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毒 “电荒”= 另类“SARS”?



2003年春天,“SARS”肆虐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下,“SARS”被狙击,这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决心和勇气。自2004年开始,中国沿海省市遭遇“电荒”。“电荒”近年来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面临严峻形势,2005年,中央及地方迅速出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电荒”难题,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力事业,解决“电荒”困局。“电荒”困局是如何产生的?“电荒”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电价之谜”又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电力,路在何方?

 

“电荒”= 另类“SARS”?

 

文/本刊记者   朱中原

 

 

1、“电荒”袭击中国

 

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电力供应局面骤然紧张,全国各地开始遭遇大面积“电荒”。这一年,全国有22个省份进行了拉闸限电,电力装机缺口4485万千瓦。“电荒”、“煤荒”、“水荒”、“工荒”成为制约中国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4年,全国拉闸限电的省份进一步增加到24省市,电力缺口达到了5000万千瓦,成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力最紧缺的一年。据新华网2005年6月27日报道,2004年我国24个省份缺电,最大电力缺口达3000万千瓦,据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份,共有27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就拉闸限电80多万次,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缺口达2000万-3000万千瓦。在全国性缺电的省份中,浙江、江苏、山西和内蒙古西部四个电网最为严重,处于持续拉闸限电状态。2004年以来,我国最大的区域电网——华东电网饱受缺电之苦,仅1到5月份,全网拉限电总量就超过56亿千瓦时,接近2003年全年拉限电总量60亿千瓦时的水平,达到历史之最。

2005年,中国的缺电形势开始有所缓解,但“电荒”仍然比较严重。拉闸限电省份从年初的26个,回落到年底的7个。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2500万千瓦左右,也比2004年有所减少。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最大电力缺口为2500万千瓦。华东的浙江、江苏仍将是全国最缺电的地区;华北京津冀和山东的电力供应也将处于偏紧状态;南方电网电力供应缺口在700万千瓦;而西北的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也将缺电。

2006年,“电荒”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的《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指出,2006年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趋向缓和,但区域性、季节性电力缺口仍将存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近日表示,从2002年6月一直延续到现在,将近40多个月,我国一直处于电力需求非常旺盛的阶段,每个月和同期相比增长率都高于两位数,大体上都在13%左右。

据专家预测,未来2至4年是用电高峰期。南京重工业发达,用电需求更是增速迅猛。据南京市经委有关人士称,2006年南京地区的“电荒”会有所缓解,但要彻底解决缺电问题,保守估计的话,恐怕要到2010年。

 sars病毒 “电荒”= 另类“SARS”?

    浙江省“电荒”尤为严重。据统计,2005年浙江用电高峰从7月1日开始,到9月10日结束,最高用电需求约2500万千瓦。

    据了解,2005年浙江用电高峰从7月1日开始,到9月10日结束,预计最高用电需求将达到2500万千瓦。而其中,尤以浙江省最为严峻,浙江缺电量占全国的1/4。据专家判断,如果上海属于“一般短缺”、江苏属于“严重短缺”的话,而浙江省则进入“电力危机”的程度。据测算,浙江省电网供电能力在1200万千瓦左右,而2004年全省最高用电需求接近1900万千瓦,高峰最大电力缺口为630万千瓦。当时浙江的用电负荷率已达97.4%,白天晚上基本持平,已无峰值和谷值。

除了浙江,长三角的上海和江苏也同样受到高温带来的电荒困扰。据电力部门统计,上海2005年最高用电负荷达1850万至1900万千瓦,电力缺口约200万千瓦。江苏最高用电负荷也进一步增长,达3400万至3600万千瓦,用电缺口约600万千瓦。

 

2、“电荒”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电荒”制约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赵晓认为,电力供应紧张已成中国经济运行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并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时期的严重隐患。

赵晓预测,未来几年的电力供求仍然难以适应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火热局面,因此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电力是那种典型的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因此,即使从现在起开足马力投资,也要在二、三年后才能形成生产能力,而电力供应的下一轮高峰形成至少是三年乃至四、五年后的事情。这也就是说,未来3-5年,中国经济都将将笼罩在电力短缺的阴影中,因此部分地区的

