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管理案例 《红色管理》--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红色管理》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

敢于使用干部,相信干部

aihuau.com

  敢于使用干部、相信干部是共产党在干部管理的历史过程中的一大经验总结。1938年9月,陈云在《论干部政策》的报告中谈到使用干部时,强调要“气量大,用得好”。气量大,就是敢于任用各种人才,像孙中山那样不分党派、成分,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要用,使他的长处得到发挥,短处得到克服,非如此不能成就大事业;用得好,就是要放手使用,使下属既敢说话,又敢做事。使人敢说话的办法是:领导者态度和气、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充分发挥民主,对犯错误的人不要随便扣帽子,批评要适当、正确,不要揪住不放;使人敢做事就是放手鼓励下属充分发挥才能,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自信心,使其敢于负责,工作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陈云进一步指出:使用干部要遵循“量才使用,放手使用”的精神,发挥长处、克服短处,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坚持“革命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教育结合起来”的办法。同时,要相信干部,相信干部的忠诚,相信干部的能力,做到用人不疑。

  宗派主义和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联系在一起,其本质是自私性与狭隘性。宗派主义表现在个人与党的关系上是向党闹独立,表现在个人与同志关系上是拉帮结派,宗派主义是一种腐蚀剂,妨碍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妨碍了党团结人民群众的事业。所以党的历次整风运动都把其作为整顿的对象。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由于二十年的锻炼,现在我们党内并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派主义了,但是宗派主义的残余是还存在的,有对党内的宗派主义残余,也有对党外的宗派主义残余。对内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内性,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对外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外性,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铲除这两方面的祸根,才能使党在团结全党同志和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通无阻。”

  井冈山会师之后,当时的干部来自四面八方,籍贯遍布十几个省,有南昌起义的,秋收起义的,湘南暴动的,有边界六、七个县的,也有从敌军起义、投诚或俘获过来的,党在村落中的支部会议简直就是家庭会议。当时干部之间存在着土、客籍矛盾,存在着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的不良倾向。

  为了反对这种宗派主义,加强党的干部之间的团结,党在选择使用干部时对各部队和各地方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对黄埔军校学生因系统学过军事,大部分都有实战经验,便多担任团营等军职干部,发挥他们善于打仗的特点;对曾任各地县党、工会、农会领导工作的干部,便多担任党代表等政职干部,发挥他们善做群众工作的特长。同时,党还采取了交流使用干部的作法,由红四军前委根据红军建设发展的要求和提高战斗力的要求,统一调动使用干部。如调秋收起义的31团的何长工、王良等任红28团党代表,调南昌起义余部的毛泽覃、粟裕等任31团党代表、营、连长。

  正是通过这种一视同仁和领导干部对调的方式,打破了小团体之间的界限,使干部能够人尽其才、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密切关系,从而达到干部之间的团结。

  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管理队伍关系的管理者,要尝试新的角色,对自己的价值认识、工作作风、人际关系处理、工作内容等都要进行调整。面对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放手让别人去管理、去经营,哪怕是减少与一个部门的接触,都会有许多的不放心。这是人之常情,或许不值得指责。但是,经营企业,应该少点感情用事,多点理智思考。这是中国企业家能不能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视企业家为“一种永恒的、不断突破自己精神境界”的职业人,也许一点也不为过。

  共产党“放手使用干部”的管理精神,对处于向规范化运作转型的企业而言,具有深刻的借鉴作用。在企业人事关系管理中,在管理队伍关系管理中,在企业的授权与分权过程中,企业家应该有一些“政治家眼光”和“政治家谋略”,要信任管理队伍、信任干部、敢于放权,敢于把事务交给下属去做。企业组织的职能管理者,习惯于事必躬亲,职责任务都是十分清楚的。对他来说,事情完成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企业高层经营者,情况就未必如此,作为战略家、职业经理人,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价值追求等。由此,从一个职能管理者转换成为一个高层经营者,首要之点在于挑战自我,克服个人人格层面中的一些弱点,相信他人的智慧和才能。其次,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

