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江西省的上市公司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在江西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截止到2003年底, 江西已有23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达626.42亿元,占全省当年GDP总量的22.14%。这些上市公司是我省经济的窗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研究我省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西省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有多种定义,其一,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其二,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他们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又有人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总结为:核心竞争能力就是表现为某个企业所独有的。第一,偷不走,别人不可轻易模仿;第二,买不到,就像两只鞋一样是拆不开的;第三,带不走,这个技能是属于企业的,不是个人的。综合各种学术观点,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集合,包括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人力、知识和文化体系等。基于此认识,对我省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如下分析。
(一) 江西省上市公司近期经营绩效
从2000年到2003年的调查统计资料看,近三年我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对稳定,资金使用比较科学、合理,大多数公司业绩良好,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调查显示:截止2003年12月31日,23家上市公司资产总计为467.57亿元, 比2000年增长56%;全年主营收入合计为277.46亿元, 比2000年增长1.5倍,约占当年全省GDP总量的10%;实现利润总额合计为19.92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数的68.9%;共缴纳税收20.18亿元,占当年全省国有工业企业纳税总额的48%。主要经营绩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上市公司成长速度快。从2003年度与2000年相比较,全省上市公司由15家增加到2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资产总量增长了22.3%,平均每年递增6.9%。其中:资产规模增长一倍以上的有10家,占43.5 %,其中有4家增长率超过二倍,赣南果业增长率达2.9倍。同时各上市公司净资产增长速度也较快,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其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加大了投资规模;加大了资产重组力度;新上市股及增发股份增加;上市公司开始多元化、跨行业经营;资本运营力度加强。
第二、收人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从近三年江西省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水平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显著增加。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与2000年相比较,全省23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除江西纸业减少外,其余的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利润总额成倍增长的有7家,约占三分之一。其中江铃汽车、赣南果业和江西铜业分别增长738.1%、499.2%和393.9%,名列前茅。
第三、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低。从2003年度年报情况来看,全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只有51%。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只有2家,而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有14家公司,占61%,最低的资产负债率仅9%。这一方面反映了我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低,偿债能力较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省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杠杆效果不够理想。
第四、整体经济效益稳步上升。近三年来,由于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反映江西省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多都稳中有升。据统计,2003年全省2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净资产2.78元,平均主营业务收入12.06亿元,平均主营业务利润2.51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7 %、123.8%、79.3%。产品销路畅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了良好的前景。
(二) 江西省上市公司竞争潜力的分析
近年来, 江西省上市公司在加大技术投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竞争经验,凝成了我省上市公司市场竞争潜力,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加大了高新技术投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据调查了解,我省已有一部分上市公司成立了研发机构,并投入了一定的研究开发资金,新产品销售收入每年都有增加。如江西铜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基地,拥有国内最大的两座露天铜矿以及国内规模最大的铜冶炼厂。该公司投资 1.98亿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采用新工艺,已建成一个年产15万吨规模的铜加工项目,改变优势主要集中在产品初加工方面,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滞后的状况,扩大了公司经营业务范围,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味,形成强有力的潜在竞争力。此外,各公司还正加强人员培训力度,大力吸收科技人才,增加公司发展潜力。
第二、多元化经营步伐加快,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如在我省, 石油化学工业既是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今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目前,该行业已形成了石油加工、基本化学原料工业、农用化肥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的生产格局,并拥有九江化纤、昌九生化、诚志股份等骨干企业;在汽车行业也已形成年产各类汽车25万辆的生产能力,以江铃汽车、昌河股份为中心的汽车产业优势渐已形成,借助这些公司的龙头作用,通过兼并、收购等,使石油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江西省的龙头产业,增加了抗投资风险能力,为各公司确保在各自行业领先地位打下了基础。
