刻"再谈投资中国银行业的话题。

相比较而言,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则显得直接了很多, 当记者提及目前外资机构争当中国银行业战略合作伙伴已成为趋势时,李小加说:"如果把这些银行当做一个客户的话,大家(外资机构)都在争取作为它们的上市主经销商, 摩根大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好消息公布,但现在还不能说. 如果把中资银行当做合资伙伴的话,这将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对摩根大通而言,这件事牵扯到我们在中国业务模式的发展,未来如何进入这个市场. 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战略层面的讨论,而且和很多国内银行都有深入广泛的接触."在与各外资金融机构的接触中,记者感受到, 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为中国银行业创造了相当的盈利潜力,这也成为中国银行业最吸引外资的地方. 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管兼亚太区并购部主管马宏涛就曾对记者断言:目前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将汇聚大量的银行投资以及大量的银行收购,因此这将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时刻。

但外资银行对这块市场的趋之若鹜并不等于外资彻底解除了对投资中国银行业的各种担心.荷兰银行批发银行部全球金融机构副董事长岑永贤说, 在对中国银行业兴趣增加的同时,投资者也在考虑进入该市场的风险.在荷银看来,投资中国银行业存在三大风险,分别是近期企业贷款的大幅增加、企业界的巨大负债比率及资本的短缺.惠誉评级最近发表的报告也显示,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回报率和股本收益率在亚洲地区基本处于最低水平,分别只有0.43%和10.89%。

对此一位境外基金经理也表示:我们未必会追随那些战略投资者去投资中国银行业,因为它们的目标与我们不同,它们需要的是尽早进入中国市场.如果单就中国各银行的估价看,它们未必比世界其他地方的银行便宜。

 

银行亟须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酝酿了很长时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终于在2005年7月21日出台,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而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根据这些原则对美元升值了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汇率水平的调整, 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升值,这是目前很多人关心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从2%的调整幅度看,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将是非常温和的,并且将是积极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因为它对出口的冲击将会很小,而同时将释放因汇率盯住美元而产生的诸多国内外政治经济压力,使我们的宏观经济环境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 至于未来人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将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外部压力不能说已得到完全的释放.但是, 中国调整汇率的步骤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外部客观经济形势决定的,并不是根据外部的主观压力和预期进行调整, 而且汇率调整的方向也不只是单方向的升值,因此, 仅就市场预期一个因素是难以准确判断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最重要的内容和意义在于人民币汇率将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发生浮动,人民币将不再固定地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将原先完全由中央银行承担的汇率变动风险, 通过汇率弹性的扩大,将部分汇率风险转移至企业和个人等经济活动主体承担, 从而减少中央银行调节汇率的成本.这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是一个福音, 因为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将会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原先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的汇率风险的管理需求将成为现实,因此银行业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提供诸如远期合约,外汇期权,货币互换,保理,福弗廷等可以避免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和产品,活跃柜台外汇交易.个人外汇理财和人民币理财业务也会因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增加而获得新的需求和拓展空间.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盯住美元, 中央银行吸收了全部汇率变动的风险,以美元计值从事国际经济交易的企业在客观上并无汇率风险. 只是以非美元计值从事国际经济交易的企业有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为企业提供金融工具进行汇率管理的积极性.从国外汇率风险管理的经验看,汇率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金融工具来实现的. 金融创新的一个客观条件就是汇率浮动的不确定性,规避这种不确定性是金融机构拓展金融业务的经济学基础。

当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获得了有利的拓展外汇业务空间的同时, 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银行本身会由于人民币与外汇汇率发生变动, 使其外汇头寸的价值出现损溢.因此,汇率制度的改革,也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外汇风险管理要求. 银行需要比以往更加注重外汇头寸的管理和调度,并通过与同业之间的交易或在外汇市场上将外汇风险锁定.银行在设置和提供各种新的外汇交易工具时, 也有一个成本计算和合理定价的问题.如果定价太低, 则可能无法赢利或抵消由此产生的风险,但如果定价过高,则该种产品会无人问津.由于我国的银行长期以来在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环境下经营,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专门人才,所以,中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向发达金融市场上的外国金融机构学习,增强金融创新的能力

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调整的不确定性增加, 汇率变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情况下, 汇率与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价格之间也存在联动性.考察美元汇率与美国股市的变动轨迹, 我们会发现这一点尤为明显.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但各种资金流动的渠道是存在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国内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而这对于拥有这些金融资产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而言,也会产生相关的影响. 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分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汇率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将风险变成开拓市场业务的机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汇率水平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将有利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提出已经有10多年了,其进展非常缓慢,主要原因就在于金融业仍处在中央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加之目前各种潜在的金融风险巨大,金融对外开放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上海试图繁荣金融业和发展金融中心建设的各种建议和举措难以推行.人民币汇率管理发生变动以后, 企业和个人面临的汇率风险立即上升,规避和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就会增加, 各种金融机构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外汇交易工具和品种;同时上海外汇交易中心也可以提供新的交易品种,以满足金融机构的外汇头寸调剂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使上海的外汇交易进一步活跃,提升上海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地位.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下子实现,只会逐步推进.

