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生态工业 丽水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讲求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1、讲求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讲求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并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

2、讲求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是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随着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丽水对国际市场和贸易的依存度日益提高,而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体现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按照浙江建设生态省的总体部署开展生态市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WTO运行规则的有效手段,是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将有力促进我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扩大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3、讲求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努力,丽水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省内外领先地位,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压力。要把丽水培育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赶上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如果不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而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从根本上整合和优化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小康目标的实现进程。

二、丽水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丽水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建立起以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生态经济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合理,资源更新和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约、高效、持续、健康的工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人均GDP和生态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内同类型地区先进水平。全市实现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把丽水建成以绿色产业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强市。

工业经济发展要求:重点培育以清洁生产为主导的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成长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产、环境标志的使用得到深入发展和推广。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生产及产品的环境代价,继续实行工业污染物总量控制;淘汰技术落后、污染重、能耗物耗高、效益差的生产项目;限制使用并逐步替代对环境可能产生危害的产品;积极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生产项目。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加工业、特色产业制造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资源型工业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各种所有制工业经济共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工业生产力布局较科学合理,园区工业产值有新的突破,全市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年均增15以上%左右,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翻一番,占GDP比重达45%以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比例达60%,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的比率达10%,全市15家以上企业获省“绿色企业”称号,2个工业园区全面试行生态化改造。资源减量化、污染减少化成效明显,每万元GDP能耗不超过1吨标准煤。全市工业基本实现向生态效益型经济的转变,逐步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

环境保护要求:城乡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碧水、蓝天、绿色”目标。加强以瓯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区、脆弱区、重点流域、天然林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建设国家、市县级生态公益林,确保森林资源长大于消,森林覆盖率达到80%;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和对外影响;加强生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通过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生态墓区”工程,对生态环境恶化区采取必要的综合整治措施,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促进资源更新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重点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城市噪声和机动车尾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化和景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含各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在内,占总面积67.5%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在各规划期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占总面积32.5%的城镇及郊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地表水丽水市区大溪环城河口至厦河段达Ⅲ类水质,其它河段均保持原水质类别,消除地表水Ⅳ类水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4800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业用水重复率超过5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9.5%,城镇垃圾生活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 100 %;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9%,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农用薄膜回收率达98%,农林病虫综合防治率达95%,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00千克/公顷,农业生产引起的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控制。旅游环境质量良好,全市主要旅游区(点)基本都通过国家质量等级评定。

三、丽水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思维

1、工业第一战略

丽水是浙江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最大的实际是经济欠发达,最主要的矛盾也是经济总量小。“十五”头4年,是丽水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成绩令人欢欣鼓舞。但是,我们与全省平均水平、周边相对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在进一步扩大。2003年,丽水市人均GDP883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1312元,比温州少7723元,比台州少9206元,比金华少8996元;差距比1999年进一步扩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扩大了4226元,与温州扩大了2448元,与台州扩大了2979元,与金华扩大了2676元。丽水市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差距在于工业经济严重落后。发展工业经济是丽水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再从创建生态市角度看,欠发达地区创建生态市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好。从建设指标来看,28项指标,其中环境保护指标占11项。从11项指标看,丽水市已达到标准或基本接近标准的就有9项,占81.82%。而最大的困难是经济欠发达总量小、人均占有率低。经济发展8项指标中,目前没有一项指标达到要求,且差距甚大。要实现和达到这些指标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本质上是一致的,实现其中的经济指标,要求我们的经济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要翻三番以上,今后16年人均生产总值要年均增长12%以上,16年的持续、快速增长靠什么?很明显,我们丽水的生态市建设,经济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丽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9.1%,森林资源实现长大于消,这样的好局面和我们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社会文明理念的提升。如果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山区农村老百姓要生存、要吃饭、要烧火,怎么办?只有砍树,只有破坏生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机械地、割裂地、单纯地靠保护,是保不住也保不好的;只有在发展中保护,才是有基础、有实力的保护。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发展,特别是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我们当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然而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丽水还处于欠发达的发展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市委一届十次全会提出的 “以统筹为指导确立经济增长优先的观念,在加快发展中实现协调发展”,这应当成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也是生态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发展经济、扩大经济总量无疑是生态市创建的中心任务。丽水要加快生态市的创建步伐,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工业经济更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把丽水培育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坚持实施“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的战略思路,自觉、主动接受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以及周边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2、生态底线战略

