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智慧中国”体系架构和主要建设内容
1.智慧中国的发展趋势 “智慧中国(Smarter China—SC)”的确切定义是: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借助互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3G(4G)等传输网络,利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智能决策(IDSS)等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乡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政务、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并对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国家。 2.智慧中国总体架构 2.1智慧中国的“树形”架构 如果把中国喻为一棵结满果实的“果树”,那么构建“智慧中国”,就是构建以智慧新设施为“树根”、智慧新技术为“树干”、智慧新产业为“树枝”、智慧新应用为“树叶”、智慧新生活为“果实”的智慧中国“树形”框架。据此,通过认真学习吸收美国、欧盟各国、韩国、新加坡等智慧国家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建设一批智慧新设施,推进一批智慧新应用,发展一批智慧新产业,开发一批智慧新技术,创造一个智慧新生活“五个新”的建设构想。“五个新”构成了智慧中国的完整体系,相互之间又密不可分。首先,新设施是智慧中国的基础,为新应用(面向政府)、新产业(面向企业)、新生活(面向公民)提供无所不在的网络;其次,新技术是智慧中国的支撑,为新应用、新产业、新生活提供发展动力。新应用、新产业、新生活是智慧中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建设一批智慧新设施,植好智慧中国“树根”。一是大力推进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城市大数据信息库、一批国际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推进光纤到户、无线城市、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等宽带网络工程,提升中国信息通信枢纽功能。二是加快推进国家重要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重点实施智能交通、智能港区、智能空港、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气网、智能供气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工程。 突破一批智慧新技术,养好智慧中国“树干”。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高端软件、智能终端、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共性技术,拥有一批国际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一批智慧新产业,壮大智慧中国“树枝”。培育发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一批名牌智能产品,实施企业扶大做强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智慧金融,打造网络商都;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推进生产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和节能环保应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 推进一批智慧新应用,丰满智慧中国“树叶”。大力推动政府网上行政审批,建设政府智能化办公决策平台;建设各级和各城市智能化管控中心和智能化视频监控体系,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推进城市规划和地下管线管网智能化,建立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城乡综合管理体系。 创造智慧新生活,结出智慧中国“果实”。重点推进智慧人文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人才等民生服务工程;通过建设生态环境感知监控、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工程营造智能化生活环境;推进智慧城、智慧岛、知识城等智慧示范区、智慧港、智慧乡镇、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多样化的示范样板建设,以此带动智慧中国结出丰硕的果实。 2.2智慧中国总体框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智慧中国的建设采用如下总体框架: 智慧中国空间发展路线:智慧中国的建设是从智慧示范园区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省市区建设—智慧中国建设这样一个从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全过程。 智慧中国生态系统建设愿景:智慧中国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三大部分。通过智慧中国生态系统建设,使中国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民生幸福、产业绿色、信息通衢等美好蓝图,使中国具备生态系统一般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智慧中国生态系统组成:智慧中国生态系统由产业体系和应用体系两部分组成。产业体系是供给方,应用体系是需求方,产业体系支撑应用体系运行,应用体系带动产业体系发展,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智慧中国生态系统。产业体系是供给方,主要包括智慧中国建设支柱产业和智慧中国建设带动产业两大部分。智慧中国建设支柱产业带动智慧中国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中国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支撑着智慧中国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应用体系是需求方,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几大层次。 智慧中国运行体系:智慧中国运行体系是智慧中国建设过程中规划、融资、实施、运营等全生命周期过程。 综合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准则,这些措施便于企业的建立和运营,促进上层体系的规范化发展。综合保障措施是整个智慧中国的基础,保障整个智慧中国建设的正常运行。 2.3智慧中国技术架构 感知系统:包括资源层和感知层,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乡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互联互通系统:包括网络层,实现人与人的互操作,人与物体的互操作,及物体与物体的互操作,达到城乡要素中“人—机—物”之间全面的信息联通与共享; 智能处理系统:包括中间件层、核心服务层和智慧应用服务层,整合并创新应用先进科技实现敏捷智能响应城乡生活需求,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更加宜居的城乡生活环境。 3.智慧中国应用推进体系建设 3.1应用推进的预期目标 围绕中国城乡管理、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五方面的智慧应用,建立全面立体感知、安全可靠传输、智能高效处理的智慧中国基础支撑体系,完成智慧中国各个领域应用支撑体系、专用网络、支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五年末组织完成智慧应用项目的建设。强化行政部门对城乡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公民生活,使公民出行办事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安全;服务企业发展,使企业沟通与协作更加顺畅。 3.2智慧中国的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中国建设过程凸显的问题表明,智慧中国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评促建,亟需能够全面系统、突出中国特色、权衡地区和城乡差异、促进问题解决的创建指标体系。