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寐以求。
人均收入从800美元飙升到40,000美元,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无时无刻不想实现的夙愿,倘若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那简直太好了。中国能做到吗?
有先例。
这个先例是黄种人创造的。成就这一奇迹的国家就在我们旁边。
它就是日本。
1964年至1994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展现了这种爆炸式增长。日本也由此从一个标准的发展中国家,一路狂奔晋升为地球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耗费时间之短,发生变化之巨,前无古人。日本是怎么做到的?
先看数据。
1964年,日本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5,410亿日元,当年年终汇率是358.30日元兑换1美元,折合824亿美元,人均851美元。显然是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30年弹指一挥间。1994年,日本实现GDP4,900,050亿日元,当年年终汇率为99.83日元兑1美元,折合49,084亿美元,人均39,227美元(以上数据均来自日本内阁府统计局)。30年间经济总量扩张了59.6倍,年均14.6%。这个速度迄今为止无出其右。
我们来详细考察日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在59.6倍的总增长中,显然,日元升值贡献了很大一部分,从358.3:1升到99.83:1,升值幅度为3.6倍,年均4.36%。扣除汇率因素影响,总增长为59.6÷3.6=16.6倍。
这其中实际经济增长贡献了多少呢?表一是1964—199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
数据来源:日本内阁府统计局。
累积起来,30年总的实际经济增长为4.32倍,年均5.0%。再扣除这4.32倍的增长,其他因素导致的增长为16.6÷4.32=3.84倍,年均4.6%,这部分增长是哪里来的呢?
来自两个渠道。一是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货币在国内贬值;二是统计口径调整。
根据同一来源的数据,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以2000年为100),1964年为23.3,到1994年为98.6,30年间增长了4.23倍,年均4.92%。由此可见,日本的统计口径调整系数其实是负值,但幅度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打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库,我们可以看到,1999年中国实现GDP89,677亿元,当年汇率为8.28元人民币:1美元,折合10,833亿美元,人均861美元。与日本1964年的水平基本相当。
那么,我国能否用30年时间,实现由人均800美元到40,000美元的跃迁呢?本人的观点是:完全可能。不仅因为已有先例,证明这并非不可企及;而且更在于以下有利因素:
首先,经济增长率方面。2000—200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10.1%,年均增长9.3%。2005年为10.2%,今年前三个季度为10.7%。接下来面临着2008年奥运会。一般来说,奥运盛会将为举办国带来可观的“奥运红利”,日本、韩国都有前车可鉴。基于此,我们有理由预计:2005—2009年间平均增长率不会低于10%。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规划,在2020年之前,经济增长率都不会低于7%。在此,我们假设,2010—2009年增长率为7%,2020—2029年增长率为5%。如表二:
则30年累计将增长8倍以上,远超日本同期的4.32倍。
其次,汇率升值方面。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这一点类似于二战后的日元,不过人民币的情况更严重。一方面,1980—1994年,人民币汇率非正常贬值,大量经济增长被“雪藏”和“囤积”起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4年我国GDP为48,198亿元人民币,比1980年的4,609亿元增长10.5倍。然而,同期人民币汇率由1.50元:1美元“跳楼”到8.62元:1美元,下降幅度达到惊人的5.75倍。以至于换算成美元后,这14年间我国的GDP仅由3,076亿元提高到5,592亿元,增长不到82%。这5.75倍的经济增长被隐藏起来,但是并没有消失,而是“蓄积”在人民币汇率之中,未来必然要通过汇率升值逐步“释放”和“还原”出来。另一方面,不论是世界银行、联合国,还是IMF,都承认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根据2005年的数据,IMF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合理汇率应该是1.905元:1美元,比之当年年底汇率有着4.24倍的差距。此外,几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不论从内部增加国民财富、提升消费能力来看,还是从外部应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来看,人民币升值势在必然。总而言之,未来二、三十年内,人民币升值4倍以上是十分必然的,十分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通货膨胀方面。这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率很低,1999年和2002年甚至出现了负数。但回顾1980—2005年间,我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并不低,消费者价格指数(以2000年为100)从25.4提升到107.0,25年间增长了4.2倍,年均5.9%。当然,这其中有改革开放之初国人驾驭经济能力不强导致的通货过度膨胀因素。目前,我们调控经济的技巧已经娴熟。预计2000—2029年的平均通胀率将大为降低,以此前的一半计,每年为3%,那么30年累计将为经济增长贡献2.43倍。
将上述三项累积起来,未来30年我国GDP将实现增长8×4×2.43=77.7倍。由此,到2029年, GDP规模将达到惊人的数字:10,833亿×77.7=84.2万亿美元。假如届时全国人口为16亿,则人均5.26万美元,超过今天的日本甚至美国。不过也不要惊讶,我们发展人家也在发展。按照美国过去25年的发展速率(人均GDP由1980年的12,255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2,101美元,年均增长5.1%)推算,到那时,美国人均GDP将高达18.5万美元,我们仍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要知道,1994年日本人均接近40,000美元时,已经远远超过的当时的美国了(人均26,857美元)。
看来我们要在人均方面赶上美国,还得拼命去“长征”。但不论如何,未来20几年,我们一定要把这77倍的总增长拿下来,不如此,中国就不能实现历史性跨越,就不能成为“现代化”国家,就不能实现民族复兴,就不能在世界上发挥1/5人口应有的作用。
不过说来说去,我们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纳入考虑,这就是统计口径调整。日本在1964-1994年间统计口径调整为负值,意味着在早期(六七十年代)其GDP数值被夸大了,后来才冲减掉的。至于为何如此,不得而知。我国的统计数字未来调整方向如何,历来也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统计“虚报”严重,“水分”太多,早晚要“挤干水分”,也就是说GDP数字将要往小了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统计方法落后,统计技术不完善,许多产值没有纳入统计,第三产业等“漏统”较多,GDP数字应该大幅上调。究竟哪种观点对呢?很难说。但从目前官方的态度看,是在遵循往上调的趋势,也就是支持后一种观点。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对此前10多年的GDP数据进行了大调整,累积上调幅度达16.8%。与几年前意大利、印尼所做的工作相似。今年,希腊甚至一次性将其GDP上调了25%。看起来这倒是个“国际潮流”。
截止到目前,仍很难判断我国的统计口径调整将在未来20多年的GDP增长中扮演什么角色、占多大分量。但可以肯定,这方面的调整一定会存在,说不定还会再现惊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