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最吸引少年儿童的是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小和尚一休》;最吸引成年人的是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血疑》、《阿信》;影院里上座率最高的是日本电影《追捕》……。更加蔚伟壮观的是,在中国40多万个大、中、小企业里,在几千万产业工人中,由于各级政俯不遗余力地号召、鞭策、奖励,日本的TQC(全面质量管理)被全面推行,日本式的QC小组活动遍地开花,一直延续到今天。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国几乎所有产品,所有品牌,迅猛地成为最受中国人欢迎的东西。那时,刚刚开放的中国人还不明白这就是“文化张力之下的异国竞争优势”,更不清楚“产品是产业文化的延伸”。
刚刚进入21世纪,韩国人故伎重演。仿佛一夜之间,韩流挤进了中国人的电视荧屏,韩国人造美女俊男吸引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眼球。甚至把中国的药膳古文化,变身为韩剧《大长今》,创下了2005中国最高电视收视率,至今余波未平。在韩流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韩国汽车一举攻陷中国首都6万辆出租汽车的超级战略大市场!在韩国最大汽车集团高层首脑发生“大地震”危机时刻,该品牌的汽车却在中国整体汽车市场拿走了7.6%的份额,在中国销量创下该品牌的年销量历史最高纪录。
反观中国。2005年春,莫斯科官方第三次“灰色清关”发难,温州最大的鞋业制造商130万双皮鞋被合法掠走。该集团CEO败回国内时伤心地说:“我在俄罗斯呆了六年,就没见他们的电视台播过一部中国剧”。恰在此时,我们国内的主流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却正在热播由中国人耗费巨资请俄罗斯演员拍摄的前苏联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国人看得如痴如醉。
(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