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唤起工农同心干:革命就是过上好日子(2)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红色管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建设组织的精神家园 在长征结束之后,延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大本营。这是陕北偏僻山沟里一个清贫而简单的集镇:300多家门面至少有50家是打铁铺,商店里只有日用品,橱窗纯粹是摇鼓担式的。走在街上就可以听见打铁铺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响和骡马的嘶鸣声。 抗战时候的延安是清贫的,国民党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的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不让一粒粮,一匹布,进入边区。”aihuau.com 然而,延安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地方。黄土高坡上成排的窑洞,山坡中间流淌的延水,以及山顶上的古塔,这些象征中国革命意识形态的地理剪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最经典画面。 这是一个悖论。当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加上华北的年年灾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情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抗日军民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用,没有菜吃,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然而,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进步青年和海外青年华侨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迫害,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跋山涉水奔赴延安。 这是很值得思索的。在共产党的发展史上,这种现象一再出现。这些不停出现的奇迹,使共产党迅速壮大起来,渡过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渡过的历史难关。 我们在上一节提到了共产党人的丰盛的生命,这些生命一次次地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让历史的天空一片光明。这些人聚在一起,让边区的天空一片晴朗。 1943年,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信心满怀地对国民党驻延安联络代表徐佛观说:“蒋先生不相信天上有两个太阳,我偏要出一个给他看,再过五年、八年,看鹿死谁手!” 毛泽东针对的是蒋介石在当年3月发表的《中国之命运》。此书一出,国民党内大声叫好,但是在延安呆了大半年,亲眼看到共产党励精图治的徐佛观却十分担忧。当年10月,他返回重庆后呈上“延安印象意见书”,那时他已经预见到了一个不祥的结局:“用武力,在目前政治现状下,前途并不乐观。” 此前,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在他那个只有一铺大炕,一张木椅、桌子、一条木凳和一盆木炭的窑洞内,阅读了大量马列理论、经济学和哲学书籍,然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毛泽东分析说:“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新生的……是中国古老社会的孪生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抗。在这个基础上,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是合理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革命两步走,这两个阶段又必须相互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这是中国共产党争取政权的理论根据。 毛泽东说要创造出一个太阳给蒋介石看看,这个太阳是什么?其实,在蒋介石说不相信天空上有两个太阳的时候,国民党的太阳已近垂暮,共产党的太阳却如初生一样,光芒四射。如果这两个太阳必然有一个被击落的话,那一定是国民党。 有人把最后国民党被赶出大陆的原因,归结为军事失误,那是片面的,在1943年的延安,一切就应该可以看得明朗,对于共产党来说,执政是迟早的事情。 延安时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的指导中心和民主圣地,使成千上万中外人士为之向往。他们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冲破阻挠,历尽艰险,奔赴延安和边区。其中有工农群众、知识分子、社会贤达、国际友人、海外侨胞,甚至有国民党军政人员。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1940年对重庆和延安的政治、经济、社会风气进行考察之后,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 原因在哪里?我们可以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里找到答案。他说:“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共产党成功发动了广大民众参加革命的“利器”之一,就是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革命成功后的)美好生活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拒绝它的“诱惑”。当然,如果没有共产党在民众中坚实的信用基础为后盾,再美好的愿景也是不可能让人心动的。所以在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对决的时候,共产党许诺一个比国民党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就可以动天下之心。 延安,是如此让人神往。当时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做《解放区的天》。歌词着有四句,却写得干净而真实。只说一个“好喜欢”就让人几乎流泪。曲子是激昂而且欢快的,节奏快得很,唱完四句就不住地欢呼起来了。歌词是这样的: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看到同时代的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并将这种洞察力与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谋略相结合形成清晰的愿景。更为伟大之处在于将这种愿景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的民众,激励他们投身于革命的时代洪流之中。 简单地说,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中,面对中国人民渴望民族独立、渴望建设一个民主、强大的国家的愿望,以延安为中心,描绘了一个有希望、有活力的“精神家园”,从而使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高度,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 在管理学上,当一个组织提出愿景之后,如何让愿景真正成为组织内成员的真正精神动力,关键就在对愿景的管理。 愿景管理的办法是让组织的成员描绘个人的愿景,然后在个人愿景的基础上描绘共同的愿景,也就是我们此前所说的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的统一。 