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对南康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发展农产品加工,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结合起来。”这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大的政策环境。

 

一、经济发展现状

 

1、自然概况

 

南康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章江中下游,地处南岭山脉北坡,属东南丘陵区,市境东西最宽处42.6公里,南北长85.4公里,土地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1.5%,耕地面积占17.1%,水域面积占5.3%,其它面积占6.1%,一般海拨300-500米,是赣南较为平坦的县(市),土壤以黄壤、红壤和紫色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盛产稻谷、柑桔、甜柚、脐橙等。目前已探明的、储量较多的矿产资源有钨、金、稀土金属、瓷土等。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2.99万千瓦。

 

2004年末,南康市辖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有294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社区)。年末总人口77.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71万人,占总人口的84.77%,非农业人口11.8万人,占15.23%。耕地总面积38.4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9亩。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的发展中的县级市。

 

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自1995年撤县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是南康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8.4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10.57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13.47亿元,增长13.4%。人均GDP4365元,比上年增加569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大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5.9:32.6:41.5,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的地位稳步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6.0%,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呈现出“增幅快、质量优”的良好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达23266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16701万元,增长19.14%。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82上升到7.17%;财政支出3.62亿元。全社会从业人员为42.4万人,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9.6万人、12.15万人和10.65万人,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6.2∶28.6∶25.2。

以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建设等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初步成效。

 

农业生产形势好转。受国家政策和市场价格共同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4.67万亩,比上年增加18.67万亩,增长40.6%,粮食亩产比上年增加22公斤,达到353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2.85万吨,增长50.3%。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4年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个,产值1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6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1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8.5%。农业主导产业深入发展,以脐橙、甜柚为主的水果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水果产量达到12822吨,增长20.78%,其中甜柚产量达到4893吨,增长26.83%,甜柚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比重达38.2%。畜牧、水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生猪生产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以生猪为主体的生态畜牧小区不断兴起,成为南康市畜牧业结构调整并加快发展的新模式。全市建设了一批生态养殖小区和有规模、标准化、集约型生猪养殖场。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升。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升5.5个百分点,达到35.6%,工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24.56%提高至26.0%。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12万元,比上年增长13.75%,增幅比上年提高2.94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南康市充分发挥资源和低成本优势,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各项配套政策与措施,围绕产业招商,主动承接“长珠闽”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64户,私营企业94户,个私经济纳税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2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3.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稳定上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6元,比上年增加576元,增长9.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95元,增加312元,增长13.68%,增幅比上年提高11.3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居民生活质量稳定上升,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别达到4495元和1790元,在一般消费支出稳定增长的基础之上,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加快,住房、通讯、休闲旅游消费明显增长。就业岗位稳定增加,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4年,南康市生产总值在全赣州市处于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处于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处于第4位;第三产业处于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处于第1位;在全省十个县级市中,生产总值处于第6位,工业增加值处于第8位,地方财政收入处于第7位。

 

从国民经济技术指标、三大产业的有机构成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南康市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县域经济总量小

 

在2004年11月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南康市的县经指数(是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指数)在参加评价的2012个县域单位中排在第700位,等级位于D级(共有由弱到强从A-J10个等级)。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中,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的有254个;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名列第一的江阴市2004年生产总值638.26亿元,人均GDP达到54530元,而南康市2004年的生产总值32.46亿元,人均4365元,约合532美元,人均GDP占赣州市的88.8%,占全省的53.2%,2003年人均GDP占全国的41.7%。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25元,占赣州市的79.8%,全省的46.9%。县域经济总量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一是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是由于经济总量小,社会资本积累也就小。

 

如果简单地以人均GDP为量化指标,国际经济大概可以粗分为5个档次。①人均GDP300美元左右为欠发达经济。②人均GDP800至1000美元为普通发展中经济。③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为初步工业化经济或中等发达水平经济。④人均GDP8000至人均10000美元为高度成就工业化经济。⑤人均GDP20000美元以上为后工业化经济。

 

