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多年前贫富差别很小,是“共同贫穷”。现在国民在总体上富裕些了,但贫富不均,差别过大。几个社会机构的调查结果不太一样,有说基尼系数0.4的,有说0.46的。即便按照最乐观的调查结论,中国的贫富差别程度也几乎超过了所有欧、美、日国家。
破产企业的工人自然得下岗。经营良好的企业,职工下岗的也不少,“退休”不是提前几年,而是十几年、二十余年。内退后不仅没有收入,还得从微薄的一次性补偿金中拿出一些交养老统筹、医疗统筹。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以千万计,连过去的“天之骄子”大学生也成百万地加入失业大军。越是贫困的家庭,子女失业的越多,所从事工作收入也越低。在拔地而起的栋栋高楼下,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后,贫困国民的困境被忽视。在精心设计的官方统计中,贫困人口数量被大大低估。
大城市户均年收入3万-4万元,但那是统计学上的平均数字。在大城市户年收入少于10000元的家庭,在中小城市和经济不太发达的大城市户年收入少于5000元的家庭,至少占20%。大城市较便宜的住房,价格也在每平方米2000-4000元,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14万-28万元。低收入家庭不吃不喝也得二、三十年才能攒够买房钱。低收入家庭那点钱仅够勉强度日,基本没有积蓄,哪来买房钱?多数中小 城市房价低一些,但是居民收入更低。
按现在的房价,别说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就是中等偏下的国民买房也是过重的负担。中等偏下群体大约占城市居民30%左右,一亿多人,其中有些人买了房子,但是严重限制了其他方面的正常消费,产生很多负作用。许多中等偏下收入居民为此宁可住在极为狭小的房子里,住在危房、缺乏基本市政设施的房子里,不敢轻言买房。
然而房价还在涨。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房价不仅今天涨,以后也得涨,作为一种趋势大概得持续半个世纪。不管是谁都控制不住房价,暂时控制住了,过后涨得更快。把低收入国民住房寄托在控制房价上,出发点可能不坏,但是不现实。
必须换一个思路。
中等以上收入国民的住房问题可以靠市场解决,政府把市场规范、调控好了,他们的住房需求基本就满足了。低收入国民和相当部分的中等偏下收入国民的住房问题,主要不能靠市场,得靠政府提供福利性住房。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基本都是这样做的。
中国从政府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幡然省悟”,对市场虔诚至极。前界政府什么都想通过市场解决,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想着建设“好的”市场,不认为市场在有些领域会失灵。前些年在教育、医疗等领域都是这样,造成的问题众所周知,好在现界政府已考虑在完善市场的同时,还要在市场之外、市场之上想些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