因此,在综合比较国内外智慧国家建设现状及考虑我国信息化成熟度和区域特性等背景的基础上,广泛参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展规划,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特点,特提出创建智慧中国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智慧中国”的指标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决策和应急能力,主要体现在面向领导的决策信息服务、综合和专项应急指挥等方面;二是城市运行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市政市容、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方面;三是经济活力与产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工业运行、绿色农业、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旅游、信用等方面;四是公民素质与生活幸福指数,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养老、社区安防等方面;五是信息化统筹管理与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基础支撑平台、基础和共享信息资源、基础网络和计算存储设施、信息服务门户,以及容灾备份等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能力。这些评价指标体系也基本上涵盖了“智慧中国”的方方面面,将有力推动“智慧中国”建设全面铺开、顺利开展。 3.3智慧中国应用体系架构 智慧中国顶层架构包含一个平台、四个层次、两个保障,一个平台为应用支撑平台,四个层次为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两个保障为信息安全体系和管理机制。 图3 智慧中国应用体系架构 通过摄像机(IP Cam)、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等技术,实现信息感知,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实现信息承载和传输,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模式实现中国城乡各类应用与服务。信息安全与管理体制是以上路径顺畅实现的必要保障,智能产业与智能应用的融合创新是以上路径实现质量的关键,是智慧中国建设的精髓所在。智能产业包括网络设备、智能型消费电子、网络安全产品、新型显示等智能制造业,特色行业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平台软件、智能应用安全软件等智能软件产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文化创意、数字出版、运维、咨询等智能服务产业,以及物联网、云计算、新兴电子、数字家庭等新兴产业。智能应用主要包括感知泛在信息基础设施、城乡智能运转、经济智能创新运营、公民智能幸福生活、政府智能治理等方面。 4.智慧中国主要建设内容 4.1基础领域建设内容 智慧交通。智慧交通作为智慧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之一,城乡的发展每次进入一个快速的时代,区域的开发、城市化的进程、商业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每个变化必将对交通运输产生新的需求,交通作为国家和城市高效运转的动脉,连接着城乡的人、货及提供服务的群体的核心系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活动能力和城市的运转效率。 “智慧交通”将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到整个交通系统中,建立一个更大的时刻范围的综合交通体系。智慧交通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交通管理及出行服务系统建设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水平。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智慧交通建设是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以各大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为基础,建设和完善一个中心“城市交通信息资源中心”,两个平台“交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交通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八大部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实时监控、信号控制、交通执法、指挥调度、运营组织、信息服务”,两套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等。 通过运用智能交通技术促进建成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乡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交通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改善交通应急处理与决策能力,大幅度提高城乡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舒适、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生态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 信息化基础设施。适应向信息社会迈进的新要求,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和深化应用的新机遇,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智慧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推进传感器全面部署,扩大包括RFID感知、位置感知、视频感知网络、环境感知网络等感知监控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城市动态实时监控。 提高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效能:一是不断提高宽带网络覆盖水平,使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覆盖城乡。支持运营商建设3G、DTMB、CMMB作为“无线城市”主体网络,以WLAN作为热点区域高速接入的补充技术,全面实现无线互联网在室外全覆盖和室内深度覆盖。提高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在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要提高普及应用。二要提高宽带网使用效能,提高户均网络接入水平,使城市家庭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达到30M以上;提高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使室外网络连接的平均实际带宽水平达到5M以上。 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统筹规划和管理三网信息网络资源,支持建设以数字电视为核心、主干与接入实现三网融合的高清互动数字家庭业务商用试验网络。 建设智慧应用集成平台:建设统一的智慧应用集成平台,实现智慧管理应用的集成和感知网络的统一管控,并为智慧中国公众和产业应用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技术环境。 建设以超算中心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以超算中心为基础,建设统一的城市级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通过高速网络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云计算服务,方便实现硬件资源统一部署与维护 智慧电网。中国“智慧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个环节,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基础,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自身特征。中国“智慧电网”的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电网断面实时监测与预警,实现全国常规电能输入的总体情况实施实时监测。建立新能源及为网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对多能源供应、多能源互补以及最大化能源的利用。建立对工业企业实时用电数据收集整理系统,实现能量考核管理及能量辅助决策。