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截止到7月底,全国新开工项目114931个,同比增加2000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2022亿元,同比增长19.3%。发改委官员表示,“这些纷纷上马的项目中,属于高耗能行业的为数不少,甚至其中部分根本未取得开工建设的任何相关手续。”
为强化调控,近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地必须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决定》同时要求,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同时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今后,凡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项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必须对其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中央要把固定资产投资降下来的决心很大,日前国务院点名批评内蒙古,央行再度升息,都体现了中央的决心。然而,真能通过信贷紧缩、能耗指标及控制审批等手段将投资增长压下来吗?我们对此很不乐观。
首先,受调控的主要行业都是高利润行业。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1-7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利润增长105.7%,是39个工业大类中利润增幅最好的行业。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达到96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需指出的是,除了作为有色金属的电解铝、铜、铅锌等行业利润猛涨外,其他像汽车、煤炭、电力等国家所调控行业今年以来利润也非常良好。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投资管理部主任刘昌桂指出,一些去年过剩的行业之所以气象更新,主要的原因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此外,国家一旦开始调控,产能下去,需求就上来了;不调控的话,产能过剩时,也没有谁愿意上。”疯涨的利润和高企不下的价格,是推动各地区前赴后继上高耗能项目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高耗能产业的遍地开花。从企业的微观角度看,过剩不过剩,毕竟是市场说了才算。
其次是地方政府的消极抵抗态度。既然是厚利之所趋,中央要是强行打压,只怕力有不逮。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猫捉老鼠的中央地方博弈游戏,双方已经玩了多年,通常都是以地方胜利告终。因为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央根本无法确知地方上到底有多少项目开工。就算抓几个顶风作案的“铁本”,恐怕也无济于事。而地方政府处于财税、政绩等考虑,自然也予以多方照顾,统计上报不妨来点“花头”。我们已经注意到,在今年的调控之下,一些地方一改过去高报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数据的习惯,开始倾向于低报数据。“闷声搞建设,悄悄上项目”的情况并不少见。
第三是银行的态度。在目前银行流动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银行正普遍为缺少好项目而发愁,只要是利润高的产业,要银行缩手,似乎可能性不大。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紧缩信贷的政策和“窗口指导”表现得个性十足,甚至不太在意。再加上国有银行上市之后,扩大信贷的压力和冲动都在增加,这也有助于扩大今年的信贷规模。此外,目前投资资金中的很大比例来自自筹,这使得通过信贷紧缩进行控制的成效要打折扣。
第四是中央的监控能力与监控成本。中央调控的决心很大,但中央的监控能达到什么程度?在地方不太配合的情况下,恐怕监控效果不太乐观。国内某宏观部门的官员就表示,“我们不可能向每一个地方都派监察员”。
综上所述,对于投资增速的调控成效,恐怕不能太乐观。如果中央逼得急了,地方可能会有更多的“假数”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