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他山之石,有时也会在全面小康路上,给我们以启迪。
“电话卡”给世界的电信业带来了很大的贡献,据说,正是由于日本NTT的总裁纲谷先生有感于信息产品的创新,推动了创造的实现。日本六七十年代,电话业迅猛发展,大小城市,乡村街道,公路两旁和各种公共场所都设置了电话亭和电话间。人们只要投入一定的硬币,就可拨通任何地方的电话。电话公司收获丰厚,因为他们发现人们在外出办事时,比在家里和办公室更需要打电话。然而,扩大投资规模后,NTT公司的电信费收入增长速度放慢了。纳谷总裁发动手下人,深入调查。问题找到了:对于自动受话机,想打电话的人,手头上常常没有硬币;或者一时难以兑换硬币。而且,人们出门谁也不想带一些沉甸甸,走起路来哗哗响的硬币。
能不能想个办法呢?这个问题缠绕着纲谷:有价货币是要国家制造的,工程师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体积要小,要便携方便,又不能被模仿伪造,用什么材料都有问题。纲谷总裁也很急切盼望解决,但他并不心烦——他一边听着录音机的音乐,一边思考。忽然,他“直觉”地创想到了录音机的磁带——能不能做成“磁卡”?这种磁卡放进识别器,电话就开始工作,问题不就解决了!接通电话后的收费,已经成了系统中解决过的问题。纲谷喜上眉头,计上心头,马上组织生产。通过验收后,第二年就卖出了900万张。实际上,懂经济的人一看便知,这一措施是滚滚财源,因为,用户买卡是先付了整个卡的钱,和有些营销店乐意出售先付款的优惠金卡差不多。真是石破天惊的感觉带来的财富。
当然,一个优秀的发明者和企业家,也不会仅仅依靠直觉的创想。当四五年产品“青春期”一过,市场趋于饱和后,纲谷又从邮票中得到“借鉴”的启示。利用所谓“收藏价值”,设计出各种艺术卡。有位叫竹野幸山的设计师曾为NTT设计了“喜、乐、音、诗”四种电话卡,被洞察力强的收藏爱好者看好,这种别出新裁的电话卡,一面市即被抢购一空。后来涨至普通卡价格的几十倍,但购买者依然如潮。
请矢志高远的企业家留意:这种从立意创新出发的策划,比仅仅限于某些特定经营方式的谋划效果如何?企业家的真正使命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既然是创造,应需要创新思维,只有“新”才能引向未来,才能带出特色经营。经营策略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大自然和社会中的人,他们才是财富的根本源泉,因此不能忽略对发明和创新思维的关注。NTT公司在有了自己的发明性项目后,也运用经营策略来推动它,比如成立“电话卡爱好者协会”。一度把电话卡哄抬到十万日元一张!1988年销售达5000万张。而且在炽热后有降温时,又利用新的发明和创新,开发新题材。比如特殊业务的订作电话卡,大型企业的自用电话卡,还有包罗万象的文化卡。使得一些经济学家认为,NTT的电话卡“看不出衰减的迹象,在日本经济不景气时也是如此”,纲谷的成功在于他的不断向更深层次去创新和挖掘,而且产品和经营两条褪都走新路。
党的十六大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多彩画卷,需要整个中华民族的普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来实现她。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召唤。经世济民新时代,继往开来承创举!