建设区域一体化电能信息综合监视平台,实现对输电、新能源、储能、用电的分布式优化节能调度和可视化展示。通过向企业提供能效服务,优化供用电模式,建立虚拟能效电厂,通过节能实现项目成本回收,并为城市发展带来可持续和绿色能源公司,具有长久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4.2资源环境领域建设内容 智慧水资源。中国“智慧水资源”是利用现代化通信、物联网、遥测遥感等技术,按照“覆盖到面、监测到线、控制到点”的原则,实现水资源领域的水质水情监测、水资源管理、水利政务、饮水安全等主要业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水利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其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智慧水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各省市区安装所需的水雨情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流量测量设备、压力传感设备以及设施控制设备等,整合完善信息采集设施;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建设各省市区水资源管理云计算平台。 建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时采集区域内的各类水资源相关信息,以现代水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实时调度、优化配置;以远程控制及自动化技术为依托对区域内的工程设施进行控制操作;实时监测区域内自来水输水管线、污水和雨水排放管线、输水排水设施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渗漏、破损、淤积及设备损坏等异常情况。 建立水雨情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采集雨量、水位、水量、流量、输排水管线压力等信息,为水务部门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异常事件预警预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建立水质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在全国各江河湖泊、河港沟渠、水库、入水口,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安装各种自动水质测量设备,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并对污染超标等异常事件提供智能化预警预报。 建立饮用水取水口入侵防护系统,通过RFID、GPS、高清视频、振动光缆、高压脉冲等前端感知设备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取水口的保护,满足居民饮用水资源的绝对安全。通过中国“智慧水资源”建设,调度各省市区周边的水资源,有效提高全国水资源利用水平。 智慧环保。中国“智慧环保”指通过综合运用数字环保和物联网技术,围绕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的要求,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系统。 完善和优化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完善和优化各省市区的水、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监控设备。重点建设重金属、放射源、固废及危险品转移、尾矿库等监测监控系统,大力推进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开展环境治理设施及监测监控设备的运营服务,保障环境监测、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提升各省市区环境管理能力。 整合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建立各省市区环境信息数据库,整合所有环境信息资源和数据,建设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体系,实现管理应用、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一体化功能,提高环境数据管理、分析和利用水平,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其它平台实现方便对接。 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各省市区环境信息综合分析中心由四大分析系统构成:区域排放总量核算系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环境辅助决策系统,环境应急预测预警系统。 4.3社会民生领域建设内容 市民卡应用。建设城镇市民卡工程是一个跨部门整合类工程。以市民卡为载体形成市民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实现跨部门市民基础信息的共享互通,逐步形成覆盖城镇的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商业便民服务体系,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城镇管理模式提供有效服务。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实现城镇市民在交通、社保、卫生、门禁、公安、银行、民政、文化、旅游等部门享受全程一卡通行式服务。市民卡整合系统建设。市民卡外围系统整合是要对外围系统的网络、硬件、软件等进行建设或改造,使其与市民卡业务系统无缝衔接,为市民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市民卡管理系统建设。市民卡管理系统通过对市民卡的制作、授权、发售、监管等全过程监管实现市民卡全程管理。市民卡运营系统建设。市民卡运营系统通过对各个社会整合领域部门的综合管理,实现对市民卡在注册、支付消费、个人授权等信息与相应领域行业的企业或单位的对应系统进行验证、同步。 市民卡融合平台建设。根据城镇市民服务要求,融合现有“市民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一本通”、“96345”服务信息化社区统一平台、数字城管等现有平台,智慧城市市民融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要建设“三个平台、四个渠道”,分别是融合服务支撑平台、应用融合管理平台、服务渠道管理平台和“一卡”、“一页”、“一屏”和“一窗”四个渠道。实现一卡通行、一页联通、一屏传递、一窗展示的创新市民融合服务模式。融合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融合服务支撑平台主要是以现代服务业中各类实物交易、非实物交易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性和共性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集成创新,研发一系列标准化的、可共享的共性服务构件,最终形成集成化的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平台,来支撑五个渠道的共性服务。应用融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融合管理平台是从服务应用的层面对应用的运行进行监控、对应用的安全进行管理、对应用的接口进行预留管理、对应用的注册进行监测管理,从而保证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整体的应用正常运转。服务渠道管理平台的建设。服务渠道管理平台是对“五个一”渠道的应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服务渠道在应用层面上互相关联、与平台对接,在今后如果有更多的渠道加入,也可以在管理平台的支撑下,免去不必要的重复基础建设,直接对管理软件系统进行开发即可。“五个一”为主的服务渠道整合建设。以市民卡、市民网页、统一呼号、智能屏、市民服务窗口为主的服务渠道整合和建设,将现有的服务渠道进行详细的整合和梳理,并统一在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中,为市民提供统一的服务渠道接口。 智慧医疗建设.建设智慧医疗专网。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网络设施,满足智慧医疗专网在高并发压力下的海量数据传输,保障数据实时畅通和安全。建设智慧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基于公民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基础资源库,结合其他相关机构提取的信息,经过加工、重组为各类主题数据资源库,为全国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安全及监管、业务协同、分析决策等业务提供最全面、最科学的数据支撑。