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货紧缩的压力一直存在
通货紧缩的正统含义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直通货紧缩,就是因为经济泡沫破裂引起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引起生产相对过剩。1991年日本经济就有泡沫,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尤其高。泡沫高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有钱,需求于是就旺盛。为了满足旺盛的需求,投资就会增加,经济增长就快,泡沫也就越来越大。但是泡沫总有破裂的时候。泡沫破裂以后,人们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财富缩水了,于是需求急速下降,生产能力变为过剩,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状态。
但对中国来说,通货紧缩却不是因为需求下降,而是因为过度投资引起产能过剩。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需求一直稳定增长,大约7%的平均增长幅度。但近十多年来,零售物价却一直是下降的。尤其是去年以来,16个产业部门中有10个部门产品价格是下降的,而且这是在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价格持续下跌的。既然需求没有下降,为什么物价水平会持续下降呢?主要一点就是生产能力过剩。1992年以后连续5年的高投资增长造成了产能的巨大扩张。2003、04年,一些行业投资再次巨幅增长,甚至达到30%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投资需求年均达到了百分之十几的增长。虽然消费需求每年也有百分之七、八的增长,但是相对于生产能力来讲,显然是不够的。生产能力还有很大部分没有被利用。
随着经不断发展,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本来就难以避免,而我们“一放就活”、“一收就死”、“投资冲动”的问题又没有根本解决,因此通货紧缩的压力一直就存在。加之前两年的过度投资,通货紧缩压得愈是紧迫了。
二、做好拉动国内消费的文章
既然我们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投资引起产能过剩,根本出路自然是从制度上消除投资饥渴症,所以“十一五”期间我们再次提出了实现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紧迫任务。但是就算我们消除了投资饥渴症,实现了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并不能消除业已形成的过剩产能。为了解决过度投资引起的经济失衡问题,为了克服一直存在的通货紧缩压力,眼下我们不能不做足做好扩大总需求的文章。况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要面临增加就业的巨大压力,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将是我们长期的宏观经济目标,这也要求我们经济的总需求保持相应的稳定增长。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总需求的三驾马车。
因为经济失衡本身就是过度投资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总需求;不但不能,还必须继续控制投资的增长。当然不是对所有的投资都实施控制,主要是对产能已经过剩的行业实施控制。但我们要看到,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因为体制原因(对外资投资和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而存留的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已经得到释放。在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之下,私人部门投资增长的空间并不大。今天我们再次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时,可以动用的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可能只剩政府的财政投资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刺激经济,克服通货紧缩,政府就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用财政资金在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天在新的通货紧缩压力面前,财政资金投向哪里,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十五”期间,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05年出口增长25%,进口增长18%,贸易顺差创历史纪录,达790亿美元。“低进高出”的贸易增长格局,不仅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增加了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我们当然还要继续努力扩大出口,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我们的贸易伙伴国的压力。由于这些国家多是民选政府,其政府行为大都为选民选票所决定,因此便宜中国带来的失业压力可能使许多国家对中国采取激烈行为。这是我们不能承受、必须要避免的。总之是我们也不能指望依靠外需来消化这过剩的产能。
剩下来只有一条路,就是拉动国内消费。我们已经是大国经济,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现实中,没有一个健康的大国经济不是主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也没有一个健康的大国经济其内需不是主要由国内消费所构成的。我们不能不做足做好拉动国内消费的文章。
三、国内消费的现实状况
要做好拉动国内消费的文章,我们必须对消费需求的现状有比较准确的把握。那么,国内消费需求的现实状况怎样呢?
国内消费需求呈现如下两大特征:
第一、消费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进一步增长又受到制约。04年以来,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7个月保持12%-13%的增长态势。但今年以来,有所回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内需的增长并不乐观,2月份居民储蓄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8.3%,消费同比下降3.8%,再创新低。虽然随着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汽车、住房、旅游、电子通讯、文化休闲等将继续在大城市中家庭普及并进一步向中等城市更多的消费群体扩散,消费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就业增长慢,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缘故,无疑制约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第二、城市消费增长空间有限,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在城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已经普及,无非是升级换代,量总是有限;改革开放20多年积累起来的房地产和汽车消费能力,因为按揭政策的推行这两年也得到释放。目前这两个行业已经过热。但广大农村不一样,基本电器并没有普及。这并不是农民没有消费这些商品的能力。农村现代消费必需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是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消费彩电,必须要有电视信号、电力供应;消费电话,要有相应的通讯网络;厨房现代化要有上下水道。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村的巨大市场很大程度上还只能是潜在的。
四、宏观经济政策之选择
通货紧缩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大,增发货币或是降低利率作用都不大。产能过剩了就很难找到好项目。通货紧缩状况下降低利率也很难刺激消费,因为利率本来就很低了。而且通货紧缩时大家就业预期差,也不敢大手大脚花钱。因此可以预见,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是必然的选择。
比较而言,财政政策就有用的多。财政投资本身就是直接的有效需求。通货紧缩时民间投资通常比较少,民间投资下降,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就需要财政投资来刺激经济。可以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必然要使用的。关键问题是钱投到哪里去?我们过去是投向城市大项目,比如高速公路、大江大河治理。现在的情况是,要避免通货紧缩,拉动国内消费是必须的选择,因此政府的财政投资要以拉动国内消费为目标。
我们的消费需求现状是,农村市场是仅存的不曾被释放的巨大存量需求。毫无疑问,把积极财政政策的钱投向广大农村就成为了政府当然的选择。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这本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要一点,就是要挖掘广大农村潜在的消费能力,消化过剩产能,避免通货紧缩。
从这一点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是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在农村投资,解决了供水供电,通路、通电视电信网,马上就有很多消费需求被动员起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这意味着农村消费可能有大的突破。
而且,将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投向广大农村还有额外的好处。城市投资大部分需要机器设备而不是人力,很多机器设备都是直接从国外买来的。在农村的投资项目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可以制造很多就业机会,用的还都是当地产品,将创造出很多产品的市场需求。
毕竟收入才是消费的唯一基础。因此不难想象,减免、甚至取消农村的税费也必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根据今年的政府计划,将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以及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
六、其它手段
其它手段也是要使用的。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政府必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加穷人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包括清除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非常规手段。
政府还会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央行一季度调查数据显示,导致居民消费愿望走低的因素就包括对教育、卫生、养老等未来开支的担忧。考虑到未来生活需要,居民只好控制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反映在居民的储蓄动机中,教育费一直独占鳌头,其次是养老、购房和预防意外。如果我们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的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就可以促使一些消费者把跨期的消费需求转化为即期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会增加即期消费的规模。
降低消费税也将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还可能考虑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和广大企事业单位工人和员工的工资水平。
当然,实现经济增长依靠内需增长,特别是依靠消费增长的转向,难度的确很大。这不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经济的这种转变必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