  转换管理角色,将自己从职能管理者转换成为高层经营者,从各种琐事中解脱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放弃某些权利也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下级的能力、组织的价值系统、可利用的资源、授权的成本和管理队伍的素质、态度等,有意识的授权是完全可行的。管理者应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工作时间,信任其下级并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而不是紧紧地监督他们。另外,管理者还必须不时地从其下级那里得到反馈,这是保证授权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放手使用干部”的干部管理,正是有意识地授权的典范,共产党正是作为战略家,更多关注着组织的目标、战略、思想路线、信仰、价值追求,而将职能性工作、事务性工作下放给下属,摆脱职能管理者的束缚,成为一个高层管理者,战略家。

  干部的使用,是干部关系管理中的一个大块。共产党“放手使用干部”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方针和态度,决定了共产党干部关系管理在干部使用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组织是水,干部是鱼

  关心爱护干部是党的一项重要干部政策,是培养提高干部,充分发挥干部积极性、创造性,促使干部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共产党历来强调必须爱护干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爱护干部的办法是:对于犯错误的干部,一般应当采取说服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只有对犯了严重错误而又不接受指导的人,人民才应当采取斗争的方法。在这里,耐心是必要的,轻易给人戴上“机会主义”的大帽子,轻易地采用“开展斗争”的方法是不对的。即使到了非斗争不可的地步,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拯救,我们的目的也是治病救人。

  对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点,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进行了阐述: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把人整死。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掉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我们就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绝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对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还谈到了另一个爱护干部的方法:照顾他们的困难。干部有疾病、生活、家庭等项困难问题者,必须在可能限度内用心给予照顾。下面两封信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在这个角度对干部的爱护。

向前同志:

  闻病极念,务望安心静养,不要挂念工作。前沿指挥可由周、胡、陈担负,你病情略好,能够移动即来中央休养,待痊愈后再上前线。总之,治疗和休养是第一等重要,病好一切好办。

                           毛、刘、朱、周、任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海东同志:

  七月十七日来信收到,病有起色,甚慰,我们大家都系念你,希望你安心静养,以求痊愈。

  此复、顺祝愉快。

                             毛泽东

                        一九五零年八月三十日

  写这两封信时,正值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和建国伊始,正是毛泽东最为繁忙的时候。毛泽东能够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挂念下属的身体健康,足以反映毛泽东对干部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也特别注意对干部的关怀,1981年7月2日,陈云同志《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老干部离休、退休的工作必须做好。要使人心安定。准备在这一工作上面花一点钱。有的地方搞干部休养所;有的地方,干部离休、退休以后,有个文化娱乐的地方;有些老干部离休以后医药费困难,国家准备花一点钱。不管怎么样,我们花得起,一年几亿就够了。组织部讲,工资还是拿,一个人一年还要花二三百块钱,主要是医药费、交通费、娱乐费。再多花一点也好,就是要把这些事情办好。”

  企业与管理队伍,其实是一种鱼与水的关系。企业是水,管理队伍是鱼,鱼能活水,水能养鱼,鱼离开水就会渴死,水离开鱼就是死水。

  对管理队伍的爱护,在企业中表现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只有进行了有效地沟通,才能了解管理队伍需要什么,才能了解管理队伍有什么样的困难,才能知道怎样去帮助、爱护管理队伍。有效的沟通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管理队伍满意感的重要手段。沟通之于组织,就好比血液循环之于有机体。血液向有机体细胞提供氧气,没有氧气,细胞就要机能失常甚至死亡;而沟通则确保组织内的各部门、各个人获得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增加相互间的了解与合作。缺乏必要的沟通,组织内各部门,各个人的工作将要发生紊乱,这样整个组织的运转也要发生故障。沟通在管理人员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是决不可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

  一个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双满意,即第一是让客户满意,第二是让管理队伍满意。也就是企业对外要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满意;对内要为管理队伍服务,让管理队伍满意。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能让客户满意,让市场上的消费者满意,就是为了人民服务;企业的待遇和服务,能让管理队伍满意,企业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也是为了人民服务。企业为国家的公益事业做些贡献,更是为了人民服务。

  在共产党的干部关系管理中,共产党对干部的关怀与爱护,在多个层面体现出了现代管理队伍激励制度的一些特点。公平与发展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其中“公平”的涵义包括了管理队伍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做的付出和所得到的报酬之间进行比较时感觉到的公平、对自己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时感觉到的公平,以及对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感觉到的公平;“发展”的涵义包括管理队伍个人能力的发展、地位的提高,以及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的前途和发展。公平与发展因素作为第一激励因素,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队伍在工作中对公平的需要以及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强烈追求。在共产党的干部管理中,针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给犯错误的同志改过的机会,正体现了一种公平精神。而这种针对犯错误的同志的政策,对没有犯错误的同志,是一支“稳定剂”,使得他们能够放开手脚来做事,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