“电荒”包括中国最发达地区的电荒可能在近期无法缓解。电力将再度成为未来最大的产业瓶颈,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另据专家分析,如果从2000年开始计算,那么5年来“电荒”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电荒”影响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缺电已对中国工业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并影响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据报道,由于“电荒”,江苏已有200多家高耗电的钢厂及化肥厂等被勒令在这段高峰用电期间关厂检修,上海更有近千家企业被迫采取限电措施。同时,长江三角洲一带供电的持续吃紧,已开始影响亚洲地区的产业链。例如内地利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PVC),由于电力吃紧而产能大减,只好大量进口氯乙烯单体(VCM)来供应PVC厂商生产所需,包括华北、华东、华南等地下游客户加紧抢料,导致远东地区VCM报价不断上涨,每公吨从7月最低价400多美元,现在最高已经涨到520美元。由于中国内地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PVC进口地,每年进口近180万吨,原料成本的大幅上升甚至拉动了国际PVC价格上涨,使每公吨PVC从7月底的6200元人民币,上涨到目前的6800元,两周内最大涨幅超过600元。

 

区域竞争力受到影响

 

在“电荒”日益严重的情形下,长三角正常的经济活动已受到极大冲击,甚至许多宾馆饭店也时时出现“一片漆黑”的情景。从7月22日起,杭州市紧急出台措施,要求宾馆饭店、大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商业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限制一半制冷设备的用电负荷,晚高峰期间的灯箱和霓虹灯等广告一律停止亮灯,以最大限度让电于民。电力奇缺问题已成为该区域经济竞争力受损的重要表现。

 

“电荒”促使产业结构与经济政策调整

据专家分析,中国持续不断的“电荒”将影响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政策调整。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工业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对电力依赖更高的重化工业将成为新的工业主导和经济主导。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轻工业,成为中国工业增长的主动力。但是,在电力短缺的情况下,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将蒙上一层阴影。

“‘电荒’在制约长三角经济快车的同时,也在逼迫长三角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浙江省诸暨市的一位政府官员说。如何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尽量减少对高能源消耗企业的投入,增加低能耗增长,已成为摆在长三角地区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上海抓住“电荒”凸现出的问题,将用电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能耗政策结合起来,将全市4700家重点工业企业分成3个“梯队”,分别实行不同的用电政策,以此限制乃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上海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同时着手编制一套新的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规定上海今后在吸引外商投资时,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大的企业将被拒。

针对浙江电力紧缺的现状,浙江省政府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严格审批相关投资项目,限制能耗大的企业。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沈陇声说,浙江已决定严格把好投资项目审批关,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和明显超出市场需求的投资项目,扶持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低消耗、污染少、市场需求大的项目。

 

企业成本增加   利润损失惨重

 

浙江已经成为中国最缺电的省份,而且这种紧张状况对浙江的招商引资带来很大的影响。浙江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在遭受成本上升的煎熬。

2005年上半年,浙江30个制造业中增亏50%以上的有13个,增亏1倍以上的行业有8个。尽管生产成本有较大提高,但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幅度在30%以上的企业仅占10.2%,价格没变化甚至下降的企业合计占44.4%,也就是说,由于市场竞争的关系,大部分企业不得不自己吞下成本上升的“苦果”。这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影响了浙江利用外资。

据统计,浙江杭州平均每度电可以创造产值约22.44元人民币,创造利润约1.36亿元,因为缺电,占全市GDP总值45%的工业,目前要么“开三停四”,要么嗷嗷待哺。缺电,还使一度流光异彩的西湖黯然失色,一到夜晚漆黑一片,夜游生意跌入低谷。更为严重的是,一向被列为重点企业的外商,用电需求也难以保证。据了解,目前浙江大部分地区按照“停三开四”的原则限制企业用电,30.9%的企业认为拉闸限电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其次有26.0%的企业认为电力缺口使企业完不成订单,影响了企业信誉。电力缺口对企业的影响还表现在使企业完不成当年任务、难以制定下年度计划、使企业下年度的订单减少、产品销售价格提高等方面,尤其是对一些要求连续性生产的化工、化纤制造企业来说,停电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2004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11.32天。大型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温州正泰集团仅一季度因缺电未能如期交货的合同值就达1.6亿元。

此外,由于小型柴油发电机电压不稳,经常造成短时间的断电,影响产品质量,次品率增加,如电脑织机,只要停下两秒钟,就可能导致上万双双袜子就作废。经测算,浙江一省缺电750亿千瓦以上,直接损失GDP1000亿人民币!

