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介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情况。李荣融提出,中央企业上市之路将采取“先海外后境内”的模式。那么,凭什么要让我们的国有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
李荣融的解释是,中央企业绝大部分和国际市场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培育这些中央企业的目标就是要使其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所以,希望它一开始参与的竞争就是国际竞争,放到海外的市场去竞争。这些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它清楚,它未来发展的目标也清楚。相对来说,海外的市场比较规范,有利于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笔者认为,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大多与国际市场有密切联系,就要到海外上市,那些与国际市场联系不大的呢,是否就不应该到海外上市?以电力企业为例,华电集团、大唐发电等企业是不是就不应在香港上市?到海外去上市就能够与海外竞争对手充分竞争了吗?君不见中航油、中石化、中石油、中铝等在海外上市,哪里有与外资竞争,譬如,国内航油市场不照样是他一家垄断,以致虎眈国内航油市场的BP借中航油炒期货而巨亏之机全力参与中航油的重组。
其次,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市场已经不自觉地融入世界市场,充分参与世界竞争,看看05年中国外贸状况就明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企业在哪里上市,都不可避免地不自觉地融入国际竞争中。而且,中国正在以更加大的力度向外国开放,在中国市场已经感受到各种国际竞争。毫无国际市场经验的中国企业,需要专门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在无法防范突如其来的风险的情况下上市,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吗?
国资委的这一番讲话,可以认为是一种表态,对正在进行股权改革的中国股市充满不信任。我国股市自诞生起救市一个畸形儿,行政主导上市,随意圈钱,任意发布虚假信息,上市公司与庄家勾结,地方政府介入市场,导致在人的印象中,这个市场是一个极不规范,混乱的状态中。正如李荣融所说,海外的市场比较规范,有利于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海外上市的大部分公司都是公司治理结构较佳的。但是,如果国内优质企业,公司治理完善的企业都到了海外上市,而差的公司在国内上市,好的不来,差的永远没有改革动力和压力,那么,内地股票市场就只能永远差下去,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被替代。现在,股权分置改革让原本不对等的两个群体有机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对话。而国资委的这种表态,对正在股改、急需获得支持的证券市场是丝丝寒意,阵阵打击。没有新鲜血液的持续供应,就是奢谈发展。可以大胆地说,国资委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要知道现在香港上市的国企基本是国资委直管企业盈利的主力,光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及五大电力公司中的三个,其04年的利润就可以占央企利润的80%,不仅如此,它们还是分红的“大款”,而国内呢,只有中石化,和所谓的绩优蓝筹,但是它们一年分的红甚至不如中石油、中移动两家多。长此以往,内地股市想不“边缘化”也难。
如果中央直属企业在内地上市,会有许多人担忧市场的承受能力,资金的供应能力,如果不堪重负,会沉重打击市场,陷入更加困境之中。我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可能光靠在场内的资金量,是不堪这种重负,但是,看看躺在银行里那14万亿居民存款,在银行间市场那几万亿资金,QFII、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等,都是苦于无合适的投资渠道的。只要推动其中百分之一入市,牛市必定重来。今天的中国股市市值也就一万多亿,即便全流通后,也只有3万多亿元,与急觅投资的资金量相比,中石油、中移动等巨无霸来上市根本不是问题。前几年,宝钢、中石化、长江电力、招商银行他们上市不也是个个刷新IPO记录,堪称小巨无霸,但在无论怎样的市场环境下,都是平稳登陆,有的只是一时心里恐慌。现在这些股票都成了市场的“定海伸针”。他们的到来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业绩,打击了垃圾股。所以,发新股并不可怕,海龟登陆也不可怕,怕的就是问题股、无投资价值股上市,上市胡乱圈钱,坑害股民。增量资金入场,需要管理层引导资金流向股市,支持优质新股上市,国资委鼓励优质央企上市,给增量资金获取收益的信心,让它源源不断流进来,变圈钱的股市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投资市场。
中国股市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部委、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统筹合作。但愿国资委这种表态只是一家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