第三、产品知名度迅速提升,出口创汇能力增强。近年来, 我省上市公司产生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如华意压缩是我国最大的无氖压缩机生产基地之一,压缩机出口量占国内出口量的26%,无氟制冷技术是国家最鼓励发展的环保技术之一,其产品远销美国、欧盟、阿联酋、比利时等国家,2003年出口创汇达1400万美元。此外,江西已涌现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农业品牌,如:婺源绿茶、泰和乌鸡、英雄和阳光乳品,也涌现出了德宇集团、金牛集团、英雄乳业等较有实力的企业。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同时,将粮食、食品加工、旅游等资源进行整合,上市前景十分广阔。
第四、积极探索资产重组,努力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我省上市公司努力探索资产重组,资本利用得到很大提高,潜在竞争力增强,为上市公司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积聚了力量。如三九集团将优质资产注人宜春工程,使其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制造业向现代产业转型;赣南果业进行产业重组后,公司通过收购第一大股东持有的天音通信的股权,主业正由原来的农业向信息产业过渡。更值得一提的是华意压缩,投资1.4亿元,以53%股权控股浙江“加西贝拉”,为江西上市公司跨省收购沿海地区企业首开先河。这次重组使华意压缩在中国的压缩机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压缩机生产企业。
通过上述对我省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分析,可以认为, 我省上市公司近年来经营状况较好,整体成长性较为乐观,已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已开始多元化经营,全面加入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二、江西省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江西省上市公司在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上市公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具体地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上市公司数量偏少,整体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江西省上市公司起步晚,1994年全国就有291家,而我省只有1家。通过十年的发展,到今年全省上市公司才只有23家,仅占全国的1.79 %,为安徽的63.9%,湖南的59.0 %,湖北的39.7 %,浙江的34.8%。据统计,2003年,在23家上市公司中,资产总额上100亿元的只有江铜一家,而资产总额在20亿元以上的只有5家,但资产总额在10亿元以下的就有9家。由于上市公司经营规模不大,使得部分公司在生产能力和高新技术投资及产品研发等方面投资绝对数额相对较低,甚至有个别公司无力进行投资,这将影响到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使其竞争力受到制约,同时也限制了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另外,在2003年度中,有5家上市公司流动资产在下降,这将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公司缺乏成熟的发展战略,资本运营呈现出短视性。上市公司的目的是融资,融资的出发点又往往只考虑近期需要,发行股票筹资只考虑一次到位,很少考虑连续募股问题。即使是那些事实上在不断增资扩股的公司,多半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决策往往是临时的,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期投资选择上或多或少存在“散、乱”现象,许多公司长期投资于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二是只顾眼前的微观利益,如捞取虚假利益、获取优惠政策等;三是为保壳而重组;四是片面追求企业资产规模扩张,忽视资本运营的质量;五是被动性扩张,上市之前只考虑拿计划,招股说明书按有关项目简单拼凑,出于大量募集资金出路压力而轻率投资。发展战略不明晰,部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换较为频繁。一些上市公司战略有时脱节,在经营方面有时随波逐流,炒作上市公司概念,这些都将会制约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三)、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一股独大”现象普遍。从江西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看有以下特点:一是国有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总体上国有股达51%,且近三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二十三家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控股就有17家,占73.9%;集团控股的有3家,占13%;二是流通股比重不大,只有43%,但有上升势头,比2000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三是第二、第三法人股比重过小,且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底全省上市公司第二、第三法人股只占6.3%,比2000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的股本结构的上市公司,其资本经营的绩效也明显有差异,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经营绩效最差,而股权中度集中的公司则表现出较好的业绩水平。股权结构之所以会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经营的效率,主要是因为股权安排与上市公司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理论上讲,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条件下,大股东直接对企业实施监控是公司治理有效的关键所在。但在我国,国有股权占绝对控股地位,而其有效持股主体却又严重缺位,必然导致监控机制难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便不可避免,这必然对公司经营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作为我国第二、第三大股东的法人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介于国家股与流通股之间的特点,它既不像国有股的有效持股主体的缺位,同时由于不能上市流通,也不像流通股股东那样以追求短期利益为主要目标,而是更关注公司的中长期的经营发展,且所持股份相对较多,在监督的问题上也不会随意搭便车。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法人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对内部人的监控动机越强,监控效率越高,企业资本经营的绩效也越显著。因此我省上市公司应积极探讨改变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将已上市公司的集中化的股权相对分散的问题。