 

   银行--调控限制增速,改革提升质量

宏观调控导致的银行业规模增速下滑对利润水平的影响开始显现,上市银行上半年的净利润整体增速将保持在20%-25%左右

 

宏观调控影响行业增速

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效应显现,银行业整体增速开始减缓. 截至2005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6.92万亿元,同比增长14.6%, 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贷款余额为19.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存款余额为27.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 比上月末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这是自2004年6月底以来, 贷款余额增速连续11个月低于存款增速。

从宏观调控开始至2005年5月, 银行的存款和贷款规模的增速表现出不同趋势.首先,在加息效应,资本市场投资回报不佳的背景下, 银行业存款增速从2004年三季度开始明显回升,其中定期存款增长较为突出.其次,宏观调控的继续进行导致银行业贷款增速持续下降.2005年以来我国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重点从规范房地产行业入手带动整个经济的结构调整, 并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银行贷款规模增长受限,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速下降最为明显.2005年5月末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上月末低1.7个百分点,同比低13.1个百分点.在存款增速回升, 贷款增速持续下降的双重影响下,银行存贷比持续下降,由2004年5月的76.86%下降至2005年5月的71.97%。

同时,资金面偏紧引发贷款利率水平上升,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规模增速下降对银行盈利水平的冲击.2005年一季度, 人民币一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8%,为基准利率的1.25倍,比2004年四季度提高0.23个百分点. 2005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21.9%,比年初下降1.3个百分点;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51.2%,超过半数.其中, 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2倍以上的贷款占比为3.6%,比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以信贷业务为主的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规模增速与利润增速均趋向平稳.

金融改革提升行业质量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对提升了银行业的整体质量,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 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整体竞争力提高.其中,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获得注资, 进行公司法人治理改革,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途径大幅度地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实力, 并带动行业整体质量的提高.建行,中行和交行2004末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29%,10.04%和9.72%, 比2003年分别提升4.78,3.09和2.31个百分点;其2004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92%,5.12%和3%,比2003年分别下降5.2,11.17和8.86个百分点.2005年4月份,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和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下一步工作计划,金融改革向纵深进行.

金融改革将对现有银行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一定冲击,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如表1所示,在注资,发行次级债,财务重组等措施实施后,中行, 建行和交行除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外,收支结构也更为合理,在今后可能的混业业务上更具优势,总体盈利能力较强.同时其资本充足率大幅提升,均高于上市银行水平,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处于较优水平.但是在成长性和资产质量方面,上市银行的优势更为明显,其中以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更为突出.可见,金融改革使现有上市银行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色经营将是其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上市银行增速日趋平稳

预计2005年中期,规模增速下滑对上市银行利润水平的影响开始显现, 其成长性日趋平稳,净利润整体增速将保持在20%-25%左右.从2005年一季度数据看,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0.19%,31.75%和23.61%,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56,29.87和8.07个百分点.

 

展望2005年全年,在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 上市银行整体规模增速受限,基本保持在15%-20%左右.预计存款增速仍将快于贷款增速. 行业存款增速有望保持在16%以上的水平;贷款增速仍受中长期贷款下降影响,整体难有起色. 且行业风险加大,尤其是资产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但是在7月1日开始实施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影响下,行业净利润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果不作追溯调整, 预计最终上市银行2005年净利润增长率将提高至30%-40%.

我国上市银行的估值水平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交行的上市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建议关注成长性,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均较为出色的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

 

   银行业改革--从脆弱走向强健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担任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但银行业所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治理结构缺损,经济与金融发展脱节等问题,使得改革成为银行业必须浴火重生的一道坎. 

 在今年的《财富》全球论坛上,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近况成为焦点. 面对这一连串疑问,财富论坛又上演了一场精彩讨论.