如果简单地只从人均GDP这个指标来看,显然,南康市县域经济还处于由欠发达经济向发展中经济迈进的状态。

 

⒉农业基础薄弱,生产率水平低,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

 

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科技体系不完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高,46.2%农业从业人员只为生产总值贡献了25.9%的比重。一方面,是对现有资源利用程度低,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对资源的利用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深度和系列化开发的产业(产品)还很少,许多产品均为初级产品、原料型的资源性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化程度低,产品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低。农业组织化、产业化虽有发展,但程度还很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的生产风险和经营风险依然较大。

⒊工业所占比重低,缺少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作支撑

 

工业支柱产业还不突出,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南康市的支柱工业还是以原料加工工业为主,属于初级产品、粗放经营的多,产品档次低,产业链短,如南康市家具业、矿产品加工、服装业都存在产品档次低、规模小的问题,工业规模和比重过小,企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难以发挥,新型工业化发展缺乏内在动力。

 

⒋人才资源不足

 

现代竞争已经由过去简单的依靠资源取得优势的竞争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人才、规模经济、市场策略能力等后天“取得优势”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上来,其中,“取得优势”的核心在于人的因素,特别是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受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大部分有知识和有技术的人都愿意在大城市发展,南康市缺少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体制机制环境还有待改善

 

政府作为制度的主要制定和实施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和保障的作用。政府行政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现象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五个统筹”,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它是对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的重要指导原则。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全国宏观层面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一个具体地区同样有着重要和根本的指导意义。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志。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在推进“三化”上寻求突破。要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通过推进工业化,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走系统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和规模农业之路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对南康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系统农业就是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扶持和开发规模化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指导农业生产者建立自我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对农业要进行综合开发,做到长短结合,以长带短,以短促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要以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为支撑;以市场机制和有关法规为调控手段;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县域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农民生产经营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县域经济系统的同步优化。从而改变农产品产量高而质量不高,农民丰产而不丰收的现象,要推广和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全面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农产品质量。

 

走集约农业和规模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通过高投入和高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农户土地规模,提倡农民走自我服务合作组织道路。

 

⒉咬住主攻工业目标不动摇,走工业强市之路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振兴南康经济的主要途径和现实选择,发展工业对于增加就业,解放农业和农民,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竞争优势,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城市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康市由于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利条件,要发展大工业和大企业是很困难的。因此,目前南康市工业应坚持发展中小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做到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相结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要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把做大工业总量与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相结合,把主攻工业的重点放在培植矿产品、家具、食品、服装、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六大主导产业上,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促产品上档次、经济上规模、效益上台阶,培育和壮大地方特色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实施载体推动。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有效载体,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窗口,是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有效途径。要以现有的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聚集区,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使之成为提升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把工业园区作为全面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要创造条件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拾遗”、“补缺”经济,积累经验和资金。积极开展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引进为他们的产品提供配套的加工项目,“借船出海”,发展自己。创新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参与园区开发经营,开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眼前利益,要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环境。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要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做到人与环境、社会与环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⒊以创新环境为目标,着力推进城市化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带动二、三产业的关键,是拉动经济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支点和有效载体。按照主攻市区这个中心,打造唐江、潭口等为次中心的战略构想,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化实现有效对接,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拓展城市空间,加速城乡融合。

 

坚持科学规划。以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加强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点,准确把握城市功能定位,适度超前规划,分步推进实施;建立“结构合理、类型完备、等级优化、功能齐全”的城镇网络;

 

着力扩容提质。市区重点抓好老城区改造、南水新城区开发和城市功能建设。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逐步形成县域工业和物流中心;将唐江、潭口等乡镇建成区域经济重镇。

 

创新经营城市。坚持“道路搭骨架,土地换资金,资源换项目,存量换增量”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一是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活土地二级市场。通过政府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以“招、拍、让”等方式,实现土地、街区、标志性建筑等城市资源的增值保值开发,以城养城、以地生财。二是加大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取消现行二元户口制,实行“一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统称为“常住居民户口”。凡有固定住所的,本市内的户口可以相互迁移,实行城镇“无门槛”自由定居。

