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已经在中国塑造出了无数的富翁。2006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有价证券、非自住住宅等)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约为30万人,预计到2009年中国富裕家庭的流动资产总额将从2004年的8250亿美元增至1.606万亿美元。富翁的大量出现,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财富正在迅速增长。
当一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之后,一系列的问题会随之而来:这些财富是如何利用和消费的?财富的持有者是否觉得安全?这些财富是想法外逃,还是继续在社会经济体系中良性运转?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29日在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说,中国东部沿海和大城市财富积聚程度已经很高,中国应该努力成为财富管理中心,而不是仅仅为世界提供优质的客户资源。所以中国应加快建立财富管理安全体系。邱晓华提出,金融安全是财富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中国社会与个人财富快速积聚的时期,应提高风险意识,采取积极措施,化解潜在风险,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要素市场上保持金融稳定性。他还说,自主创新是财富管理的主要动力和平台,中国应在吸取国际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财富管理市场,并拓宽这一市场功能促进持续发展。
邱晓华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应该留住迅速增长的社会财富,并且成为财富管理中心。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看:如果中国创造了财富却留不住财富,那中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就是大有问题的!
在探求答案之前,我们先看看世界上主要的财富管理中心的关键成功因素。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是重要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财富管理中心。粗略地总结,这些地区共同的特点是:经济和政治稳定,良好的法律制度,金融市场开放、市场自由,有效率的服务,有优秀而充足的金融人才,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换句话说,财富管理中心应该是一个让投资者感到安全的、有效率的投资地。
这里所谈的“安全”,与邱晓华所说的安全显然不是同一个概念,他强调的是风险管理意义上的技术性安全,但在我们看来,对中国建立财富管理中心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要让财富的拥有者首先感觉到心里安全。
这一点在中国有现实意义。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财富的大量积累是近些年的事,而且中国的财富积累方式,也有着发展中经济体在转型过程中的“通病”,并不是所有财富都是“阳光财富”。因此,未来中国要发展财富管理中心,恐怕首先要对国内私人财富的产生历史,有着较大的宽容度。如果一直保持着“查老底”、清理“原罪”的氛围,恐怕不那么“阳光”的财富都会抢先出逃。
除了对待财富的历史问题外,能不能很好地保护新增的财富,也是影响财富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这方面中国有一系列的功课要补,尤其是公正的法律制度建设,如对私人产权的保护和尊重,就应该提到宪法的高度来确保。
在解决了财富安全感的问题后,中国才谈得上建设与发展财富管理中心,这需要一系列的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要强调的是,市场开放和建设尤其重要,如果不能提供开放、自由的市场,何谈财富的管理与增值?在一定意义上,中国能否吸引和管理财富,可以视为中国市场开放与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