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中国经济根本不遵守客观规律



一,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资本趋利是客观规律。正是因为参与市场经济的每一个个体都是要获得利润,这个市场才得以建立并发展。否则参与市场的主体都是来亏空的,那么即使有上亿的财产也会被挥霍一空要。市场永远不能建立。而尊重客观规律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秩序,通过资本趋利的属性从而在市场上发现价值创造财富。

有论者说,在市场经济中,支配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如恩格斯就在《反杜林论》中说过,“价值规律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但市场是通过什么会形成商品的价值呢?显然要通过资本趋利这一属性。交易的卖方想获得最高的卖价,而买方想获得最底的买价,于是交易双方才能在一个价位形成交易从而产生价值。所以说“资本趋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但资本为什么会趋利呢?显然这是资本背后的人性决定的。人是生命体,是生命体就具备所有生命体的都具备的“自私”的性质,当然这里的“自私”并不是贬义词。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科学家道金斯就提出"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生命体的“自私”和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客观规律。

     我们如果承认资本趋利这一属性,那么我们也必须承认资本背后的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私”,也许“自私”这个词并不恰当,但这的确是存在的。要反驳我这个理论的人往往会找出为了人类利益或者民族利益献身的大公无私的人,但反过来说这样的人不恰恰是遵守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大化的“自私”(非贬义)性质吗?所以承认资本趋利就一同要承认“人本自私”也是客观规律。

 

二,市场经济遵守“资本趋利”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的激发的是个人潜能。

市场经济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利用资本趋利这一性质,最大化的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所以市场经济秩序比较好的国家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当然我们会发现激发每个人最大潜能的恰恰是人要为了自己工作。参与市场的个人都是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也有升华为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比如慷慨捐款慈善事业的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等的行为。

如果承认资本趋利是客观规律,承认市场经济最终的动力来源于每个为了自己的个人的话,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的产权归属最合理的应该归属于有生命的个人,而不是归属一个没有生命的国家或集体。

也就是在产权的设计上,市场交易中为了获利的应该是个人,而不是的国家。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比为了每个人自己更能调动个人创造财富潜能的方式,那么我将不认为“私有产权”的经济基础最优越,但直现在我还没找到那种更优越的方式。

 

三,贪污腐败是人作为生命体在不合理的机制下遵守了“人本自私”的客观规律

既然我们承认资本趋利是客观规律,那么就不能否认资本背后的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私”。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就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就不怕上断头台了。显然贪污腐败是出于利益的引导。但在秩序合理的市场里面,如果获得同样的利润有违法和不违法两种途径,那么出于保护自己,市场参与者就会选择遵守法律获得财富。但如果是市场秩序不合理或者法律不健全,同样都不会受到有力度的处罚,那么市场参与者就会选择最大赚取利润的行为,有些行为甚至是违法的,但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比如用友软件通过新股发行圈钱9个亿,还比如虚假重组上市公司套取公众利润。既然有捷径可以获得大量财富,上市公司又何乐而不为呢?还比如少部分官员以政府的名义满足自己。如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为了上坟方便,修了条通往韩家洼子韩桂芝父母的坟头的主干道,当地人称之为“省长路”。 这些行为并不是违法的。

邓小平说的好,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不得不承认中国大量存在不合理的市场行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官员大量存在贪污腐败行为,显然这都是不合理的体制导致的不合理行为。而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只不过是不合理机制下的人在遵守“人本自私”的客观规律而已。当然我们的政府要打击那些违法者,但我更认为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更重要。所以解决贪污腐败等问题关键是建立遵重客观规律的市场机制。笔者认为目前违背客观规律的地方就在于支撑现有经济体系的“公有产权”的基础不合理。

 

四,“公有产权”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度是无法解决各种问题的。

市场经济只有尊重了“人本自私”这一客观规律,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才能最大化的激发个人的潜能,从而在市场经济中创造财富。也只有遵守这一规律才能最大限度的制约和惩罚不遵守规则的游戏参与者。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中国经济根本不遵守客观规律

我们现在的市场机制是以“公有产权”为基础的,这是不遵守客观规律的,当然也就难免出现种种不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导致我们的市场经济总是出现这样那样无法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列举几种无法解决的问题:

  