愿景管理是一种把人们同未来连结起来的一种激励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人们的希望”。愿景是关于未来的描述,所以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们感受到愿景的力量。很多组织之所以在设定愿景之后并没有成为所希望的基业长青的组织,关键在于愿景和现实之间,无法建立起一个可以沟通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如何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愿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基于愿景的感召形成组织精神,让组织精神首先感染组织内部成员,然后再扩大到组织外部的群众中。 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创新上,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达到成熟,进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党驾驭复杂局面的政策和策略艺术走向成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最伟大的创造,是边区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所在。在执政的实践上,党和边区政府建立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抗日民主政权;以公营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以干部教育为重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社会管理上,积累了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经验,建立起一个法制化、规范化、诚信公平的新型政府,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基础。 当时有一位来延安的作家目睹边区盛况,创作了一篇散文,把小小延安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写得生动逼真:“延安的空间,每日振荡起各地的方言土语,各种的声调腔音,还不时有异国人在欢笑,呼叫,畅谈。不同国度的人到这里来了!不同省县的人到这里来了!不同地方的人到这里来了!都踏上了这一块相同的土地!延安,仿佛一块巨大的吸铁石,把一切坚硬强壮如钢铁的人们吸引来了!”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兵员不过3万,根据地仅存一处不足百里的武装割据区,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危机。1948年3月,当党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这片黄土地时,前后仅仅13年的时间,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人民解放军发展到200多万,全国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 就在这一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与延安精神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他不仅是延安精神的缔造者,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践者,是延安精神的杰出代表。延安精神的形成,是毛泽东在先进认识论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精心地培育和敏锐地捕捉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闪烁着时代光芒的精神火花。 延安精神的五个核心内容: “抗大精神”:明确倡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即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精神,这是毛泽东构建的延安精神的主线与灵魂。 “延安整风精神”:它包括言之有理的科学精神和行之有效的务实精神,即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的实事求是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南泥湾精神”: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这是毛泽东注入延安精神的根本特色。 “白求恩精神”和“张思德精神”: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毫不利己,专利利人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延安县精神”:即布尔什维克精神(马列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精神)。 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一起,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精神的核心和基础。 组织精神是一种群体精神,或者说是种群体意识,它代表了组织内绝大多数成员的统一意识。组织精神同时是对本组织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好传统、好风气的继承,凝聚着组织成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的追求和方向。 组织精神作为组织内部成员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组织愿景、使命、宗旨、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构成组织的精神基石。 毛泽东在打造中国共产党组织精神的同时,一直注意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并与中国共产党的愿景、使命统一在一起。这样组织就获得了“动天下之心”的力量。所以延安在当时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主张发动人民群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抗日,这个主张引发了全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并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 2.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愿、要求。 “延安精神”体现为一种自觉的革命精神。没有自觉的社会革命,社会是永远不会前进的。而这种自觉的社会革命正是在一个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和一种进步的精神作用下进行的,否则,任何社会革命也是不会成功的。毛泽东及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领导的延安时期,正是延安精神形成并发扬光大的时期,从而使延安时期堪称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3.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精神体现出一种时代的活力,代表了新文化的方向。 这种真正根深的东西,才有希望叶茂,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永葆青春。延安精神正是因为根源于时代的要求,又经过了毛泽东的精心培育,所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不管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任何时期,都表现出旺盛生命力。 