(四)、受制于母公司,缺乏独立性。在江西省的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因此,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在人员、资产、债务、购销等方面存在诸多遗留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挤占资金严重。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资产质量较差,经营难以为继,对上市公司拖累大,并且常出现挤占上市公司的资金问题,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经营效果。调查中发现,上市公司被母公司挤占资金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被挤占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有4家,占18%。原本亏损的江西纸业被控股股东江纸集团几乎掏空,挤占资金高达10.3亿元;二是大量关联交易以及高级管理人员配量上与母公司的重复。据调查,全省23家上市公司从关联方取得的收入占主营业收入的13%左右;向关联方发生的支出合计占主营业务支出近20%。上市公司应收关联方款项合计高达20亿元之多,应付关联方的款项却不到12亿元。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法人代表两边兼任的占44%。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母公司实力很强,上市公司股权只占其资产很小比重的公司,其独立性较好,但母公司经营困难的公司,资金被母公司及其关联方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上市公司独立性的丧失,致使公司董事会在人员任命、重大经营决策等方面不能独立履行职责,影响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五)、资本经营理念异位,资产运作缺乏创新。一是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相关制度的准备,上市公司对资本经营的认识不全面,在实践中存在许多误区,从而使得一些实施资本经营的上市公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资本经营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认为上市公司靠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可无偿使用;(2)把资本经营片面理解为股票投资或金融商品买卖等资本运作行为。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从事股票、债券的买卖或高息拆借给商业银行。这不仅违背了其筹资承诺,而且阻碍了其主营业务的发展;(3)割裂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视资本经营为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的更为高级的经营形式,忽视了资本经营后的整合管理。尽管资本经营在时空上可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并获取一定的资本收益,但资本经营最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因为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资本经营存在和效能发挥的基础。离开了生产经营,不重视对资本经营后的上市公司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改善公司内部管理,一切貌似资本经营的经济行为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也不能真正提高资本经营效率。二是从近几年我省上市公司资产经营与重组来看,主要采取方式是剥离不良资产,把某些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产业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这实质作用仅仅将原有老亏损的国有企业通过重组、剥离使其盈利,真正地如何合理地运用资产重组,抢占市场,提高资本使用效果与效率,提高上市公司对市场环境变化反映较为迟钝、保守,因而使得一些通过上市募集的资金难以有效地使用,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提升。
(六)、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首先,从理论上来说,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的薪金报酬多少与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效率高低是成正相关的。在我省23家上市公司中,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最高年报酬一般都在5万—10万元之间,最高年报酬在15万元以上的4家就有3家近年来实现利润总额增长四倍以上,名列榜首。这说明江西省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多少是和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效率成正相关的。因此要提高我省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效率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由于大都属于国有控股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控股股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他们的报酬大部分是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干部管理办法和报酬制度,只有7家上市公司采取了年薪制,没有一家采取股票期权制。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多少制约了董事们和高级管理人员提高资本经营效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在我省上市公司中,许多公司尚未建成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尚未形成一个有机系统,除个别上市公司外,许多上市公司缺乏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七)、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国际化经营程度较低。江西省上市公司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技术投资,且投资速度在加快,但许多公司产品技术含量仍然处在较低水平,甚至个别公司还是手工化生产。有些公司技术的研发能力仍停留在技术引进及消化阶段,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研发。上市公司大多数缺乏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对于构建上市公司核心技术战略,相当一部分公司缺乏足够的人力、财力,技术战略的提升对上市公司来说还是一条漫长之路。由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又较低,很难融入国际化经营,在目前的我省上市公司中,除少数几家公司产品能够出口销售,或能对外投资外,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还未能进行国际化经营,更谈不上国际经营方式多元化。
三、江西省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思考
基于前文对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认识,结合我省经济状况及江西上市公司自身的情况,提升我省上市公司竞争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实施战略管理计划。战略管理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上市公司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总体谋划,它对上市公司竞争力成长具有指导作用。INTEL公司原总裁格鲁夫认为:做一个追随者是没有前途的。早早行动的公司将是影响未来工业结构,制定游戏规则的公司,只有早早行动,才有希望争取未来的胜利。早在1992年左右,格鲁夫就已经实行了看似与制造芯片无关的一系列计划。他投资于与微处理器没有多少关联的项目,但却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他解释说,如果我们不能使计算机变得更有用,将没有人需要我们在今后几年内生产出的芯片。所以我们得为自己的微处理器创造用户和用途。靠开发、投资和观念的转变使市场成长,我们就能够赚钱。1997年INTEL实行第三次战略转移,从产品的供应商转变成为世界领袖和主导潮流的公司。这个战略缘于他对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特点的深刻认识。因此,上市公司要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对竞争对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战略管理计划,结合公司内部情况,立足未来,合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
