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小灵通退市
工信部发文要求小灵通在2011年底前彻底退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在此期间停止发展新的用户。此事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小灵通”作为一种低通话质量但高性价比的产品,在营运商减少投入的情况下仍拥有7000多万用户的事实,便是对其效用的最优注解,其有用性毋庸置疑,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消费者对“小灵通”恋恋不舍。那么,这样一种广受欢迎的产品,为什么又会如此迅速地遭到遗弃呢?对于厚道的中国人来讲,这不免有一些“鸟尽弓藏”的味道。如此,我们便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了“小灵通”的“突然死亡”?
虽然有人把小灵通的生归结于市场需求,但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认为;小灵通从生到死实际都是政策博弈的结果。当初由于3G牌照受TD-SCDMA的影响迟迟无法发放,电信和网通决定上马技术并不先进小灵通,但当时遭到主管部门大力反对,但当时小灵通技术的拥有者UT 斯达康长袖善舞,说服高层支持小灵通,结果便出现了主管部门“不支持、不反对”的奇怪政策局面。后来UT又希望采取类似方法在类似的“灰色”领域IPTV再以此进行赌注,小灵通对于推动电信市场资费下降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小灵通走过一亿用户的辉煌期间,已进入快速下滑轨道,为何监管机构在此情况下仍要对小灵通痛下杀手?正如小灵通的生是政策博弈的结果一样,显然小灵通的“死”也同样是集团利益博弈的结果,确切地说,是中国移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反推非对称管制的博弈结果。今年1月7日,重组后的三家运营商得到3G牌照,但对于中国移动来说,运营TD-SCDMA,使得它在未来的移动市场上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如何阻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开展3G业务快速追赶上自己,中国移动需要在市场上制造某种“混乱”。逼迫小灵通退网就是其中策略之一。这一策略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是打乱电信、联通平稳将小灵通用户过渡为自己3G用户的计划。中国移动如此一出招,势必让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手忙脚乱,更为严重的是,它让小灵通用户心理产生恐慌,加快弃网速度;二是中国移动趁机将这些小灵通用户延揽到自己的旗下。现在中国移动用户增量市场不大,6800万用户不是个小数,从中挖来一部分用户,对于中国移动来说用户增长就是胜利;三是逼小灵通退网,清理干净TD-SCDMA发展所需频段,全力TD业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小灵通”仍然是一种既能够方便消费者,又能够为营运商赚钱的产品。我们为它的“突然死亡”有所惋惜。
由此可见,当电信由市场新手晋级为垄断寡头的时候,卸磨杀驴成为其当下最明智亦是最理性的选择。那么小灵通的退网为什么又引来那么大的反响?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认为;因为这不是一种公允的市场行为,一方面,用户心里受了委屈却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就国家而言,资源未得以充分利用,效率未经过完全提升,国人亦甚为惋惜。即便暂且撇开用户不谈,这种勒令“小灵通”“突然死亡”的方式果真能够令中国的3G发展一片坦途,在第3代通信变革中领跑全球吗?果然如此,也算是起到了足以令主管部门欣慰的作用,“小灵通”的用户们至少也可以此对未来的高价通信聊以自慰,对中国技术引以为豪。然而,后事如何,我们现在只有拭目以待。在这里,由衷的希望中国通信3巨头能够在今后严于克己,努力钻研,在为群众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同时将中国引上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但是,华经纵横也有一定的担忧:强制命令毕竟不符合市场化的潮流,小灵通退出之后,市场补位的问题更值得关注。老百姓不应当为运营商的宏观运作买单,那么,有没有对现有小灵通用户的合理补偿办法?手机资费会不会下调或有一部分下调到更合理的段位?有没有合适的替代产品出现?如此诸多问题,可不是技术问题,也没有操作难度,反而顺乎市场规律,问题只在于,一个垄断领域有没有诚意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些事情不能实现,那么只能说,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市场化色彩。人们常把市场比做蛋糕,假如这个蛋糕只有一两个人分享,那么,谁都愿意吃那最美味的一块,而把边角余料弃之一旁。这恐怕才是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