1“公有产权”基础不能惩罚违背客观规律的交易者。

市场经济的运行以优胜劣汰来实现市场的高效率。只有在市场中能够发现价值,获取利润(创造财富)的参与主体才能在市场中生存。而违背市场规律,总是逆向操作的投资者,或者生产没有价值商品的商家,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这样经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到后来剩下的往往是遵守市场规律,能正确决策的投资者和商家。市场的机制就是最大限度的淘汰那些不遵守客观规律的交易者。

而我们发现这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只符合“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而并不符合“公有产权”基础的市场体制。比如公有产权的国有银行,每一次经营不善面临破产的时候,管理层要么是剥离不良资产,要么是国家注资外汇储备注资。在“公有产权”基础的经济体制下,本应该在公平的游戏规则下淘汰的市场主体,总是能死而复生。这也就是说“公有产权”的经济体制面临的始终是:要么因为国企亏损逐渐改变公有制度主体的市场经济结构;要么维持公有制主体的市场结构破坏公平的经济秩序。结果总让国民为“公有产权”的低效率买单。而国民为之买单的成本是相当巨大的。

《第一财经日报》曾报道,“几年来,政府替关闭清算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埋单”,总共花了人民币5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算了这样一笔账。‘5万亿元是什么概念?按照我们的GDP是15万亿元来算的话,这个数字就占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合理机制惹的祸。

“公有产权”支撑的国企管理层在管理上出现失误,往往集体的错误,而不是个人的错误,该负责的个人往往会异地为官,而损失的也往往是国民财富。不能象“私有产权”经济体系里,当公司资产因决策不善,资产规模缩小时,就会面临被其他大资金并购从而损失财富并丧失领导权的可能。当产权归属于个人的时候无论是谁管理,面临资产缩水,拥有“私有产权”的个人,都会感觉到疼痛,而“公有产权”却不然。

现在的中国金融改革主要要发展资本市场。因为我们看到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产,市场决策的合理性。比如建设一条高速路,要到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如果融资成功,那么这个决策就是正确的。即使决策不正确,融资后项目严重亏损,那么也是亏损的是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自己的财富。“私有产权”基础下,谁决策谁就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买入股票或者卖出股票自己承担风险和回报。相反“公有产权”基础下,同样也修建一条高速路,即使是上市融资,那么大股东总会是国家(中国股市80%是国有资金)这往往是13亿人的财富。决策者往往是个小集体。这就凸现了一个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少部人决策,却要13亿人来承担决策失误。决策失败后更多的是对决策者的轻微处分,而绝对不会有“私有产权”下个人财产损失的惩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谈到处置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时曾表示,过去约60%历史性不良贷款是由计划和行政、国企违约等原因造成的。也就是承认是决策错误是政府造成的,更进一步说就是没有人会为政府决策负责,显然这是体制的弊端。“公有产权”不能象“私有产权”那样通过市场来惩罚那些做出错误决策的决策人。这导致少数人的决策往往要13亿国民来承受决策失误的市场惩罚。而中国经济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能源的浪费等都是这个不合理的体制导致的。

 

2“公有产权”不能最大化调动管理者积极性

奴隶社会是奴隶主监督奴隶工作,因为要奴隶工作要监督奴隶,故有人戏说是奴隶雇佣了奴隶主。奴隶制下奴隶们没有任何工作的积极性。

市场经济改革前,中国是计划经济,是平均分配,多劳也不多得。这也一样不能调动劳动积极性。现在中国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实际上就变相的证明了,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的最大动力来自个人。每个人只有为了自己工作才能尽最大努力的工作。既然是这样,那么“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从性质上理所当然的就能证明,只有“私有产权”才能最大限度的让每个人最大努力工作,最多的创造财富。

我们看到“公有产权”的体制下,管理国资的官员往往不是追求的集体利益最大化,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特别在房地产问题上,我们看到地方政府的往往以极其低的价格出让土地,当然这是“公有产权”不追求利润的性质决定的。

在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土地是“公有产权”的性质,同时被廉价借出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买入美国国债,而美国人又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产并购)也是“公有产权”的性质。这些“公有产权”性质的国有资产,都不会象“私有产权”资产那样追求利益最大化。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往往追求的是个人在官场的利益最大化,少犯错误多升官。但这样性质的资产和“私有产权”的资产的效率根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因为官员只要不犯错误就能保证自己在仕途上的平步青云。这绝对遵守“本自私”的客观规律,显然是制度问题。

 

3“公有产权”不能制约“利益输送”