银行改革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银行体系一直被视为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部分,对经济的影响也最大.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表示,必须看到,金融业的问题不单单是银行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企业脆弱的融资结构以及薄弱微观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金融生态会自然而然改善, 这些问题是市场建设和融资体制建设落后,信用和制度薄弱等深层次问题在宏观经济上的表现.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则不无自豪地说,在过去两三年时间中, 中国的商业银行改革有了非常大的进展.首先,通过公司治理改革,很多银行都有了独立的董事会,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前,所有的决议都是一致通过, 但是现在是整个董事会做决策,而不是个人做决策.

第二个变化是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变化.他们在衡量不良贷款的时候,采用了新的衡量办法.这些都是最近的变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直被人诟病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的问题也取得明显改善.刘明康说:"2003年我做银监会主席的时候,能够达到资本充足率全球标准的资金只有0.5%,但是到去年达到了47%以上."

国际上一般预计,要到2008年奥运会时,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才能达到8%的国际标准.但刘明康则乐观预计, 大多数银行将在2006年之前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形势不错"成为刘明康演讲中频频出现的一句话.

公司治理依然面临挑战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做出一份报告认为,中国的很多银行都缺乏基础的公司治理经验,其中蕴藏危机.对此,来自中国的金融家并没有回避.陈元说,公司治理的一些标准不仅仅是通过数据显示出来的,国家开发银行也认识到, 必须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

麦肯锡公司亚洲区董事长鲍达民给出了不少可以借鉴的建议.他认为, 必须要加快改进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步伐,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应该鼓励管理者而不是政府进行决策.此外, 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还存在中央和地方的问题,这在很多别的国家都看不到.对此,要加强战略投资者的作用. 整个银行系统必须要发展,公司的治理结构也要发展,这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挑战.

一般来说,上市对于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起到显著作用. 国内的商业银行和决策者也看到了这点,很多商业银行准备海内外上市, 通过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督,不断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对此,刘明康表示, 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时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银行要做好充足准备,对今后的投资者要负责.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也有责任让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上市过程中做好充足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资产升值.虽然国有制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但市场已经有所变化,现在已经有外来战略投资者如麦肯锡和一些大投资公司,为中国的银行上市做准备, 而且不断有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占有股份.

不良贷款关必须要过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罗德曼说,2000年,中国国务院制定了一个政策,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参与到银行的重组业务当中.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封闭, 而是让更多的外资参与进来,这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我感到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贷款翻了一番.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可能象征着银行系统的一些问题.有一个机构在几天前做了一个研究, 指出中国的银行可能会在过去几年贷款翻番的同时,增加1.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新增不良资产.我想问问刘主席对这个有什么看法,您是不是晚上担心得睡不着觉?"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罗德曼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向刘明康.

刘明康轻松接了过来.他说,只要中国的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充足率,能掌握银行盈利的真实数字,经济周期的上升或者下降都不是重点. 他真正在乎的是银行评估风险的能力和全社会信贷文化的建立.

 银行业发展 银行业发展综述

作为监管者,银监会有非常明确的战略:建立起一个有弹性的银行产业,而不是对银行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这就要求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和覆盖贷款损失的能力."我所关心的是他们能多快地预测市场面临的风险,在多长时间之内可以取消利率管制,以及能否加强市场约束,建立借方的信贷文化,这是我们真正在乎的事."刘明康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6876.html

更多阅读

李开盛: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曾有一段时间,国际关系学成为各高校所青睐的一门“显学”,纷纷开设这方面的本科专业,争上硕士点、博士点,甚至成立相关系、所、学院。这种趋势目前似乎还在继续。据《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5期发布的《中国国际关系学2006年度学科发

领导理论发展状况的综述 组织理论发展综述

1、领导与领导理论领导是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同的究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中,Robbins认为,领导是领导的一种能够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1】;Northouse则认为,领导就是

中国联通2017终端策略 终端策略——联通3G发展的重头戏

系列专题:3G营销观察 发展综述   2011年由于3G业务的快速发展,运营商的竞争格局产生了一定变化。原本由中国移动主宰的移动市场份额被电信联通逐渐蚕食,随着发展进一步加深,更是有三足鼎立的趋势。其中占有资源优势的联通的发展更是

清教徒的探寻之路 IBM探寻银行业智慧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王海艳 张文婷 北京报道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12月31日表示,即将过去的200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2010年中国经济要完全恢复并保持健康发展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对此,银行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河北银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主基调(1)

 文/ 王景武  近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正在由单级增长向多元、多点、多级增长格局转变。有利的机遇和条件给河北省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北省金融产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发展期,面临由传统金融到现代

声明:《银行业发展 银行业发展综述》为网友天邊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