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最讲求的就是商誉。商誉,也就是口碑,在网商时代就是网站名片! 阿里巴巴,在中小企业当中向来拥有良好的口碑。口碑效应使阿里巴巴网站飞速发展,成了当今的网商巨无霸。 马云,作为这艘巨无霸战舰的舰长,带领阿里巴巴劈荆斩棘,在网商风起云涌的时候凡事都能够化险为夷。自然而然的,马云也就成了国内电子商务的风向标。 炎热的2008之夏,马云发表《冬天的使命》,号召阿里巴巴员工做好过冬的准备,消息一出,国内哗然! 8月27日下午,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08年6月30日的未经审计中期业绩报告,称上半年总营收为人民币14.152亿元,较07年同期增长47.8%;净利润为人民币6.972亿元,较07年同期增长136.2%。 对股民来说,这是一份及其漂亮的答卷!然而,阿里股市大跌。 马云是一位极具有前瞻性思想的商业人物,马云的一句话足以引起国内电子商务界的“地震”。 冯斌认为,马云的过冬言论并非虚言,外界也无须过度解读,此过冬言论其实是在阿里巴巴过度收割之后放出的业绩即将下滑信号,同时也是给员工与会员们进行免疫。 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会员,是阿里巴巴收入的主要贡献者。在会员数方面,诚信通会员目前已有三十二万之多,较去年同期增加了十万多万名。诚信通会员数量的增多,是阿里巴巴营业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诚信通会员增加,必定带来同质化产品竞争的加剧,竞争的加剧迫使厂商更多的选择广告和阿里竞价。而这些,随同诚信通会员数量一起将阿里巴巴的业绩一步步推升。 这个局面,也许是阿里巴巴梦寐已久的。为了这个目标,阿里巴巴将“诚信通会员”以萝卜白菜价卖给代理商,代理商再以2800元的高价卖出。于是,我们经常接到阿里巴巴诚信通代理商们一通通不厌其烦的电话。 批发总是比零售赚得多,阿里巴巴在这点上肯定明白。 但是,毕竟,阿里巴巴的容量是有限的。诚信通会员的增多,竞争加剧。厂商投入的必定会更多,但是收货的未必多,这必定导致诚信通会员的流失。 广告的增加和阿里竞价,使厂商体验度越来越低,会同诚信通会员的增多,摊薄了盈利,必定会使厂商粘度降低,使阿里巴巴的商誉受损。

这是收割战略的必然! 马云的“过冬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表的,与其说是让阿里巴巴员工准备过冬,倒不如说是提醒阿里员工做好网站由蓝海向红海转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