浙江义乌是全国著名的小商品城,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贸易额已经达到400多亿元。但由于缺电,大部分企业都购买了小型柴油发电机维持生产,全城一共8000多台。这样一来,用电成本由原来的五角钱一度,猛增到1.2元左右,这还不算购买柴油机的成本。

浙江宁波金田集团铜业公司以铜冶炼加工为主,铜加工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位于全国同行第一,即便如此,他们在当地也还算是一个小企业。企业副总裁楼国君说,按原来正常供电时32000千伏安的变压器容量,现在实际不会超过17000千伏安。遇上高峰期,按宁波市要求,变压器容量会控制在1万千伏安以内。目前,金田集团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些附加值低、耗能多的产品如铜棒、板带等均已停止生产。

据统计,浙江华建尼龙有限公司2004年1月份停电66次,2月份72次,3月份52次,4月份55次,5月份33次,合计278次,如果停电一次,整个装置安全启动最短时间需45分钟,产量减少3吨,每月平均50次,产量减少150吨,原料损耗200公斤,吨位成本按每月摊派增加30万元,年增加开支360万元。停电也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前6个月,该公司降等处理产品800吨,每吨平均按2000元计算,损失达160万元,全年按1600吨计算损失320万元。另外,长时间停电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如有一次停电后重新发电因设备有一些故障造成全线停车5个多小时,结果造成整个装置内的260吨原料全部变成半废品,隔离处理只好按2/3的原料价格卖掉,直接经济损失达140万元。

宁波有一家大规模的纺织企业因为规模太大以致自己无法发电,于是缺电导致了大量订单积压下来而无法满足客户,最终在老总满脸泪水的悲伤中下令停止半年生产。宁波下面的一个县城宁海,有一半供电需要企业自备发电机发电才能基本维持生产。当地有一条街道几乎全部是家庭式宾馆,一到夏天,一到停电,该县的居民就“弃家而逃”,进驻便宜而有空调的家庭式宾馆了。

在广东,由于缺电,大量进口小型发电机及机组,大都是输出功率小于375千伏安。专家指出,中小型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特点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大量的小型发电机组上马使用,则会使能源紧张的状况更为加剧,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和酸雨增多等现象。

与日本雅马哈合资的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是知名摩托车生产企业。该集团动力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徐志说,去年夏季用电高峰,重庆严重缺电,给集团造成损失至少上千万元。

 

3、“电荒”探因

 

“电荒”的出现有其深层的原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邵秉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分析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加大。2003年我国全年用电量达188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2004年达20910亿千瓦时,比上年净增11%;2005年达226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他说,经济转轨时期,预测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电力需求不可能完全准确,因此造成电源和电网建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出现较大面积的缺电。

邵秉仁说其它一些原因也加剧了供电紧张的局面:一、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很多产业特别是初级产业高能耗项目过多;二、由于用于发电的煤炭供应不足、运输能力有限,造成相当一部分火电厂机组出力不足;三、近年来部分地区持续高温,一些原来水电较多的地方因持续干旱,造成水力发电也不足;四、居民用电特别是空调负荷增长较快。这四点原因中,第四点尤为突出。

针对国内出现大面积电荒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总体上说,缺电是季节性、高峰时段的。他认为导致缺电的主要原因是钢铁和电解铝这样高耗能项目建得太多了。中国能源网副总经理、能源专家韩晓平赞同这个说法。

    据了解,浙江和江苏两地由于绝对发电量不大、但企业众多耗电量大,近年来用电一直紧张。繁华的大都市上海由于人口众多承受着严重的生活用电压力,仅居民空调用电就占夏季总用电量的40%。河北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中心副主任雷少峰对记者说,2004年6月11日以来,河北的持续高温和干旱致使往年错开的农业灌溉和空调用电高峰重叠在一起,导致用电量剧增。

 

煤电博弈诱发“电荒”

 

