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家连续数次提高油价,进入2006年,先是天然气提价,后是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有媒体还评论说油气价的上调还将继续。按照这样的说法,从事节油节能产品的的商家岂不是要大发其财了?但事实却远远不是这么回事。
我是2005年7月开始接触到节能产品的。当时我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做银证通业务。大家都知道200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简直低谷到极点。太多不确定因素,太多证券公司出现问题,太多人不信任证券公司。大家都开玩笑说证券公司就和保险公司一样没有诚信。由于证券市场的不景气,连各种开放时基金都销售不畅。就在这是我通过一位朋友接触到一家从事汽车节能产品研发和推广的公司。从我接触到许多情况来看,我觉得应该是比较可信的。经过两个月的沟通交往,我决定还是自己创业比较好,就拿下了该公司的节能产品的代理。在这期间我还跟随公司老总到江苏几个地方考察当地的市场,从中也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当时有这样一个感觉,节油既然这么火,为什么发展或推广的不太好。有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难道大家都无动于衷吗?记得一个细节,就是我和老总在返回上海的火车上,巧遇了一位女士,她家人也有在从事节能产品的代理,说节油效果在15%到30%,产品才不到三百元,还说市场前景十分光明。然后我们就给她分析说,国家标准才在2%,超过5%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台营运出租轿车一年的燃油费用至少在30000元,节约15%就是4500元,几百元也太便宜了,似乎不太可能。就这样大家聊着聊着,我发现那个产品原来是面向私家车市场的。后来在我们和几家公交公司和客运公司洽谈时,这些单位都表示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陆续开始有许多做节能产品的厂家、商家和个人都找上门,加油产品五花八门,有往燃油里添加、有在输油管安装装置的、有往发动机上安装装置的,但是效果都不明显,没有实际价值。我才知道只有专门从事运输业务的专业运输单位才是我们以后的重点客户,这个观念从那时起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扎根。过后我就去我自己的代理区域开展业务了,后来的进展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