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9%。然而,同期省级GDP平均增幅超过12%。根据国家发改委早前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各省GDP增幅达两位数,其中23个省的增长速度甚至高出12%:内蒙古18.2%,江苏15.4%,山东15.3%,天津和广东14.4%,浙江14.1%,河南13.9%,广西13.6%,河北13.5%以及四川13.3%;只有云南、宁夏和甘肃3个省份GDP增幅略微低于全国水准。以此计算,各省GDP总和比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要多出8048亿元。
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究竟哪个真实可靠?
按过去的习惯,地方倾向于多报经济数据,而中央则忙于挤出其中的水分。上半年经济数据出来后,各界对统计数据造假的指责再次指向了地方。国内某官方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就表示,多年来,省级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幅比全国高3%-4%,“我认为,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更可靠,因为该机构能纠正省级统计报告中的错误。”
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也曾指出,地方与中央政府的统计数据存在差距,而且呈逐年扩大之势,原因是中央没有对弄虚作假的地方官员动真格。
这种批评的理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许多地方官员往往给经济数据大量灌水;而国家现行的统计体制问题甚多,地方官员不仅有强烈的动机干预统计工作,而且地方官员有权染指统计工作。其结果是,导致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虚高。
为了改变这种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不久前表态,要制定相应措施,对地方干预统计来个釜底抽薪,即建立中央直接插手的垂直统计管理体系,将地方的经济统计职权上收。例如,省份的经济数据将直接由国家统计局采集。
然而,地方在统计数据上的浮夸是否就盖棺定论了呢?在我们看来,未必。地方对统计数据的态度及造假动机,也是随形势和地方利益的变化而定的,从去年以来的情况看,部分地方对于经济数据的“处理”,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既然从2004年以来,中央对经济增长过速保持着警惕,那么高报经济数据无疑会引人注目,有着不小的“政治风险”。
从今年各地的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状况来看,我们甚至认为,国家级的统计数据与地方数据的可信度,正在发生逆转。换句话说,中国实际的经济增长可能远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为高,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反映出了经济过热的问题,而国家级的统计数据则有所保留。
我们必须注意到,首先,地方政府推动投资的劲头,远非身在北京的人所能想像的。在银行信贷快速增长,以及信贷之外的资金渠道十分活跃的现在,实际的投资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如果是十几个百分点,那是正常不过的数字。其次,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谁都知道不能对着干,因此地方政府在上报数据时都已经谨慎加谨慎了,能在明年报的,不会放在今年上报。所以,地方政府的数据可靠性,现在不能套用过去的老经验,认为必定是虚假的,掺水的。今非昔比,现在地方政府的数字,反倒可能是减磅的了。事实上,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持续的宏观调控已经教会了当地政府,不要去争GDP增速上的长短,有财闷声发,没必要出风头。
因此,对于地方与国家的统计数据,现在要换一种思维来看待,一是继续认定地方高报经济增长数据,这是有失公允的歧视,二是如果只看国家级的统计数据,可能会误判经济形势。此前有香港媒体披露,央行此次加息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是依据央行各大分行的亲自调研。如果此言非虚,则进一步证实了对于国家统计数据失真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