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暗购神马曲线突围 中国民企造车适者生存
时间:2005年12月27日10:54 我来说两句(0) 【作者:杨仕省】 民营造车的标志性人物李书福曾经一度饱受质疑,自吉利开始造车,外界就认为吉利是在自寻绝路。1998年,当李书福的第一辆车造出来后,汽车界人士泼冷水说,坐这样的车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而今像李书福一样遭受质疑的民企造车仍然大有人在,同样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波导公司造车,就是一个例子。 尽管波导公司与南汽合作造车失败,几经反复,由于其从未放弃过进入汽车行业的打算,从躲躲闪闪到被迫承认,一直处在造车风波之中,而且有确切的消息称,“波导通过收购神马汽车公司借壳进入汽车业。”该消息在浙江省奉化市发展和改革局不胫而走,波导造车再次引起高度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中,波导造车的风波搅动得市场沸沸扬扬。由于波导与南汽双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波导毅然选择“出走”,从合资公司中撤资,暂时结束了“短暂的造车之旅”。从表面看,与南汽合作告败,波导造车似乎也画上了休止符。但历经如此周折,反而更加坚定了波导单独造车的决心。 不仅如此,波导单独造车的“架势”日益明朗。日前,波导在重庆大学公开招聘汽车技术人才,被媒体解读为波导投资汽车业,已成为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笔者手中资料表明,经过近两年的布局,在生产装备和投资方面,波导在汽车行业的投资已经逐渐成型,包括发动机、底盘、动力系统等一系列新项目,已经获得立项。可以说,波导精心构筑“汽车城”已经浮出水面。 这一轮民营企业造车,大大利于中国汽车业的第三股力量的崛起,而且来势汹涌。力帆汽车获得准生证就是一个明证。 收购神马曲线突围 今年上半年,波导已经向国家发改委呈送了一份关于轿车立项报告,不幸的是,国家发改委未给予批准。在造车的路途中,似乎一纸“准生证”让波导无法继续前行。但波导并未因此退却,而是选择暗中收购宁波神马汽车公司,借壳进入汽车业。神马汽车是一家为横店集团1999年所收购的汽车企业,总资产1.3亿元,年产2000辆客车。实际上,波导收购“横店集团神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进入汽车业的过渡。
笔者注意到,神马公司网站上曾有过如下表述,“近期投入9000万元,在宁波新建年产1200辆豪华客车生产线。”业界猜测,“这是波导上马客车后的第一个项目”。而且该网站还称,有69个产品上了国家发改委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波导可以通过变更神马目录,将其研发成熟的MPV产品推出上市。
而与此同时,宁波晨兴发动机有限公司开始在全国招聘汽车专业毕业生,此举表明作为波导轿车项目基石的发动机项目已经悄然上马。记者查阅的资料则显示,宁波晨兴发动机有限公司由波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晨兴集团合资组建,是一家成立于今年4月致力于轿车用发动机研发制造的企业,引进美国福特公司的ZETEC系列发动机生产线,年产能力达50万台。而福特ZETEC系列发动机排量为1.6升~2.0升,达到欧Ⅳ排放标准。据悉,该发动机项目的前期论证准备了1年多,目前生产线正在调试中。 更具“说服”意义的是,宁波晨兴发动机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波导高层徐锡广,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双方各占50%。其中,波导公司出资1250万美元,以现金投入;晨兴实业公司出资1250万美元,以设备和产品技术投入。实际上,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一期投资1798万美元的波导晨兴发动机项目,被当作浙江奉化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办理。此外,波导汽车城征地工作同样进展顺利。 在当前中国汽车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格局下,波导还是勾勒出包括汽车发动机在内的、囊括汽车零配件以及客车、MPV甚至轿车的“波导汽车蓝图”。这不仅为未来波导汽车配套提供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要为波导真正获得造车许可证,铲除障碍。 困惑中波导造车“单飞” 波导造车,只不过是浙江民营企业新一轮造车热的一个缩影而已。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波导以外,浙江起码还有10多家民营企业正在埋头造车或者增加对汽车产业的投资。不过与2003年浙商造车热不同的是,这一次造车热的企业大多此前已经在汽车行业小试牛刀,而2003年造车热衷的浙商,大部分是来自汽车行业之外的资本。 譬如波导,早在2003年就已经和南汽在无锡合作生产新雅途轿车,虽然合作最后以波导的退出而告终,但还是学到了不少造车的经验。“除了奥克斯外,实际很多浙江企业并没有退出造车领域,只是更加低调而已。”浙江省经贸委的有关负责人称,“所谓的汽车热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前两年进入汽车行业的,以前一直在建设,现在开始产出了;二是因为今年汽车形势相对好了一点,企业愿意投资,增加了投资。所以大家感觉浙江企业又开始了汽车投资热。”资料显示,今年国内汽车年产能将达到1020万辆,而今年能卖出的汽车约为550万辆,整个产能利用率为55%。与此同时,厂商又在开始新一轮产能扩张的脚步,预计到“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将达2000万辆左右,其中1000万辆产能将面临过剩危机。
