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群聚理论的探索
产业群聚理论来自聚集经济的概念。简单的说,产业群聚即指在产业政策的诱导或产业间互补及共享资源的交互作用下,一群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厂商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地区,形成一种信息优势、地域优势、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使其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业群聚中的企业,由于地域上的邻近性、技术的相关性、经济上的互补性使得厂商彼此间专业与技术交流与接触频繁,新技术扩散迅速,新产品信息传递便捷。群聚的厂商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能较快的增加集群厂商的竞争力。
当前,在创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集群型企业是很多的。比如:各地的轻纺城,眼镜城、软件园、高科技园区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在这些集群中的创业企业,一般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些集群企业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集群是有一定原因的。除了集群的地域性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氛围以外,这些企业之间也还有许多同一性和相关性。从下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在集群企业中管理结构和行业选择是相通的;
工艺流程和支柱产业是相近的;
管理模式和生产要素是相关的;
需求资源和客户资源是同类型的。
还有人员结构多是同乡和同县、同省的。比如天津的“温州城”就都是温州的老乡为主体的、集中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一个庞大的集群。其年营业额已经超过26亿元。已经充分显示出这种集群创业企业的勃勃生机。
2、“重塑创业主体”理念的探索
“重塑创业主体”的理念是人们根据创业实践中部分创业者存在的“两大恐慌”即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而采取的一种提升创业者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活动。
“重塑创业主体”的活动,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知识再造。
主要是要通过培训尽快用新知识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技能。使之能适应创业过程中对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需要。各地在“重塑创业主体”的活动中,政府的参与、引导和调控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各级政府能把对资源的调控与创业主体塑造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小科技企业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资源的浪费也将会大大减少。
把潜在创业主体变成现实创业主体,是“重塑创业主体”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一些想创业又不敢下海试水的潜在创业者,经过“重塑创业主体”的培训和创业实战的演练,开拓了思路,坚定了信心,懂得了创业战略设计的原则和管理创业企业的方法,焕发了创业的激情和力量,变成了现实的创业主体。
智力引进是重塑创业主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如当前社会对软件的前瞻性人才需求很大。但是,相当多的大学创业者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在重塑创业主体的过程中,组织和进行智力引进,就可以在现有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急需的培训内容。这些人具备了进行产品对接和知识对接的能力,就可以承接相关的项目了。
3、“前置化”创业预演理念的探索
先行创业锻炼是一种建立在创业战略指导下的超前战术行动。
前置化创业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个“前”字。它把创业者需要充电和学习的一些创业技能“前置化”。使创业者提前进入创业角色,通过实战锻炼以增长才干,为今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涂赞是中南林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校内一个学生自主创办的创业社团。为了让学生学会“迈开自主创业的第一步,获得第一个客户资源,抓好创业开局的第一件事”该社团设计了免费化妆实战的前前置化锻炼机会。 使他既学会了化妆的技能,又掌握了开辟市场的许多工作方法。成为了学校创业的中坚和骨干。
4、集聚创业人才理念的探索
在群体性的创业大潮中,各地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建设人才集聚创业新高地, 进行了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可贵探索。
比如上海打造“知识杨浦" 营造创业环境集聚优秀人才,石台筹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库;
黑龙江打造人才流动的新高地,创造“孔雀东北飞”的“高地效应”;
宁波积极吸纳万名高素质人才。新建中科院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围绕博士、留学生、教授、研究员、院士等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批为特殊人才创业服务的科技孵化器;集聚以IC创业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上万名,形成高素质创业人才集聚高地的种种探索,都为吸纳和集聚创业人才建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