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新区生态工业区 丽水生态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发展是丽水生态市建设的主旋律,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全力发展生态工业,千方百计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生态工业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环境承载力和区域功能,进一步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继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成份的工业经济,发展以绿色、有机食品为重点的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业和建设特色产业制造基地,不断促进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结合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加速块状经济发展,从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经济三个层面,努力形成以生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资源型工业为基础,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柱,各种所有制工业经济共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工业污染防治成果,严格执行“三同时”,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努力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建“绿色企业”,节约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有效控制工业污染,逐步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促进工业领域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工业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丽水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丰顺新区生态工业区 丽水生态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的主要区别

1、追求目标的可持续性。生态工业倡导的是“功能经济”,即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购买产品本身,强化企业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企业既要重视产品的交换价值更要重视其使用价值,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看重生态效益、环境保护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者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一是可以通过小型化、轻型化、使用循环材料和部件以及提高产品寿命,在相同或者甚至更少的物质基础上获取最大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在获取相同的产品和服务功能时,实现物质和能量投入的最小化。二是通过加强产品维护保养、主要部件升级、功能阶梯使用以及产品专卖和旧货交易市场等手段,尽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以降低资源的流动速度,减少资源的流动规模,从而达到物质的减量化要求和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三是在适当时机将产品回收进行再加工,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废物的产生。

2、系统构成的协调性。生态工业系统由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由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部门组成。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即植物,以可更新资源和永续资源逐渐替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进行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不同程度的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即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顶级食肉动物,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原料和能源进行多层次的加工转换成人们生活所需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还原者即食腐动物、寄生生物、腐解生物,将消费过的工业品、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产品和废弃物再资源化,或转化为再产品,或作无害化处理。整个工业生态链高效、良性循环,做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进化。

3、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生态工业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目标出发,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指导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每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内各种工矿企业相互依存,形成共生的网状生态工业链,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使用。在资源的吸收利用方面,生态工业提倡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形成“三低”(低开采、低耗费、低排放)的最佳结果。

4、生产要求的全面性。生态工业更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此,生态工业在技术引进和生产的产品方面不仅有技术、市场和经济的严格要求,而且还有生态环境保护的限制。只有那些对生态环境不具有较大危害性,而且符合市场原则、绿色环保型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才能引进、生产,并进入流通。

5、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生态工业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相对封闭性,不仅系统要经常引进和吸收周围环境的先进技术、人才、新材料、新能源等,而且系统内的人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能量流应该在整个工业生态系统中按照多种工艺路线合理流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能量转换,这就要求:一方面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耐受性原理合理开采可更新资源,以确保资源的自然恢复更新,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共生原理和生产链延长增值原理、生产链环增值、增效或减耗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原理,集聚多个不同种类的相关工业企业,通过不同生态工艺之间、产品与资源之间、废弃物与资源的耦合关系,一改过去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环境”的单向流动的线形生产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环性生产模式,尽量延伸工业产业加工链,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和主副产品,减少废弃物向环境的排放,既获得产品最大限度增值,又保护了生态和环境。

6、增长方式的和谐性。生态工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相似(资源开采者、加工制造者、废弃物还原者)、功能相近,企业与项目之间存在反馈式、网络状的共生关系,系统内不同企业和项目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出入系统的物质流,据此建立一种以物质和能量闭环流动为特征的、能够自动进行反馈调节的、相对封闭的循环经济系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双赢(即在生态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二、生态工业区的基本模式

所谓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若干个企业或一个企业集团内不同的子企业集聚在一定的区域内,分别承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角色,依据生态工业原理,充分利用不同产业、项目或工艺流程之间,资源、主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上下衔接、协同共生关系,运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经济措施优化配置组合,建立一个物质、能量多层利用、良性循环且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工业链网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大致可分为改造型、全新型和虚拟型三种类型。

1、改造型园区

改造型园区是对现已存在的工业园区或大型工业企业,按照生态工业学的原理,通过适当的技术更新改造,或引进新的产业、项目、工艺流程等,以期在其区域内成员间建立起物质、能量的多层利用关系和废物处理回收再利用关系。

