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微信账号,其背后的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发送一个地理位置或是航班号,这些公众账号会回复给你周边的餐馆、周围3公里的路况信息、对应的航班信息……预订酒店、门票、团购等,如今在微信上都能实现。 自去年下半年,微信开放公众平台后,不少敏锐的创业者已嗅到了传统行业与微信交集后产生的机会。金种子创投创始人董江勇表示,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是个无心插柳的事情,但现在看来许多的创业项目已经小有所成。 瞄准便捷 在董江勇看来,微信创业的机会来自三个方面,按照盘子由小到大和推进先后的排序为:1.微信基础服务有益补充的方方面面;2.微信应用开放平台;3.微信数据和关系开放平台。 上海迈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强眼下正在利用微信平台将“法律+移动互联网”的模式植入其中。据其介绍,目前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微法律”能实现一对一的法律问题咨询,而借助该平台,用户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下载所需的法律文档,通过在线查询找到合适的律师,甚至直接拨通他的电话。目前平均每天超过200次的咨询,结对的律师已超过2万名,粉丝也已累计7万多名。 马强表示,微信较APP灵活,清晰简洁的用户体验能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想要的资源。传媒梦工场投资总监吕子睿也认为,在微信上创业的本质肯定不是作为一种营销的通路,而是借助这个平台给目标受众群带来快捷、方便的体验服务。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账号并与其对话的成本是极低的。同样地,创业团队根据自身特性接入微信自定义接口的门槛也要低很多,也没有所谓的应用审核环节,这些特性均是创业者看重微信的重要理由。”吕子睿说。 寻求出路 “目前在微信平台上的业务发展尚处于模式探索的阶段,如何解决盈利模式问题是能否走通这条路的关键。”马强坦承。 7月初,微信产品助理总经理曾鸣正式对外公布,微信5.0将推出支付功能,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购买与服务相关的内容。这一强烈的信号释放似乎让马强看到了接下来的出路。
![微信创业:走不走得通?](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03456974137.jpeg)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虽然微信平台的诞生给了创业者一张入门的通行证,但想要一直路路畅通却并不容易。 “打车小秘”CEO杨芸直言,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给予创业者的自我施展空间还比较有限,形式也比较单一。虽然其较APP应用更便捷且成本低,但眼下将其描述成一种APP的补充形式或许更为合适。 “微信本身拥有庞大的用户和账号体系,在这上面创业者可以做成很多事情,如果微信可以把那些打上了用户标签但不涉及隐私安全性的数据内容拿出来与创业者共享,从中会衍生出更多的机会。”董江勇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APP会是一种并行的关系,打破这种关系的前提是其平台的开放程度。 他更寄希望于在微信创业机会中涉及的微信数据关系开放平台的拓展。比如做APP不仅要考虑其本身是否有市场,还要考虑推广、营销、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支付、安全等诸多细致问题,如果微信能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完,把用户关系导入进来,那么对创业者而言就会很轻松,只需要把定位找准,把产品本身做好,剩下的部分与微信合作就行,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共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