  党对干部的关怀与爱护,也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对他们成绩的一种肯定,对他们人格的一种肯定。认可因素包括领导对管理队伍意见的重视,对管理队伍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同事和家人对管理队伍的尊重,管理队伍在企业和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在工作中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管理队伍从所得工作报酬中体会到的一种对自己工作成绩和价值的承认等等。共产党对干部的爱护,党对干部生活、身体健康的关怀,比如毛泽东写给干部的信,正体现了组织对干部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赞扬,更体现了对干部的尊重。

  如今营销界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就是“亲情营销”。亲情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当成“上帝”,通过建立一种“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企业的永远“朋友”。管理界提倡的“亲情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同样把管理队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比作鱼与水的关系,把企业与管理队伍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让管理队伍感觉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政治上讲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队伍管理中,则可以说是“得管理队伍心者得胜利”。企业管理队伍管理中强调的“企业和管理队伍的双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构建和谐的干部关系

  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广大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是现代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队伍关系管理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是推动人持续努力朝着一定方向和水平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管理队伍关系管理越是成功,管理对象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越高,取得的工作效能也越高,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满意度也越高。

  管理队伍关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管理队伍激励问题。激励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搞清哪些激励因素对人的行为发生作用的过程,有助于在企业管理中采取最恰当、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队伍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这对于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管理队伍关系管理,必需充分地考虑管理队伍所关心的事情,关心管理队伍的利益,关心管理队伍的生活、工作态度和身心健康,也就是要关心管理队伍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即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的需要的类型和层次性做出了较好地说明,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依据。但是,该理论并没有充分的实证研究依据。事实表明,人们在需要的层次方面表现出更为灵活的情形,而不是像马斯洛所说的那样表现出明确的层次结构。在一个组织中,其成员的需要层次与职务层次存在密切关系,如中高级管理人员更偏重于高层次需要,而基层职位的管理队伍更着重于较低层次的需要。另外,需要层次也与人们的职业发展阶段、企业规模、组织环境等因素有关。

  共产党的干部关系管理,可以说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实践中的一种发展。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共产党的干部关系管理更加充分地考虑了需求层次方面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加充分地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作为一个政党组织,共产党的干部关系管理,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了其成员的需求层次与职务层次存在的密切关系,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了需求层次与干部的职业发展阶段、组织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现代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体,在管理队伍关系管理中,学习共产党的干部关系管理实践,比之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队伍关系管理将更加行之有效。

  在管理队伍关系管理中,除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外,还有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的成就需求理论,而共产党的干部关系管理可谓是成就需求理论成功实践的典范。成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以后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其中,具有高度权力需要的管理人员愿意寻求影响力,得到注意与认可;具有高度归属感需要的管理队伍偏重于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机会;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敢冒风险,在工作中倾向于承担工作责任,他们对成就的追求超过金钱,他们从成就中获得的乐趣超过物质奖励。

  在共产党这个先锋队组织中,其成员基本上主要围绕着麦克里兰成就需求理论中提出的三种需求。首先,能够加入共产党对其组织成员而言就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归属感,因此共产党干部在组织中注重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机会,强化他们的归属感。另外,共产党干部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敢冒风险,在工作中勇于承担工作责任,体现了他们高度的成就需要。在共产党的干部关系管理中,共产党正是抓住了组织成员的这些需求,通过对干部的关怀、爱护、激励、表扬、以团结为出发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加强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信心,让他们为组织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党员干部制定修养标准

  好的党员队伍来自较高的党员素质,党员的素质和修养直接决定党的队伍纯与不纯的问题。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要率先垂范,自觉进行党性锻炼,提高自己的修养。

  共产党特别重视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刘少奇根据中央精神做了《论共产党的修养》、《论党员在组织和纪律上的修养》、《人的阶级性》、《论党内斗争》等文章。对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的标准、内容做了一系列阐述。刘少奇认为党员的修养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就是最起码的标准,即符合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但仅仅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切实学习马克思和列宁主义的思想和品质,做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这也就是党员修养的更高标准。

  在阐述修养标准的同时,还论述到修养的内容:

    1.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要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