2、全新型园区

全新型园区是在事先园区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地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建设,使得园区达到资源充分利用,主副产品多层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排放无污染。

3、虚拟型园区

虚拟型园区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成员间的物、能交换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通过供需合同加以实施,这样园区内企业可以和园区外企业发生联系。由于虚拟型园区不要求其成员企业集中在某个固定的区域,这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昂贵的购地和搬迁等费用,避免建立复杂的园区管道等网络系统,并且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选择合作伙伴,减少市场风险的冲击。其缺点是企业有可能承担较昂贵的运输费用。

三、丽水生态工业区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政策建议

1、通过建立示范型生态工业园区,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生态工业的普及面,推动生态工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建设,采用不同的工作重点。对已具一定雏形的生态工业园区,利用高新技术不断深化,将各条生态链做大做强。对于丽水、缙云、青田、遂昌等工业基础好、门类多但资源的相互交换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处理不充分的工业园区,突出工业园区的整合,加强入园项目的规划管理,建立企业间的物质流动和循环利用的渠道和机制。对于其他园区经济正在发展的地区,抓好园区的整体规划工作,制定入园项目指南。对于跨园区界限的虚拟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重点是依靠资源和废物流动建立起稳定的经济关系。

2、结合产业的梯度转移,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加大现有镇级工业园区的集中式发展,控制村一级工业用地的出让。将现有村级工业园区逐步整合到镇级工业园区,各镇形成自己的品牌并逐渐向市、区级产业园区内聚集,通过工业园区的改造和整合,改变过去工业发展沿江、沿路分散布点的产业布局模式。抓住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产业扩张和梯度转移的机遇,树立“市外就是外”的理念,发挥比较优势,千方百计做好外资、外企引进工作。按照“北承沪杭金,东接甬台温,突破点线面,融入长三角”的总体思路,主动接轨大上海,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地吸纳市外资金、技术、人才,建设一批“外资”企业,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借力推进丽水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新增长点的培育。主动接受周边地区辐射,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业,激活经济主体、开发人力资源、扩大城乡经济总量。进一步发挥丽水华侨优势,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加强与华侨间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心城市在利用外资、引进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方面起示范作用,强化和发挥功能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要规划、控制好土地,多引进相关链条较长,相关作用较强,相关影响较大,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产业。

3、建设循环型的社会系统。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污水用于城市景观生态用水、农灌、工业冷却水等,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规划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系统、分选系统、资源化系统,制定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及运输方案,发展回收再生产业,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4、推行清洁生产。按照“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对污染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企业,实行关停和转产;对有产品销路、有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达到生态建设目标的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推出一批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同时,围绕优势产业,高水耗、高能耗的重点行业,采用多种产业共生模式,建成一批高科技、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的生态园区。

一要制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清洁生产中长期规划。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研究制订全市性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要适时出台鼓励清洁生产的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清洁生产的开展。税务部门对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给予税收优惠;环保部门对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减征或免征排污费等等。

三要加强清洁生产监督管理,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认证和《绿色通行证》制度。环保已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全球实施ISO14000认证的企业以每年200%—300%的速度递增。要通过监测和严格考核,创造条件全市工业企业生产清洁化。