中国煤电之间一直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而“电荒”的出现也与煤价的飞速上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占中国电力“半壁江山”的火电厂抱怨无煤可烧,而煤炭行业却指责电厂不愿按市场价买煤。在这个奇怪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煤、电行业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一场较量。而有能源专家说,现在的煤电之争,实际上就是区域利益之争,南方没有煤却在拼命地建火力发电厂,北方也在建,大家都想把由煤变成电的价值留在当地。有专家建言,应注意运用价格杠杆及调节需求的措施,以便加快电力市场达至供求平衡。加强电力价格体系改革使之更能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尤为必要。要让电力跟上煤炭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加大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实现市场化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文章认为,中国缺电问题严重的原因是由于1998年曾出现大量煤和电卖不出去的情况,因此政府曾一度刻意抑制电力项目的投资。当然还有这之后对经济发展速度的保守估算,结果导致电力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如果再往1998年以前看,似乎也是一个同样的原因:“电荒”导致“跃进式”上项目。这就很容易让我们看到一个链条式的怪圈:“电荒——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电荒——上项目”,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预计,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由紧张走向缓和,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将基本平衡。据有关专家预测,2007年新一轮的电力过剩很可能又将出现。

 

中国电力:祸起垄断?

“电荒”与垄断到底有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998年厂网尚未分离,国家电力尚且过剩,政府鼓励大家用电。现在,垄断打破了,电反而不够用了。可见,笼统地说“电荒”是由垄断所致是不太确切的。经济学家张曙光认为,1998年,国家经济正处于低潮,而现在是经济扩张时期,两者的用电量不能相比。不同的经济周期,就该有不同的电力发展。

《财经界》文章认为,电力“发输配售”四大环节中,除输电具有天然垄断性外,其余三环节都不具有自然垄断性。为何出现电荒?是改革不到位,还是协调不力?是体制的问题,还是长远预期机制失效?是观念落伍,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而一些专家则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不合理的电力体制,开始讨论“电荒”是否是垄断惹的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说,电力是可以造成商品短缺的垄断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电网具有自然垄断性,这一点世界公认。电力改革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纪鹏教授则认为,电力“发输配售”四大环节中,除输电具有天然垄断性外,其余三环节都不具有自然垄断性。

中国目前出现的电力紧缺和电价上升现象,的确有体制和制度性的原因。从电力改革的角度看,1998年国电公司成立,长达五年的“拉锯式”电力改革最终实现了拆分国家电力公司的目标,由于电源项目和电价的审批都是在政府有关部门,事实上,前国家电力公司的企业组织垄断仅是表象,中国电力垄断的根源是在于行政性垄断。因此,尽管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但是却仅是“改体不改制”。电力改革的真正目标是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这只能靠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才能完成。 

 

电力建设人为放缓

 

电力建设的人为放缓,最典型的就是“三年不上火电”政策。据了解,在1997年以前,国内电力投资建设的规模,平均每年都在2000万千瓦以上,然而,到了1998年,由于判断错误,认为电力需求不再增长,当年开工规模陡然下降为1021万千瓦,1999年和2000年,更是进一步下跌,连续两年只有600万千瓦。直到2001年,这个下跌势头才得以恢复。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新一轮经济增长开始,带动用电需求加速增长,2000年到2003年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增长11.36%、9.03%、11.6%和15.4%,但是,此时发电装机增长量分别是6.88%、6%、8.39%,不仅发电装机增长远远落后于用电量增长,新开工规模也没有及时调整。缺电形势进一步加剧,导致2002年出现了电力缺口2035万千瓦,2003年甚至高达4485万千瓦。

对于2005年能源再度紧张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认为,这首先源于前几年电力建设的人为放缓。

据资深电力规划专家、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吴敬儒介绍,从1969年开始,国内就开始缺电,经过近20年的建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力度建设,1998年电力供需才首次出现平衡。“三年不上火电”的错误决策,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揭开电价之惑

由于“电荒”的存在,电价出现持续走高现象。电价不能合理地配置有限的电力资源。针对这一现象,全国各地均出台了相关措施,抑制电价持续走高。

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居民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国家发改委表示,经过审批之后,居民分时电价政策将在全国大范围实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说,现在实施峰谷分时电价,主要是适当提高在高峰用电时段的电价,降低低峰时段用电价,从价格这个杠杆讲,实际上起到一个引导大家在低峰用电,避开高峰用电这样一个作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宋密则指出,各地政府也可以根据《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自己来安排一个细案,通过这一年的时间统一总结以后,要把它作为长期的一个实施的办法。