在互联网上只要百度一下,“利益输送”就会找到相关网页约105,000篇。可见“利益输送”这显然不是个例,是制度导致的广泛存在的问题。

 “利益输送”这在证券市场上最明显,基金经理,上市公司高管,用自己掌握的国有资金将股票价格炒高,然后通过建立老鼠仓的形式转移集体财富,这已屡见不鲜。中国股市每一次大行情都一定会消灭一个大券商,行情越大,消灭的券商也越大。“327国债行情”,消灭的是证券王国的万国证券,1997年跨年度牛市,消灭的是君安证券,2001年的互联网行情,消灭的是中经开和南方证券两大券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绝对不能排除“利益输送”。行情过后,券商破产了,但在券商内部绝对会造就出一大批富翁,否则就违背客观规律了。

    如果要找“利益输送”的根源,显然是在“公有产权”上。如果我们的管理层始终不能有效的解决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这一问题,那么就有必要从改变 “公有产权”上下手。

 

4“公有产权”不能制约垄断行业高薪

   这些天针对垄断行业的高薪社会关注极大,首先是电力行业抄表工的年薪十万的批评,其后是针对某银行高管要提高员工薪金的口诛笔伐。

我们知道比尔盖茨将自己的财富捐献出来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其后巴菲特一下子又捐献出370亿美元给这个慈善机构。这个过程都是富豪们处置自己财富过程。这是“私有产权”他们怎么处置只要不犯法,都是合理的。但“公有产权”就不一样了,高管怎么处置都不是处置自财富。比如银行的提薪,本来作为国有垄断行业的薪水已经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薪水了,如果高管再提高薪水,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因为政府是国民财富是代理人,而政府又授权于银行高管,所以他们提高薪金又绝对是合法的。所以怎么支配“公有产权”才合理,从现有制度上是无法解决的。

 

五,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必须以“私有产权”为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环境的破坏、国有资产的流失、医疗、教育、住房等等社会问题都是和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密不可分。

当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这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持公平的市场秩序的手段,因为有公平才会有效率。

但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究竟靠什么样的产权支撑就值得商榷了。以“公有产权”来支撑公有制度为主体,必然面临市场经济公平秩序被破坏。比如该破产的国有银行,要维持公有制主体就必须国家注资重新活过来,不被市场淘汰。

只有以“私有产权”支撑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积极性,同时维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公平市场秩序。

既然“公有产权”不遵守客观规律,相比“私有产权”弊端很多,那么中国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就必须要深化改革。现在部分省份通过林权改革已经将林权归个人,这个方向绝对是正确的。

如何将“公有产权”变成“私有产权”而且还维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性质?最好的办法是借助资本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实现公有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改革。通过低定价将国有资产让利给个人变成“私有产权”,那么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就会轻易解决。笔者几年来一直呼吁证券市场要让利于民,实际上困难就在中国的“公有产权”问题上。如果管理层认识到其中的不足,实现让利采取低定价发行股票等方式让利于民,那么资本市场将会大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等众多问题也将得以解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4454.html

更多阅读

你他妈根本不懂中国 你们根本不懂力量

日本教授问:中国大巴车内有70人,有5人先下车,之后大巴车坠落山崖爆炸。请问死亡的人数总共是多少?中国小孩答:35人。日本教授破口大骂:你他妈根本不懂数学。中国小孩回骂:你他妈根本不懂中国【动车遇难赔偿50万能干什么】:能买30000斤猪肉;

反弹的目的与现象(中) 中国经济触底反弹

反弹的目的与现象(中)哲学家黑格尔:『历史给人类的教训是,人类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过往的十几年以来,我在课堂上,也经常告诉学生:『人性千古不变,股票的波段来自人性,所以,股票的循环也不会改变。』股票市场里,从来就不缺乏波动,

2015年GDP等经济数据汇总与排名 2016中国经济gdp排名

在2014年全国经济数据揭晓后,各地也纷纷发布了自己的经济“年报”。其中,广东和福建这两个改革开放前沿省份人均GDP双双超过了1万美元大关。至此,全国已经有八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

中国经济是不是有点虚 中国经济未来20年

   未来20年,中国经济到底在世界上的哪个位置?是在半山腰,还是冲上了主导世界的顶峰?从现在到2020年,再到2030年,中国是否还会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到底在哪里?真正了解中国经济,一定要从世界看中国。  在这本激起

声明:《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中国经济根本不遵守客观规律》为网友吴皇威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