对于这些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是否会加剧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发生的产能过剩的危机,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会自动作出调节,谁适应市场,谁就能够生存。” 就连网友对波导造车也持怀疑态度。“晕死!波导人疯了吧!!!一定不会的!手机巨头——奥克斯也试着造过汽车,后来呢?亏了几千万欧元!!我希望我们中国人能汲取教训,不要老办‘拍脑袋’工程!!” 商场如同战场,但造车其实也是一个尝试。不过如果在汽车这领域真有所发展,那它会加大投资力度,何况现在改行造车的也有不少,红塔、奥克斯、五粮液……有些也是有点市场的。 2002年是我国汽车井喷年,汽车在我国发展很快,分一杯羹也是情理之中。而现在时过境迁,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宏观调空,对汽车项目管的很紧,怕造成生产过剩。所以,想造汽车也不是一帆风顺。 但让人难以明白的是,波导为何执着于汽车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手机行业利润渐薄,生产牌照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波导的优势越来越小。波导2003年的主营收入达到108亿元,但2004年的主营收入比2003年减少了6亿元。据了解,波导在要2010年前实现销售额过1000亿元的目标,而2004年仅实现了约100亿元的销售额,在此情况下进行多产业投资理所当然。 为了上述宏伟目标,波导造车的号角不得不再次吹响,而且目前正在研制3款乘用车,包括MPV、B级轿车及微型轿车。波导造车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借壳重返汽车行业,有业内人士称,生产发动机只表明波导跨进了汽车行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车。不管波导是受托招收人才,还是收购神马,都只是波导造车计划的跳板,“借鸡生蛋”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轿车业将三分天下 虽然造车的步伐比以前谨慎了许多,但民企对于汽车业这块蛋糕一直蠢蠢欲动,汽车业中“第三股势力”正迅速壮大。除了手机巨头波导,还有家电巨头春兰、美的、新飞,甚至连白酒世家的五粮液,第一套汽车模具也将于明春出产。而民企力帆的轿车不但获准国家发改委准生证,明年1月就将在全球同步上市。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担忧,汽车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把如此多的资金投放到汽车制造的风险之中,万一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消化,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过,从低端车起步的吉利,凭借实力和资本打入国外市场。李书福十分坦诚:“吉利的实力和资本,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自主研发能力。这好比是一把刀,虽然还不是很锋利,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刀,可以用来去切割世界汽车市场的蛋糕!” 而今,这一较量正在彰现其与众不同的魅力,甚至国外的汽车寡头业不得不另眼相看。 吉利在欧洲的亮相,让国际汽车巨头心头一紧。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以及负责研发的副总裁鲍勃·鲁兹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巨头都来到了吉利的展台。 同样,德国的汽车制造专家们也已感受到这股东风的强劲和凛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高茨修克说:“来自中国的同行不可能一日之间就在德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年内,他们将成为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也许不要几年,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民营汽车的风头将会更猛烈。这不仅要看产品,而更要在看中国汽车还有多少年可以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的企业版图中,五次大的宏观调控,并都对汽车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民营企业要想涉足汽车,犹如“独狼”与“虎群”博弈。力帆、波导等民营企业的加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第三股力量。尹明善说,5-8年之后,中国轿车市场会三分天下,合资品牌占1*3,国有资本占1*3,民营资本占1*3。 (责任编辑: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