四要对企业分类推进清洁生产。对已建成的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通过技改和产品升级,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实施、低投入改造方案,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在严格执行环境标准的同时,采用中/高费用清洁生产审计方案,从削减污染物的角度促进产业升级;对工业园区,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治理园区结构性污染,运用高新技术控制污染产生和排放,实现工业区内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五要树立清洁生产典型。根据不同行业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一定的时限内清洁生产应达到的指标或要求。对达到指标的企业,可授予清洁生产企业称号,作为该行业清洁生产的示范,在全市推广其经验和做法,带动更多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六要加强清洁生产服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已逐步开展清洁生产,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企业的清洁生产,以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生产过程管理和物料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生产清洁的产品,并实现资源减量化、污染减少化,使企业从源头上削减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根本上减轻因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对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的企业,必须全部实施清洁生产审计;鼓励和引导其余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双赢”目标,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清洁生产监督管理,以规模化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绿色通行证”。继续广泛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长效管理,巩固“双达标”成果,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新、扩、改、迁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新污染源,逐步建立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使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在全市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工业“三废”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日益显现的生产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等手段,促进工业企业向节水型方向转变,不断提高用水重复率,降低生产成本,削减污水排放量。新、改、扩建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加速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园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增强各大工业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以各地工业园区为基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现代工业布局。根据园区自身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配套设施、周边环境等因素,制定一套适用于项目审批和日常管理的环境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能源使用原则、废水处理和排放去向要求、污染物排放适用标准、企业污染源监测制度、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和管理制度、清洁生产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按照全市工业以丽水市区为中心,莲都、缙云、青田区块为主发展极,各县(市)城区为次发展极;建设丽缙青百里工业走廊,建设龙(游)丽(水)线、丽(水)浦(城)线两条工业发展带的“一中两极”、“一廊两带”布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范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含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资源共享率,降低工业发展成本,抓好政策落实,努力吸引各类投资者进区落户,扩大规模,有效推进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工业的集约化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整合资源、滚动发展,不断壮大特色块状经济,形成区域规模效益。合理规划园区内功能布局,形成专业化工业经济群体,促进各种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不失时机地把工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工业园区,鼓励老城区及居民密集区的工业企业,特别是那些布局不合理,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或超过当地环境承载力的企业进园。引导农村工业向城镇集聚,小城市、小城镇工业向中心城市或发展带转移、集聚,形成工业发展新格局,壮大区域优势产业。区内实行规范管理,促进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发展,集中治理“三废”,达标排放。

6、园区内重点建设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分流纳管和处理处置系统;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处置系统;热电联供与集中供热供冷系统;园区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健全园区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系统等。

7、加强政府协调和政策引导。一是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生态工业的建设需要在多个产业和企业间进行工业生态的链接,如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进行这种涉及多方面企业的协调和组织,在目前条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政府必须在生态工业建设中发挥主导的协调和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只有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创新,才能消除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存在的经济和政策障碍。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评时就应积极倡导园区建设新思维,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建立新的环评机制,推广“江中药谷”模式。即注重园区景观生态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尽可能不破坏丘陵和河流、保护当地的生态多样性,以园区内自然组分来维持和恢复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立起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园区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对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排污权的交易、实行清洁生产资金的安排等也要用政策的创新来实现园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独特的生态工业园区形象。 三是认真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举措,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不断增强企业自营进出口能力,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关于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等政策,扩大出口商品生产。建设以金属制品、木制玩具、微电机、缝纫机、太阳伞、绿色有机食品和竹产品为主的一批出口产品生产基地,扩大洗涤用品、服装、竹木产品等出口额,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关注和研究绿色贸易等技术壁垒,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反倾销应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发展环保和有机标志产品,趋利避害,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8、完善环境法规体系,发挥绿色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的环境法规大多是以末端控制和指令性控制为主,简单地告诉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典型的就是是废弃物达标排放的标准和排污收费。企业只要做到了达标排放、照章交费就万事大吉。环境法规更多的是强制、制约,而引导和奖励、刺激相对大大不足。因此,企业本身缺乏一种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利益追求。常常是企业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但却将一种类型的污染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污染,或将浓度污染变成总量污染,联环境污染并没有根除。因此,现行的环境法规应当予以改造。重构后的法规要充分体现市场手段、经济刺激和自愿性措施的作用,大力鼓励企业做到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对采用零排放、闭路循环、资源再生以及非物质化生产的企业,在绿色奖赏、环境税费、税收减免、污染物排放配额分配等方面予以强力支持,以吸引大量的企业积极投身于生态工业建设,起到真正的绿色导向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6854.html

更多阅读

“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意义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绿色时代生态酒店 猜想后生态酿酒时代的

     伴随生态酿酒体系的丰富和行业推动,后生态酿酒时代的白酒产业将会发生两大变化:  白酒生态旅游业将会兴起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一直是业界践行生态酿酒理念的先决条件。正由于白酒生态酿造对水、气候、

声明:《丰顺新区生态工业区 丽水生态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为网友扬帆起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