4.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精神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 任何新的先进的组织精神形态的出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然扎根于传统的民族精神形态之中,既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又是对传统精神的一种批判和扬弃,从而超越传统精神,升华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形态。而这种进步的民族精神的萌生,总是在一个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延安精神正是毛泽东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下,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文明继承、扬弃、提炼、升华的结果。所以延安精神既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如何让组织精神体现愿景和使命的力量,在管理上,就是强调企业精神的作用。 现代管理科学自身的演进,正呈现出由单纯的技术主义追求到科技方法与人文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态势。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强调人文因素的全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悄悄崛起。它源于80年代初期的美国和日本,在美国称为“公司文化”,在日本则叫做“经营理念”或“企业哲学”。当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实践表明,企业要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仅有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精神体系,获得精神动力的支持。培育企业精神,铸造企业之魂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性的战略措施和紧迫任务。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企业精神标志着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特征性的价值观和战略眼光。 企业精神是企业愿景和使命的的外化。愿景在企业精神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任何其因素都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所以企业精神反映着企业面临的现实环境,它一旦形成,就为企业提出了鲜明统一的价值观,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凝聚功能,即能在员工心目中产生归属感和感召力,使得他们自觉地将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趋于一致。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奋斗目标趋于一致,它还使得企业职工在为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相互间给予信任,紧密地团结起来,这就是企业精神的协调功能。 不仅如此,企业精神还有巨大的激励功能。它通过在企业内部造成一种组织气氛,使员工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效率。从另一方面讲,企业精神又自觉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和动机,使他的个人努力符合组织的需要,这就是企业精神引导功能和规范功能。 企业精神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培植企业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般说来,培植企业精神的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其二是政策的引导和强化,即有一套明确的奖惩措施去引导和强化企业精神的培育过程;其三是舆论的灌注,即依靠舆论的力量来引导和强化企业精神的培育,最后是群众的自省,努力使企业精神变为广大员工的要求。 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和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当代中国的企业精神,应是具有中国传统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凸显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灵魂。 比如中国石油企业集团公司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所以其倡导的企业精神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爱国: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 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奉献: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回报投资者。 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如果说中石油的成功主要应归结于实力和政策,那么蒙牛的成功则完全是企业精神的胜利。从1999年7月诞生,到打造出“中国驰名商标”、跻身中国乳业四强之列,蒙牛乳业只用了4年时间,并以年均递增350%的速度创造了我国乳业发展的“第一速度”。蒙牛产品是惟一的“中国航天员专用乳制品”;蒙牛液态奶“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蒙牛是中国第一家参加APEC峰会的民营企业;蒙牛是国内第一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累计为抗击“非典”捐款捐物1200余万元;蒙牛以“强乳兴农”为企业使命,与百万农民结成命运共同体,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如果只是依靠牛根生一个人,显然是破不了如此多的纪录的。在蒙牛的官方网站上,我们赫然看到蒙牛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的综合表述:“以诚信构筑蒙牛文化的核心;以强乳兴农为蒙牛的使命;用学习沟通和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 蒙牛是这样演绎自己的企业精神的: “企业以蒙牛为名,是将牛的勤劳、坚韧与奉献作为一种崇高的企业精神,唤起人们对牛的亲近、敬畏,也是对真、善、美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更象征着孺子牛精神在企业的光大。产品以蒙牛命名,象征来自蒙古大草原的牛,它吃的是青青绿草,挤出的是纯正鲜牛奶,这独特资源优势造就天然好品牌。” 有趣的是,蒙牛还有两个非常独特的节日:一是每年的7月19日,是蒙牛的学习节,这是一次全体员工将学习成果与半年工作成果总结相结合的一次团队分享共赢的节日;另外一个就是“感恩节”: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这一天是国际通行的感恩节,蒙牛将这一天做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合作者、支持者、消费者进行真诚答谢和感恩活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蒙牛企业精神中的诚信、感恩、尊重、合作、分享和创新。 