建设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规范整合全国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管单位的各类信息系统。利用云技术,建设一体化的全国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全国的医疗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信息传输等各类服务。建设卫生信息业务应用平台。提供面向全国各类用户(包括公民、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的各类应用。实时提供给临床医务人员完整的患者信息和辅助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为公民提供便捷、全程、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卫生信息惠民网站,为公民提供健康信息及健康咨询服务。 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对社区医疗、社区环保、社区家政、社区微电网等多个社区服务监管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城镇社区深化服务及全面监控。通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疗信息平台和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使“电子病历”延伸到基础医疗单位,为城镇分析居民健康状况、预测居民健康风险提供全面数据基础;建设社区内和社区边环境监测体系,包括水资源、噪声、空气、垃圾等监测体系,提供老百姓环境投诉平台,为城镇化环境问题的管理提供依据;建设统一的社区家政信息系统,对社区家政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分类和监控,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家政服务;未来智慧社区将会构建社区智能微电网,提供社区公共用电需求、智能调节社区用电分布。微电网还参与城镇智慧电网,发挥自身的作用。社区区内自治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对社区安保、社区物业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社区自身内部的服务管理体系。在智慧社区中,除目前社区已普遍建设的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周界防范与报警系统,还将增加出入口管理系统、停车管理与诱导系统、门禁系统等系统,以增加智慧社区的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智慧社区物业通过建立社区建筑、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的自动监控和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业主信息和工程文件信息集中管理和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三位一体的智能物业管理。远程抄表、基础设施自动报修、视频监控和自动预警等综合服务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社区家庭自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普及智能家居系统的建设,通过灯光控制子系统、窗帘控制子系统、背景音乐控制子系统、可视对讲和安防报警、家电控制管理等系统实现家具智能化,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 智慧文化教育建设班班通工程建设。建设技术先进的数字博物馆和数字图书馆,建立自动化管理体系和快速畅通的网络环境,开展一系列、多层次、交互式的文博多媒体资料和文献信息服务,为读者提供具备资源整合和电子导航功能的统一的检索界面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文化与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城镇文化与教育机构资源的共享、管理和统一服务。文化教育资源与教育协同管理平台、远程教育平台、教育档案系统共同构成文化教育云服务中心的主体支撑平台。教育门户整合教育资源和学习者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网上虚拟校园。通过云计算在其中的作用,大规模共享资源成为可能。平安校园建设。建设平安校园,立足于建成一个能整合多种资源、多业务、多应用的高安全性的平台,采用“灵活分控、集中监控、统筹调度”的平安校园监控运行模式。平安校园系统同时具备报警、智能分析、视频会议、安全管理等功能,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强大的“四化”综合管理平台。 4.4产业经济领域建设内容 智慧制造建设。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底层设计,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化、虚拟化、物联网技术,将大型、高端硬制造设备和遗留信息系统接入智慧制造的平台系统,多种制造模式,实现制造生产设备的动态组织、高效共享和协同运行。通过数字化制造设计,实现设计与生产的综合集成。通过PDM和ERP的集成,更好的实现产品数据及相关的信息在两个系统间往来传送.实现及时、有效地信息同步和共享。实现基于RFID的模具管理和生产线物流管理。采用基于RFID技术作为数据源的模具管理系统及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系统作业,可以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管理、评估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控制,达成运作标准化作业目的。 智能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改进和优化物流信息流程,建立科学的物流运作与服务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提高物流业务的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该平台将建设成为物流业的运作中心,集物流信息采集、在线交易、智能配送、运输过程控制与优化、货物实时跟踪、在线客户服务、资金结算、数据交换和信息发布等主要功能于一体,实现物流运作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在线客户服务。建设智慧的供应链体系与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智慧的供应链体系: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强调供应链的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首先,实现物流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其次,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最后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4.5城市管理领域建设内容 智慧政务建设。智慧政务是以城市级数据中心为载体,构架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业数据库,通过整合政府IT资源,向社会提供公共云服务。打造政府跨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内网,面向企业及公众的事务处理、事务查询等的公众服务平台;面向公务员的内部信息发布、培训教育、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使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各种终端,随时随地登录统一平台达到获取所需信息或服务。建设政务云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等新技术,通过整合、扩展、完善,建设政务云数据中心,广泛推行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应用共享服务,实现技术资源整合共享。建设政务物联网数据中心,依托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根据各部门物联网应用扩展需求,建设政府机关统一的政务物联网数据中心,为部门基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集中提供网络通信、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及系统运行服务,避免各部门分散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整合完善政务网络平台,整合各部门涉密网络,形成政府统一的涉密信息传输管理平台。