2005年4月,发改委推强力措施,京津唐地区新投产电厂的上网电价从“一机一价”变为“统一定价”。这是全国区域电网首次推行新的上网电价机制。而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官员向记者透露,这一模式近期推行到包括广东在内的其它地区。根据这一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广东省目前若干个筹建和在建电源项目届时指望通过“统一定价”的电价模式讨价还价的余地,可能远不如以前的“一机一价”时代来得方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接受《财经界》专访时指出:“电价调整的过慢,不适应电力改革的需要,不能合理地配置有限的电力资源。电价的合理波动是应该的,并能够反映电力的供求。”电价是否会持续走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电价目前不能准确地反映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因此电价问题不能简单说是高还是低,而是是否合理的问题。电力系统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做,不能轻易地说现在电价过低。另外,企业对国家尤其发改委有一定依赖性。当企业出现困难时,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发改委的涨价上,而不是考虑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克服困难。多年形成的“有困难,找计委(发改委)”的惯性思维还没有完全扭转过来。

 

电力改革加剧“电荒”?

 

    《中华工商时报》文章认为,不合理的电力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荒”的到来。拆分国家电力公司,打破垄断,实行厂网分开,电厂竞价上网,这是个美好的理想,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问题是,竞价上网,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电力供应充裕,如果供不应求,竞价上网只会造成竞相抬价。中国的厂网分开,恰恰就是在电力已经出现供不应求并且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强制催生的,加剧了“电荒”。 

    有关人士认为,当时的主要决策官员,错误地认为电力供应已经供大于求、各地区可以实现就地平衡,坚持推进所谓的电力改革,对坚持优先发展电力的观点视作保守、反对改革,由此该人士认为,中国电力改革连续犯了三项错误:一是热衷于电力体制的组织拆分,忽视了电力这个国民经济第一基础产业的特点,放松了电力发展的建设、规划,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因此,尽管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但却仅是“改体不改制”。二是没有抓住当时的有利时机推进全国联网。认为各地区均实现了就地平衡,搞全国联网也不会有交换电量。三是冻结国家电力公司资产,从资金流动上影响电源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剧“电荒”。

李富永的文章指出了“电荒”出现的症结所在,认为国家的电力改革是“改体不改制”,但并不能以此来否定改革的必要性。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进行电力体制改革,而在于要如何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应该对目前的中国电力改革进行进一步反思,既不能仅仅是“改体不改制”,也不能回到过去那种“电力垄断”的老路上去。

 

电力体制是症结

中国面临的电力短缺的深层原因,实际上是资源不足、体制失效、观念落伍的并发症。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电荒的原因比较复杂。“垄断说”、“持续高温说”、“决策失误说”、“电力设备不足说”、“煤电价格之争”等短期原因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比如,经济增长过快,有些地方已经达到13%左右,平均也有10%左右。以过去的电力弹性系数不到1计算,电力供应增长也应该达到10%左右。只有这样电力才能勉强适应经济增长。事实上,去年电力的增长达到15%左右。所以除了经济高速增长以外,电力供应与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有很大关系。

中国能源网的韩晓平则从长远角度分析指出:“中国这一次面临的电力短缺从深层分析,实际上是资源不足、体制失效、观念落伍的并发症”。

《财经界》文章认为:近几年缺电的主要原因,一是有高耗能产业上马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期,产业有向重化工化方向发展的倾向。二是机械加工在产业升级方面占了很大比重,产业自动化方面,发展迅速。两者相加,加大了用电负荷。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导致电力负荷过重。缺电的主要原因在需求,而不是电力供应。

中国电力困局,从根本上说,是管理体制的问题。中国现行的电力体制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电力事业,也不能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电力改革发生了体制性失调。市场经济社会,通过传统的行政指令性计划来推进电力改革,配置电力资源,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症结所在。

  

 

4、中国电力:路在何方?