企业精神对于企业来说,是灵魂之于躯体的关系,而企业的灵魂赋予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会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我价值评价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不仅会成为激励员工不断上进的动力,更会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国本土企业要真正地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首先必须要使企业具有灵魂,具有核心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真诚期待中国涌现出更多、更杰出的、国际一流的本土企业。走进新时代:愿景的持续生长 愿景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成长的过程——一种有生命力、能不断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应渗入到组织的各个层面,并且对每一个决策都有着具体的作用。 因此,塑造一个切实可行的愿景,要完成一个大任务就是计划该怎样通过组织不同的层次和功能来实现该愿景。 其实,在关注愿景管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把愿景从存在于人的思想内部(或者用某种形式记录在案)的东西,转化成为塑造日常生活的一种方法。 愿景的持续生长问题,本书已经许多次地提到过这个问题,愿景必须随着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调整,以实现自我更新。 愿景与纲领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共产党这里,愿景之所以可以持续生长,是因为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隐性的。它产生于对愿景的关注,共产党一直重视自身的先进性,一直重视为人民服务的传统,一直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愿景的一种规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愿景中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在于清楚表达自己想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为别人服务的愿望。 这样远大理想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同时,中国共产党却又始终能从现实出发,拟订一个现实的愿景。或者换一种说法,这其实就是愿景的生长,愿景可以像一棵树一样,始终向着太阳生长,却注意自己脚下的土壤和水分,保持着自己内在的生机。这个内在的模式,表现在远大目标和具体途径的统一;表现在远大理想和现实努力的统一;表现在不断生长和阶段发展的统一;表现在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统一;表现在遥远的图景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常常可以在一些歌曲中间见出来。比如我们读《诗经》,就可以知道当时朴素而单纯的生活,可以找到他们愿望和心情。 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创作。《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通过这样三首歌,历史被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 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人文传统的:30年代的《大刀进行曲》,40年代的《解放区的天》,50年代的《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谁不说俺家乡好》,70年代的《北京颂歌》,80年代的《祝酒歌》…… 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我把歌词抄在下面: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从《东方红》到《春天的故事》,再到《走进新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的发展轨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第三代领导集体,他们带领我们一路走来,带领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愿景,我们也一步一步地走向我们的远大理想,迈向那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把握方向、定战略、抓大事,使组织的运营方向向着未来的目标愿景前进。在判断是与非、做与不做、向哪一个方向做等政策导向时,要充分考虑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协调,不能为了暂时的现象或短期而迷失前进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都具有这种能力和天赋。他们的成绩有目共睹,历史都已经给了他们所应得的评价。
更多阅读
红色警戒2共和国之辉 《红色管理》-- 理论创新:从解放思想到与时俱进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红色管理》思维变革引领理论创新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某军事科研部门在研制一种高频放大管的时候,科技人员都被高频率放大能不能使用玻璃管的问题难住了,研制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后来,由发明家贝利负责的
红色管理学 《红色管理》-- 组织创新:成为自动成长的生命体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红色管理》创新是组织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 不管我们如何地重视创新对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我们最终都要把它落实到具体行为上来,只有如此,创新才能真正地对组织和企业产生意义。否则,“梦里走
透过灵魂的微笑 《红色管理》--透过灵魂工程活化组织战斗力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红色管理》思想政治宣传:治人先治心 在几次大的国共对决中,国民党军队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在北伐战争时期,国共联手作战,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里?经过考察就会发现,正是因为共产党在国民
纪律 战斗力 《红色管理》--透过纪律监督提升组织战斗力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红色管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是革命成功的保证 在古今中外的军史中,纪律是取胜的最关键因素。今天,全世界现代化的部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向士兵灌输遵守纪律的思想。入伍的第一天士兵就开始
透过红色滤光片 《红色管理》--透过人事控制匹配组织战斗力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红色管理》第三章透过人事控制匹配组织战斗力 aihuau.com火线入党:选拔能冲锋陷阵的骨干人才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特别注重在军队中进行党的组织建设。解放军还往往在“急、难、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