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学说中的一价定律,是荒谬无知的有违经济常识的杜撰。很显然,现代商业市场商品流动,只能建立在价格差之上。同样地,汇率完全市场自由浮动,是一种歪门邪道之说,因为汇率是一国的经济主权体现。汇率的本质属性是稳定性,剧烈市场波动是汇率首先要避免的,否则只能预示经济危机的产生。汇率的实际意义,是为货币结算提供一个参照标准,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但它并不能左右国际贸易的流向。也许形成汇率时的基点汇率,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间物价的实际差距,但物价差距并不由汇率决定,相反是物价的客观实际差距决定了基点汇率的产生。物价差距是由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具体而言,一国的物价水平,由有效人均国民生产价值和有效国民人口的相对增长速度决定(价值虚质量论证明,使用价值的价格,与自身价值及国民生产总价值成正比,与有效国民人口平方成反比,即P=kMm/r².)
一般,一国的货币可以呈现三种状态。其一为正常的准价值状态,是指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保持与国民生产总价值增长正相关的状态;其二为超价值状态,是指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低于准价值状态;其三为失价值状态,是指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高于准价值状态。货币处于准价值状态,说明国民经济保持自然的正常的理想的温和通胀状态;货币处于超价值状态,说明国民经济保持非正常通货紧缩状态;货币处于失价值状态,说明国民经济保持非正常高通胀状态。当一国的国民经济长期处于增长停滞或下滑趋势时,其货币往往处于失价值状态;反之,当一国的国民经济长期处于上升或高增长态势时,其货币往往处于超价值状态。
与此同时,货币的增值取决于两方面。其一本币处于准价值或超价值状态,使它币相对贬值;其二它币处于失价值的高通货状态,它币人为贬值,本币自然增值。货币增值贬值,显然体现出两个经济体系,经济增长势头相对比较差距,所导致的货币强势与货币弱势相对比较差距的结果。不同货币体系之间,本无所谓可比性,汇率波动反映的不过是经济实力差距的相对变动,以及两个经济体系经济增长趋势相对的此消彼涨的可能态势。
价值虚质量论证明,当货币处于准价值状态时,其国民经济准通胀公式为P´=(1+h) ¹/²-1,(准通胀等于1加h开平方根减1),其中P´为国民经济准通胀,h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假设中国与美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可以计算出中国与美国的国民经济准通胀理论值分别为4.8%和1.4%。又假设中国与美国实际通胀分别为3.8%和2.4%,那么人民币实际超值1%,而美元实际贬值1%,两相比较,人民币对美元应升值2%。
显然,持有货币的意义在于投资资本流通市场,而不在于货币本身。国际资本市场上,美元追逐人民币,表面看来是人民币对美元每年有2%左右的升值空间,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即人民币资产比美元资产更具升值空间,试说明如下。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再购买中国国内资产,那么一年后获得平均增值率为(4.8%+2%),其中4.8%为中国国民经济每年10%高增长所对应的准通胀,2%为人民币对美元年升值率。如果100美元购买美国资产,那么一年后获得平均增值率为1.4%,1.4%为美国经济3%年增长所对应的准通胀。结果,100美元投资中国资产与投资美国资产的年平均获利率分别为6.8%与1.4%,两者相差5.4%。这就充分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非贸易盈余外汇会逐年持续增加,为什么外国资本竞相投资和角逐中国资本市场,以及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火爆,和必将迎来投资黄金时机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