 

 

“十一五”纲要:积极推进电力建设

中国正在逐步走出电荒局面,“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力。积极发展电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加强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火电就是要重点建设大型超超临界电站和大型空冷电站;推进洁净煤发电,启动整体煤气化燃气--蒸,联合循环电站工程;鼓励坑口电站,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有序开发水电就是要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环境治理、防洪和航运,建设金沙江等水电基地和溪洛渡等大型水电站。积极推进核电就是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逐步实现先进压水反应堆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自主化。加强电网建设就是建设西电东送三大输电通道和跨区输变电工程,继续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完善城乡电网的建设和改造。

 

狙击“电荒”   紧锣密鼓

“电荒”肆虐中国,已经给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国各地都积极采取措施,阻击“电荒”。据悉,目前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缺电较为严重的城市,已陆续制定出各自的迎峰度夏方案。应对电力紧缺已然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已于2005年表示,针对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依然紧张的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将强化技术改造和措施,全面提升500千伏电网输送能力,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正积极采取措施,抓紧实施提高输电能力工程:一是采用仿真技术。加快电网仿真建模工作,进一步提高模型仿真精度和适应性;二是采用控制技术。主要是加装必要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采用控制措施,提高系统稳定水平;三是采用输电技术。安装灵活交流输电设备,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四是通过管理手段。主要是加强机网协调,发挥并网机组应有的调节作用,综合提高电网输电能力;五是加强设备改造。对电网中“卡脖子”输变电设备和回路中“卡脖子”元件实施改造,发挥网络整体能力。

浙江省已于2005年出台相应对策:电力出现严重短缺时,小型钢厂和水泥厂等能源消耗行业将被要求暂停作业;化工、造纸和印刷等行业,将暂停生产10-15天进行维护;当气温达到一定指标,非基础工业或基础设施项目的许多建筑工地将停工;气温未超过30℃时,政府大楼、宾馆、大型购物中心等不得使用空调。

江苏省电力部门加强调控,针对不同负荷缺口和周期,规定移峰策略及相应措施。此外,江苏还正在对工业空调、家用电器、居民照明等8个项目实施为期10年的电力需求侧管理(DSM)节能投资计划,预计到2014年江苏可实现年节电423.7亿千瓦时。

上海市政府于2005年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原则上要求全市所有工业单位从7月10日至8月26日实施轮休让电;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规定高峰时段让电;首次实施季节性电价,拉大峰谷电价差价;提倡党政机关、商场、宾馆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夏季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

据悉,广东省正在大力开发太阳能这一新型能源,以缓解电荒、水荒、煤荒等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广东如何摆脱常规能源短缺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广东是太阳能资源大省,但太阳能产业化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太阳能条件较佳的云南等省份,也落后于江苏、浙江等太阳能条件不如广东的省份;专家呼吁,太阳能要在广东真正“热”起来,就需要政府“有形之手”来推动。专家认为,太阳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利用太阳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广东所出现的“电荒”困局。

 

电力投资方兴未艾

 

据统计,在未来3-5年内,年电力投资增长率平均将在25%左右,之后进入一个平衡适度快速增长期,电力投资增长率略高于GDP增长率。在人们忍受电荒的煎熬之时,在股市上,与电力相关的股票一路走高。不论是花钱买电力股票,还是投资办电厂,全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电力投资热潮。从1-4月份电力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和季度财务数据来看,多数公司业绩表现优良,送转股方案也比较诱人,因此刺激股价在3月份有较大幅度上扬。2003年,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2002年增长20%,净利润增长33.4%。其中蓝筹股更是突出,像华能国际(资讯行情 论坛)每股收益0.91元,深南电(资讯 行情 论坛)每股收益0.86元,国投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每股收益0.73元。

2004年,全国用电增长速度为12%左右,需电量达到21100亿千瓦时左右。2004年国家批准新开工电站项目规模4000万千瓦,投产电站项目规模超过3700万千瓦。

自2003年起,浙江全省有总装机容量1900万千瓦的电站陆续投入运营,2004年,投运200多万千瓦,2005年和2006年各投运500万千瓦,预计到2007年,新投运的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600万千瓦,这相当于再造一个浙江。

上海已于2003年开始投资30亿元用于电力建设,2004、2005年两年每年投资60亿元用于输变电设备和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最高峰的2倍。与此同时,对缓解供电紧张局面起重要作用的发电机组建设加大力度,外高桥电厂二期的建设进度推前,两台90万千瓦国际先进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已于2004年上半年和2004年底投入运行。

2003年底,上海500千伏电网实现吴淞口大跨越,即在原来“左半环”基础上将“右半环”接起来,形成一个“内环网”。此举使得区外来电的输送更加畅达。自2005年以后,上海电力开始重点建设新的区外来电通道。在三峡右岸电厂与上海青浦白鹤之间建设直流通道,以此减少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增加供电能力。