大力发展内网决策指挥、办公管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各类应用。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要求,落实安全保密措施,完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责任认定体系,确保内网应用安全。 整合完善网络安全平台,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以病毒防范、漏洞管理、入侵防范、信息加密、访问控制等为重点的安全防护体系;完善以安全审计、系统监控、接入控制等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根据机关移动办公、移动执法需求,适应手持设备智能化和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规划建设移动政务安全接入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形成有线无线互为补充、安全可靠、统建统管、充分共享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智慧城管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内容为:整合现有的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新一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建立城市管理各环节全面感知、智能分析、信息共享、协同作业的统一平台,在城市公共设施精细化管控、公共安全应急预警、执法管理强化监督、环境卫生网络监测等方面,全面提升和完善城市管理功能。 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底层传感网络建设、数据平台建设、系统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及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底层传感网络建设,通过集成多种信息传感设备,构建底层传感网络。底层传感网络建设,是借助各种智能节点终端实现对监测对象的信息采集,通过传感网关将信息进行汇聚,并上传至核心网络。核心业务库建设,是指通过整合业务数据库、业务支撑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构建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包含智慧城管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主要包含业务数据、业务支撑数据、空间数据和实时数据四个部分。多业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业务逻辑功能、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的一个信息集成处理环境。是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城管应用系统建设,是指通过整合公共设施、公共安全、执法管理、环境卫生四个方面服务,来建设智慧城管应用系统。系统应用平台面向城管单位提供市政设施主动式监管;市政车辆定位跟踪、统一调度及条件管制;市政人员出勤监管、合理调配;城市环境监测、卫生质量预警;重点地界智能监管等六项服务应用。 5.智慧中国产业体系建设 5.1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智慧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培育优势领域和主导产品为核心,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与信息技术等产业,培育三网融合、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全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及生产基地和全国信息服务及服务外包基地。完善配套体系,延伸产业链,培植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5.2加快信息化与制造业的渗透发展。 推进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逐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两化融合”示范基地,“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推进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加快“两化融合”。以大型企业信息化为龙头,带动规模巨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协作能力,形成智慧中国建设有利的制造业应用体系。搭建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加快信息化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优势服务业。 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金融、外贸、税收、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等领域的普及和深化,建立大型企业电子商务购销平台和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企业和行业应用示范。健全电子商务政策法规体系,加快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保障网上交易安全。
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满足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大型物流枢纽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鼓励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应用。加快旅游、会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信息化,构建高效便捷的网上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更多阅读
重庆五大功能区定位 永业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助力建设重庆五大功能区
2013年12月19日,由农业部科教司指导、CCTV-7《科技苑》栏目主办、永业公司独家支持的“永业-2013科技大篷车下乡,农业专家田间行动”走进重庆永川,助力建设重庆五大功能区,推动永川现代农业发展。本次“科技大篷车下乡,农业专
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用云计算推动“智慧中国”建设
“智慧中国”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借助互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3G(4G)等传输网络,利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数据处理、智能决策等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乡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国家经济建设
产品和营销服务体系 品牌净水营销之企业服务体系
中国企业管理大体呈粗放式,近年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很多企业渐渐洗牌。想生存发展必须精细化管理,细致经营服务营销的口号大家喊了很多年了,但是何时能够真正得其要领,认真执行落实,实乃企业成长的关键。净水行业也在此之列,难以
河北省公益组织 完善河北省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
1.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设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公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经济结构调整
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政府在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八个领域的责任,且给出时间表,承诺到2015年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