(二)、依靠技术创新促发展。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性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快上市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目前23家上市公司中,除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建立较为先进的技术研发中心外,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需要完善和注资,以使我省上市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能够迅速赶超同行,取得竞争优势;第二、积极开展校企联合。由于上市公司自身条件限制,有些上市公司科研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应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广泛联合,吸收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迅速提升公司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第三、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加盟。为提升上市公司核心技术,就必须拥有一批具有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因此,上市公司应加大力度培养自身学术技术带头人,着力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使上市公司核心技术能够迅速提升。
(三)、创造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确保公司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得以确定,确保整个管理结构能够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的一种组织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还能确保整个管理机构履行维护公司的向心力和完整性,保持和提高企业声誉,对与企业发生各种社会经济联系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等职能。公司治理结构亦是提升公司竞争力重要的渠道。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公司是否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我省的企业要把强化企业管理、转变公司机制放在首位,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进行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至少应体现在权力制衡、激励和约束、协调机制三个方面。为此, 我省上市公司应当考虑:首先应优化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局面,合理地考虑国有股的减持;其次, 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第三、妥善处理好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增强上市公司的独立性;第四、积极研究期权激励机制,适时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第五、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上市公司组织管理能力。
(四)、高效经营把企业做大做强。高效经营是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手段。高效经营主要体现在资本营运能力和核心营销能力两个方面。资本营运能力是上市公司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资本营运可以使上市公司有限资本使用效率与效果迅速提高,通过资本营运可以充分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迅速扩大上市公司筹资能力及规模,为公司核心技术打下基础,同时形成上市公司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首先是要用新的经营理念,制定合理公司资本营运战略;其次,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资本营运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借鉴国际优秀企业的经验,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合理地制定资本营运方案,使资本营运能力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促使上市公司能长期发展;最后,为了规范资本营运,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国家相关政策,设立专门资本营运机构,以确保资本营运合法、有效、合理地运营。核心营销能力是上市公司在利用营销手段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以树立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及品牌为标志。在这方面应考虑:第一、建立健全的营销组织网络体系,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设立职能完备的市场营销部门,建立完善的市场售后服务体系,为上市公司产品进入市场提供畅通无阻的市场通道;第二、全面、合理地运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确保上市公司产品在营销环节的竞争优势;第三、形成有效的控制与激励机制,树立品牌意识和企业形象,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培养忠实的消费者;第四、强化营销人员培训,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从而保证企业的核心能力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 王明夫.企业竞争力——上市公司兴盛之道[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温池洪.企业如何构构建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04,[9].
[3]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哈默尔(G.Hamel).《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哈佛商业评论,1990,[5/6].
[4] 李焕荣,林健.基于知识联盟的企业核心能力培养[J].科研管理,2001,[5].
[5] 梁国萍.江西省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效率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80].
[6] 刘志彪,何金耿.江苏上市公司资本经营研究[J].经济学与经济改革,2000,[6].
[7] 江西统计年鉴.(2003).
[8] 江西企业年鉴.(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