2006年内,重庆市将有180万千瓦的发电装机能力投产。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市从此将进入电力供需平衡期,不再拉闸限电。2006年重庆市新增投产的发电机组包括珞璜电厂三期60万千瓦,开县白鹤电厂30万千瓦,松藻、万盛各30万千瓦,再加上一些小型电厂,共计180万千瓦,加上现有装机容量,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将增至730万千瓦。据此,黄奇帆预测,2006年重庆市将进入电力供需平衡期,只要电煤供应不出问题,肯定不会拉闸限电。为保证电煤供应,重庆市物价局已决定从4月1日上调重点电煤销售价格。同时,市经委还牵头建立两级储煤基地,7月1日前全市电厂储煤能力要突破50万吨,重煤集团储煤20万吨以上;到11月15日,全市电厂储煤要增至70万吨以上。

为改变“电荒”现状,从2003年起,南京市就掀起了新一轮电厂建设高潮,龙潭、板桥2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在加紧建设中。另据南京市经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新上马的电厂项目及发电时间看,南京市的“电荒”将在2006年得到彻底解决。据介绍,今后几年,南京市在重点推进板桥、龙潭两大电源点建设的同时,还将规划新的电厂项目及区域性热电联供工程,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建设龙潭、江北、板桥3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扩建一批输变电工程。预计到2010年,南京市将新增装机容量8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表示:今年之后的3-5年内,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电力投资高峰期(或称之为爆发性增长期),与当前总体投资处于增长高峰相吻合。高增长预期来源于电力供需缺口。此前,由于三年内不开工常规项目,导致国内存在着巨大的电力装机容量缺口。一个数据是,2002年,电力容量装机缺口是2035万千瓦,2003年缺口是4485万千瓦,新增缺口2450万千瓦,考虑到节约因素及提高运行效率等因素,净缺口估计有3000万千瓦。

从长期来看,王小广则认为,今后20年,电力投资将基本上持高速增长。他说,在未来3-5年内,年电力投资增长率平均为25%左右,之后进入一个平衡适度快速增长期,电力投资增长率略高于GDP增长率。今后中国保持高速度发展应该在20年左右。王小广对中长期电力需求与投资增长作了预测:2004年-2010年,GDP年均增长8.5%,发电量年均增长10%,2010年发电量可达35977亿度;2010-2020年,GDP增长率7.5%,发电量增长7.5%,2020年生活用电占15%,2020年上升到18%。

 

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据国家电网公司分析,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由紧张开始走向缓和,拉闸限电的负荷和电量都将有所减少。到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中国将告别“电荒”时代。

    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测认为,2006年中国的电力供求矛盾总体趋缓,有望告别困扰中国三年之久的“电荒”。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在“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会”指出,2006年全国电力供求形势将出现较大程度缓和,缺电程度和缺电范围将进一步降低,但是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缺电的现象将依然存在。王永干表示,2006年是中国电力的转折年,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500万千瓦,2005年新增发电装机将近7000万千瓦,2006年预计将达到7500万千瓦。随着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大规模投产,中国电力供需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同时,在广东、上海和浙江等地,由于今年计划投产的发电机组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再加上电网特别是输配电网“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预计今年上半年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力紧张,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偏紧,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仍会出现电力紧张。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对2006年电力供需状况的“权威表述”是:全国电力紧张状况会进一步缓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判断则是:用电缺口大大缩小,普遍“电荒”的局面已改善为局部短缺。

另据统计,2006年,全国用电量约27400亿千瓦时,增幅11%左右,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华北地区增长12.7%,下降3.8个百分点;华东地区增长12%,下降4个百分点;南方地区增长11.2%,下降1.3个百分点;华中地区增长10%,下降2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增长10.9%,下降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长5%,下降2.5个百分点。

    2006年,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将得到进一步缓和。预计全国夏季最大电力缺口将低于1000万千瓦。同时,尽管供需矛盾总体有所缓解,但区域性、季节性特别是时段性电力紧张的局面仍将存在。 

总体而言,在2006年,东北电网地区的电力供求基本平衡;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南方电网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比2005年有所缓解,但局部性的电力缺口仍然存在;而西北电网地区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具备了向其他电网的供电能力。从季节看,大部分地区用电紧张时段主要集中在夏、冬两季,但福建、云南、广西、湖南、四川、重庆、青海等水电比重大的省区,春季和夏初受水库来水影响较大,因此春季和夏初也将出现局部用电紧张状况;从时段看,电力紧张主要还是反映在夏季空调负荷集中开启时段。