    2.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

    3.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

    4.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最好的党员在他最危险、最紧急的时候,他的行动都是有组织的。

    5.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修养。

    6.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共产党员的修养表现在他对革命群众的无条件的帮助及亲密的联系上。

 以人为本的管理案例 《红色管理》--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
    7.要有科学知识的修养。

  刘少奇关于党员修养标准和内容的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进行修养指明了方向。

  党对干部的要求,就是党作为一个组织体对其成员的要求,是团队对个体的要求。一个好的团队,首先要有好的成员组成,然后这些好的成员必须有团队精神,才能组成一个好的团队。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团队,首先这个团队是由优秀的人员组成的,这个团队对自己的成员有严格的要求。党员的标准问题,即是党作为优秀团队对成员的素质要求问题。只有符合党员标准的,才能成为这个团队的成员。

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内部矛盾

  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党用来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武器。

  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正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成为“团结——批评——团结”这一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公式,为这一次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法保证。正是由于共产党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党的七大把它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成为区别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惟一有效的方法,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团队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集中表现,这一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对人性理解的基础上。在西方、关于以人性为基础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有四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20世纪初传统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者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即人是“经济人”的假设;第二次是20世纪20~30年代修正时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的先驱梅奥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即人是“社会人”的假设;第三次是麦格雷戈的人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第四次是人是“复杂人”的假设。

  我们之所以要提到这四个假设,是因为团队管理理论的发展就是由这些假设而来的,这些理论假设所依据的正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此,管理理论开始从过去的“以人去适应物”转向“以人为中心”、“让物来适应人”,由注重层层控制式的管理,转而注重调动工人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出现了一种“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职工们在这种参与模式下,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归属,促进了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就是今天流行的“团队管理理论”。

  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可以说正是我们现在企业所讲的“团队管理方式”。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是“以人为中心”,注重参与的管理模式。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组织与成员的一种沟通,而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组织成员之间的一种沟通。一个优秀的团队,把各种人才聚合在一起。大家会在工作中对别人进行了解,在沟通中能发现别人的许多优点和缺点。这时,聪明的管理队伍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同时,大家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改变自己以前不好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上面我们讲的是“团队管理模式”下的一种理想状态。如何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是企业考虑的问题所在。共产党对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组织与成员的沟通,实现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而以此为动力加以改正的一种形式上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仅凭一个人的经验已经不能应对全部工作了。在工作中,如果不进行交流和沟通,就意味着隐藏了风险,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成员犯错误。成员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就没有共同的经验教训,成员就会在相同的地方遭到挫折或者失败,而企业也因此增加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特别是对于组织中的年轻成员,他们最缺少的就是经验,容易犯错误。如果能有负责的成员为他们介绍一些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年轻成员指出错误,他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就能尽早做出成绩。“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应该是企业的一种“管理队伍合作方式”和“管理队伍沟通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着重点不在批评,而在于相互提醒,相互指正,交流经验,沟通想法,把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把个人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用这种组织优势来尽量地避免个人错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4120.html

更多阅读

电影《红色黎明》 红色黎明电影下载

美国好莱坞辱华进行时--电影《红色黎明》宣扬仇恨27253 次点击146 个回复solices 于 2012/11/17 7:40:2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赤色黎明》讲述了苏

小提琴专辑1 激情四溢之《红色小提琴》 紫色激情小提琴几级

日本JVC 唱片公司的音乐专辑《红色小提琴》(THEREDVIOLIN),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成为年度畅销,现已由普罗文化引进,中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川井郁子———日本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曾留学于朱丽亚音乐学院和维也纳音乐学院,目前正广泛活跃

朗诵剧《红色娘子军》配乐剧本 - 京剧红色娘子军剧本

朗诵剧朗诵剧《红色娘子军》作者:老人与海a(根据同名电影、舞剧、电视剧改编)目录序曲:(对诵)第一章:常青指路第二章:苏区风光第三章:手捧红旗第四章:革命熔炉第五章:壮志凌云第六章:长缨在手(对诵)剧 终

《红色语录》 经典语录

《红色语录》1过去打破社会主义精神枷锁,是为了推动私有化改革;现在打破爱国主义精神枷锁,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殖民化发展。《红色语录》2在思想上彻底批判改革教的现代神学统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世纪性崛起的

声明:《以人为本的管理案例 《红色管理》--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为网友好基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