 丽水生态工业 丽水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有没有矛盾?有矛盾。发展工业有没有污染?有污染。但是,我们要善于通过看似对立的表象去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在研究同一性的过程中解决矛盾,进而促进事物的发展。所以,单纯为环境保护而放弃经济发展的观念是错误的,不能守着“秀山丽水”富不起来,“山青水秀环境美”,不能成为丽水贫困、贫穷、欠发达的代名词。早在1972年,美国著名学者芭芭拉·沃德和勒内·杜博斯,在为联合国第一次环境大会撰写的背景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中就提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后来,印度前总理甘地也说过一句类似的名言,“贫困是最大的污染者”。我们要看到,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环境只会遭到破坏而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发展才能解决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发展,破坏性、掠夺性甚至毁灭性地搞“建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一条行不通的“死路”。人的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污染,关键是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使之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问题不能短视而要高度重视,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反应过敏而要保持理性。具体地说,就是环评要达标;在当前的阶段、现在的时点,环境污染要可控而不能失控;要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也就是纵向看要可治。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聚精会神地加快丽水发展,在加快丽水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重视污染治理,通过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创造更好的加快丽水发展的环境,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统一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从丽水市的实际情况看,丽水是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屏障,2003年底其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23.5%,水资源占全省总量的22.3%,林木蓄积量占全省总量的27.5%,森林覆盖率达79.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约20个百分点。多年来,丽水在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水资源保护为例,丽水市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等六大水系,为六江干支流源头区。由于保护得当ⅠⅡ类水质河长占六大水系主要河流评价河段总长度的93.3%,Ⅳ类以上水质河长仅占1.6%。其中在属于全省评价河段总长度的1176km河段中,III类水以下河长占1156km,为全省同类水质河长的51%。在全省大型、特大型的19座水库中,瓯江上游的紧水滩水库为唯一的Ⅰ类水质。同时,丽水市域内山青水秀、风景秀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知的植物物种有380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3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7种;已知的野生动物资源有261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现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9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41.5平方公里。丽水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比生态市达标的下限标准17%高12.7个百分点,污染排放强度——二氧化硫比生态市达标的上限标准5千克/万元(GDP)低48%,污染排放强度——化学耗氧量比生态市达标的上限标准5千克/万元(GDP)低70%。由上可见,丽水是相对全国而言经济高度发达现代化进程遥遥领先的浙江省内的一块难得的“净土”,“蓝天、碧水、青山”是250万丽水人奉献给全省人民的珍贵礼物,为浙江创建生态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浙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相对滞后的丽水市其生态保护地位更为突出。丽水不但要在推进自身工业化进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要承担整个浙江生态省建设的相当部分责任。这就迫使丽水在发展中要走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经济发发展的即时速度。以“农保地”为例,丽水耕地面积占全省总量的5.6%,但目前承担的“农保地”指标却占全省农保地总量的7.8%,这给土地资源原本匮乏的丽水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极大的制约。另外作为“浙江林海”的丽水,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更大。目前丽水生态公益林的面积指标达到600 万亩,约占全省总量的20%。同时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保护的重任均使丽水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延缓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在当前生态补偿机制尚未能很好建立之时,这种资本积累的艰难直接关系到丽水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如何在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中,更有效地实现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和谐发展目标?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生态市评价体系中的环境保护指标的下限标准(或上限标准)为生态环境承受底线的控制基点,以此来逐步稀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空间;强化生态环境承受底线执行的严肃性,对生态环境污染突破底线的行为,必须坚决从快从严查处。从而,力求以较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更快的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生态经济战略

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努力转变现行的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文明发展之路;必须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物质闭循环为特征的经济,其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其本质是生态经济。世界著名的管理顾问科尔尼公司2002年公布的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调查结果表面,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企业首选的投资国。丽水市应当抓住全球制造业大转移和中国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的契机,根据丽水市实际,大力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我们突出工业强市,就是突出产业支撑,就是突出经济发展。离开这一条,生态立市立不起来,绿色兴市兴不起来,或者说只能是低水平的、不符合丽水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市”和“兴市”。

(1)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结构性污染,依法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减轻工业污染负荷,缓解结构性污染。要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2)严格控制新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有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三

(3)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环境审计。加快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加快完善以开展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工业污染防治模式。推行清洁生产要在思想层次、推行机制层次和技术层次上创新。在思想层次上,要充分认识推行清洁生产是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这个源头,推动清洁生产,把好工业结构关、经济布局关、产品生命周期关,把污染消灭在产生之前。在推行机制层次上,要制定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使用新型能源,走能耗和物耗低、污染排放少的路子。同时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为发展清洁生产提供机制保障,促使企业产生对清洁生产的大量的和持久的需求。在技术层次上,要积极引进、总结、提高、创造新型清洁生产工艺。

(4)要转变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改变过度集中同类企业的发展模式。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物质循环原则相对集中处在物质循环链上的企业,利用各种原料、产品、副产品及废料的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地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共生网络系统,使上游企的"废料"或者副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努力争取逐步做到"零排放"。

(5)加快废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进程,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证。要抓紧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危险固废处置中心项目,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包括沿江截污管道的建设,加快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的联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6)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对城市环境、水体的影响,要加强农业面源的整治。采用干湿分离沼气化集中处理人畜粪便,利用干化粪便工厂化制造有机肥;采用秸杆热解(干馏)气化技术处理农作物秸杆,既解决农村农民生活燃气,又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采用焚烧炉、无害化填埋等方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制订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机制,研究推广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和模式,鼓励农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创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及品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6855.html

更多阅读

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论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可行性

     中央近几年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范畴。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 工业品企业的战略素养(上)

工业品企业的战略制定,经常会出现“一大一小”的极端局面。高瞻远瞩的工业品企业,开始自觉地从国际化经营视觉,打量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战略与产业形影相随。而患上营销近视症的工业品企业,则紧盯对手的一举一动,战略的远见被战术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 经济复苏下的战略管理创新

  每一轮经济危机和经济复苏的过程,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企业,无一不是经历了正确的战略调整,而企业在战略决策、战略选择和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促使中国企业在转型的同时,积极进行战略管理创新,这是竞争获胜的关键,更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声明:《丽水生态工业 丽水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为网友巴黎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