 

周大地:“电荒”有所缓解,但仍呈紧张状态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会议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的煤电问题将有所缓解,但“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整个能源形势仍会呈现紧张状态。

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我们有理由对可能出现的电力剩余表示担忧,一方面,连续几年大面积发生的“电荒”刺激中国发电企业无序扩容,发电机组上得太多、太快、太集中;另一方面,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放缓。由此判断,在未来日子里,发电企业市场竞争将会十分残酷。到那时,真正的“竞价上网”将得以实现,国家电监会主导的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才会真正步入“深水区”。

 

国家发改委:2006年“电荒”趋缓   电力局势日渐明朗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以后,我国电力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电荒”现象将得到进一步控制。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经历了一个从非常紧张到较为缓和的过程。报告同时也指出了电力企业的经济状况。2005年电力行业利润总额1038亿,同比增长21.4%;全行业亏损企业1280户,同比下降14%,亏损额127亿元,减少4.8%;其中火力发电亏损企业数增长3.4%,亏损额增长10.1%,电力供应亏损企业下降,亏损企业数下降18.3%,亏损额下降1%.总体看来,火力发电企业在销售收入增长19%的情况下,利润只增长2%,亏损有所加大,应收账款增加,负债率上升,经营状况有所恶化。

 

电力发展新出路:体制改革是先导   技术改革是关键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国撰文指出,如果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光改“体”而未改“制”,那么不仅达不到改革的目的,而且还会加剧矛盾的深化。赵在此所说的“体”改是硬件环境的改善,而“制”改则是配套的政策设施的改善。他说,我国目前实行的规划、立项、调研、开工、上网电价、售电价格等全方位的审批制度很不合理。有关部门、电监会、地方政府、电网、发电企业责任不清,如果不改革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中国电力市场。如果说,改革是解决“软件”问题,那么技术就是解决“硬件”问题。

采用新技术应该是投资电力的新趋势和解决电力问题根本出路。

当前电力短缺是世界性现象。去年美国发生加州大停电,接着,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以及北欧的大停电,然后是澳大利亚。这反映出传统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的模式是不安全的,这种模式有很多的弊病。有关专家认为解决的办法是采取分布式能源。专家分析,目前全世界都在推动第二代能源系统的建设,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第二代能源系统具有六个主要特征,一是燃料的多源化,二是设备的小型、微型化;三是热电冷联产化;四是网络化;五是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六是高标准的环保水平。

 

    原载《中国报道》2006年第4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573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另类下水文:矛盾,成长的音符

原文地址:另类下水文:矛盾,成长的音符作者:兴化陆泉根矛盾,成长的音符回到家,看着母亲,我有些心虚,满脸通红,不得不躲避着母亲搜索的眼神。母亲生性敏感,摸着我的脑门:咦,这孩子咋了,滚烫的,发热了?

转载 小年夜生活新方式:80后的另类时尚

有美味谁都会开心,有绝味就会有激情…原文地址:小年夜生活新方式:80后的另类时尚作者:绝味鸭脖距16日小年夜的到来有短短数日,许多市民早已筹备着迎接小年夜的到来。除了祭灶、家人团圆之外,不少80后也忙着“赶场子”,变得格外忙碌。80后

Baby!我的地狱王子(妙恋少女另类男友奇遇记) 飞马王子奇遇记

基本资料Baby!我的地狱王子(妙恋少女另类男友奇遇记)作者: 芴香初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 23.0装帧:ISAN:内容简介天!人家不过是来乖乖上学的,怎么会莫名其妙被从天而降的帅哥砸死?而且……更搞笑的是--这阴森森的阎王殿

形形色色另类婚礼一 形容人形形色色

形形色色另类婚礼(一)结婚是人生大事,怎能不给自己和参加婚礼的亲友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呢?现在的青年人婚礼,总是追求新奇的方式。在形形色色的另类婚礼中,也闪耀着天才创意的亮点......收银台前相识 超市举行婚礼据美国媒体报道,新娘保

声明:《sars病毒 “电荒”= 另类“SARS”?》为网友笔墨书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