 

以创建园林、卫生、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城市,是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的重要途径,要迅速扩大城市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步伐,提高城市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能力,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巩固传统行业,积极开拓新行业,发展繁荣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传输、技术转让、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发展经济的整体功能。

⒋优化发展环境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促进经济发展的环境,除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之类的硬件建设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等的软件建设。哪里环境好,人流、物流、信息流就向哪里流动,既要加强城市“硬环境”建设,又要着力在“软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产权交易、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社会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体系”建设。建立和维持一个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消除不完全竞争。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淡化行政干预,降低收费门槛,在全市掀起一个人人、时时、处处创新发展环境的新高潮,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投资者和老百姓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⒌以激活民间资本为方向,着力发展民营经济

 

县域经济的重点则在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作用。

 

创新观念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牢固树立发展县域经济就是重点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的思想意识;认识到发展的源泉在民力,发展的活力在民营,发展的希望在民间。

 

放活政策发展。要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给民营经济与集体经济、国有经济同等的发展机会。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在发展上做到放开管理,把那些管不了又管不好的统统放开,让市场去调节;放宽政策,薄赋轻收、放水养鱼;放活经营,只要是非限制性经营行业,都可以生产经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土地使用、税收和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激活民间投资,吸引在外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回乡置产兴业,逐步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⒍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着力拓展发展空间

 

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升级和转移,南康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现实的选择。通过外出招商、引入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多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与南康市主导产业关联度大、有市场、有效益的大项目,加快与“长珠闽”产业的融入和对接,借助外力迅速壮大经济总量。把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创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规范对企业的收费管理,坚决制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的行为,妥善处理投资者和企业的投诉和涉及投资者权益的案件,在全社会树立重信誉、守合同意识,着力打造“诚信南康”。搞好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既要及时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要有效地解决开工投产后遇到的困难,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改正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不但要招得进,还要留得住,将亲商、安商、富商、乐商落到实处,促进招商引资的良性发展。       ⒎以求真务实为落脚点,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合力

 

用战略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比较的眼光衡量一地一域的工作,保持和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防范和化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加快发展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实现长远目标发展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实现长远目标与抓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要以加快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以破浪前进的成效凝聚人心,以善待百姓的风范凝聚人心,努力形成创业创富、风清气和的良好局面。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真正做到学在深处、提高理论素养,谋在新处、体现与时俱进,干在实处、推动事业进步。关键是在着眼于发展这一主题,以思想解放推动发展思想创新;着眼于社会进步,以观念更新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改进干部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千方百计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人人参与,个个鼓劲,使全市上下形成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强大合力。

 

⒏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

 

要切实贯彻和落实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逐步建立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保障机制,包括社会养老保障、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450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与技术环境分析 清洁能源政策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浏览:164次  发布时间:2014-6-26 13:32:35中国储能网讯: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将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上升到全球的高度,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

对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分析与建议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

对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分析与建议Analysis &Suggestions of Pan JiaYuanSecond-hand GoodsMarket北京人都知道有个地方叫潘家园,更知道那里有个旧货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不仅闻名北京乃至全国,甚至很多来过中国的老外都知道,不少外

贫困山区 贫困山区科技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为例  近年来,四川省平昌县牢固树立“科技就是经济”、“科技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主动把握“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的科技工作取向,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以科技进步促进

江西省调查总队总队长 江西省南康市职业介绍所的调查分析

  从2006年2月5日至2月11日,本人对江西省赣州下面的南康市的职业介绍所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调查。  调查的范围为南康市市区,因为其他乡镇的职业介绍所并不多见;调查对象为三家公共职业介绍所:蓉江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南康市统战局

南康区家具产业促进局 对南康家具产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6月,在江西南部——南康发生的家具业老板不满政府新政策的事情,使得南康一下子成了众人关注的热点。其实,南康还有一个名称,“中国甜柚之乡”,但是真正令南康出名的却是她的家具产业规模,在全国位列第四。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

声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对南康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研究》为网友安忆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