对于人类已经进入的新时代的特征,各国的专家学者已经和广大的劳动实践者一道,做出了一些展望和分析。尽管讲法不同,但是在这些讨论和辩论中,我们已经可以有所借鉴和受益,学到一些东西。
一种观点认为,最近的未来将是信息时代。在人类历史上,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空前发达和最为辉煌的。而在20世纪林林总总的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中,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特别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尤其令人瞩目。人们公认,信息科学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产业的崛起正在为全新经济的形成打下基础。信息科学技术不但在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生活,而且正在以其无比强大的渗透力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科学、教育、文化、道德、法律、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中,都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而不断地产生新事物、呈现新面貌。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学习、工作、消费、休闲、医疗以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中,都在不断地出现新方法、形成新模式。人们的许多思想认识正在频频冲出传统的框架,许多观念正在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学者们创造了很多与信息科学技术有关的名词,如“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文明”、“网络社会”、“网络文化”、“数字化生存”、“数字化世界”等等,用它们来形容人类将要生存于具有越来越丰富的信息科学技术含量的社会中。
而作为信息科学主体的人,正是在去认知作为客体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辨证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够日益揭示其整体面貌、动态机制和深层次的规律,使其不断地展现出无限丰富的内容。在新的科学理念中,信息是一种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独立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延伸人类信息器官的技术的总称。信息科学技术可以理解为对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升华,也可以认为是自然科学向综合方向发展(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综合)的返朴归真。
对未来的时代的另一种观点是称为知识经济时代,而且其学术观点的影响更是十分广泛。方正舒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以下内容可以节选)
——1959年哈拂大学社会学家贝尔,第一个提及相近概念,后来他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说:“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的。”
——1962年经济学家马克卢普,第一个提出“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概念,它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传播、信息设备与服务。
——1980年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第一个将信息化观念传遍全世界。他从纵向的、时间、历史线条上,将人类文明史分为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三次浪潮,提出“今天,在我们的第三次浪潮建设新的信息领域”、“马克思讲剩余价值论,我们现在大可搞一套信息价值论”。
——1984年奈斯比特研究与咨询集团主席奈斯比特,在其代表作《大趋势》中第一个全面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影响,他从横的、空间、现实层面上,提出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过程中社会结构变化的十大趋势。(有人提出有用的经济是依靠知识建立起的经济——知而识之方能被市场化使用,有一定道理;但也会导致利用观念去营造市场的泡沫成分。比如有人发明的所谓护眼灯等)
——1993年克莱蒙研究院教授、经验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在新作《后资本主义》中,第一个提出“知识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
——1994年温斯洛、布拉马合著《未来: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是人文学者著作中第一个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
1997年2月,克林顿总统,一位国家元首,在演讲中正式讲到“知识经济”。
在进入新千年之前,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一份《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这份报告以文件形式首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这个概念,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
我国的政府和党的一些文件中的提法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方面承认是已有了名堂的新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说明未来的时代特征是需要和有待继续实践的),比较严谨和审慎。同时,我们认为,也是体现了对未来的分析注重实践和发展的实事求是的态度。40多年以来,世人对知识经济的研究,首先是由美国学者的观念带动的。从江泽民去年在人大四二八讲话后,针对总书记谈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五点希望和针对当前“四个同样重要”时代呼唤,“去就有序,变化有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深入和进一步联系我国实际思考问题。我们认为,太多的概念争论也许不十分必要,知识也应该是人类实践中的、对某一部分使用着的信息的条理和整理。不断创新的知识、理论,在结合实际和不断指导实践的时候,方显英雄本色。不论是认为这是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还是认为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大概都可以归述为这是一个新经济时代。因为由于信息化的交融促动和各具特色的互动,使我们的时代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人类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返朴归真,与环境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与优秀的企业家一起完成的《新经济与创新思维》一书中,使用了新经济的概念。旨在探讨从创新思维到激励创造性劳动的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认为,未来的新经济,既是一个有别于过去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崭新形态的经济,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创造的实践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经济。我们眼前可见的事实是:大科学(有别于分门过细的学科科学,特别是综合科学)和高技术(有别于只能被评审用的技术表述,更指可以指导实践的技术)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可以识别和使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整理和传播手段越来越高明;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以及它们向生产力转化的有效程度越来越依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融合(特别是文理的交叉和综合);集体团队精神越来越显得重要。由于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创新(否则创新没有了实践的参考系,岂不成了口号?);由于没有继承的所谓标新立异,不会有所创造,也就不能推动发展,带来的可能就会是紊乱。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已有的生活和生产性财富,同时继承已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才能有效研究从创新思维到创造发明的实践过程。在新经济时代,继承与合作相联系、创新与发展不可分,因此在继承与创新中合作与发展,就必然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和谐发展势在必然。我们必须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创造,使我们的中华民族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全面小康路上的时代呼唤,是团结协作、万众一心、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