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曾京剧名段欣赏 本心霜后香,何人曾欣赏?



     《牟宜之传》,展现“骑侠式革命纵横家”的悲剧一生:

  “国士”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司马迁释义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但用它来评价一位20世纪未曾任职高位、屡受打压的共产党人,是否合适?

  《国士—牟宜之传》一书的作者清秋子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品德高尚之人,能够担当大任之人,值得信赖之人,这就是国士。牟宜之一生虽然没有担任过很高的职务,但是他的品德我认为堪称国士。”

  为牟宜之写传前,清秋子为多年好友牟广丰(牟宜之之子)的兄长牟敦康写了一本传记,正因于此,清秋子接触到了大量有关牟宜之的资料。2011年年底,《寻找牟敦康》出版之后,牟广丰向清秋子提出,请他为牟宜之写传。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清秋子相继实地踏查了牟宜之生活过的几个重要地方:北京、日照、山东临沂老区、吉林临江战争旧地及“流放地”齐齐哈尔。随后埋头写作。在此之前,2009年出版的《牟宜之诗》已经引起较大反响—如果说,诗集令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位湮没在岁月河流里的悲剧性人物,这本《国士:牟宜之传》则意在让更多人了解牟宜之所担悲剧之缘由。

  策反专家

  牟宜之出生于山东日照,1925年即加入共青团。牟宜之最初的人生道路中,其姨夫丁惟汾影响深远。

  丁惟汾,同盟会创始人,受孙中山器重,历任国民党要职。1930年代,曾先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及监察院副院长,但他并非蒋介石嫡系,后无心恋栈政坛,转而精研学术。

  丁惟汾在国学方面造诣不小,著有《诘雅堂丛集》六种及《尔雅古音表》、《方言译》、《俚语证古》等重要作品。丁、牟两家在山东日照是两大旺族,牟宜之与丁惟汾又有亲缘关系,牟宜之幼年时常到丁家做客。牟宜之日后东渡日本留学、在《山东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被任命为山东乐陵县长,都和这位姨夫有关。

  由于家族关系,牟宜之在国民党中拥有广泛人脉,深受国民党元老张继器重。但后来,这位与国民党高层有亲密关系的革命青年,担起了内部策反国民党之任。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王学泰曾评价:“‘统战’‘策反’‘文宣’,被毛主席视为取得政权的‘法宝’,对于牟宜之来说尤其在行……他极大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被同志们称‘骑侠式革命纵横家’。他曾深入虎穴,策反过山东两大股伪军;解放战争中,他担任辽东军区的敌工部长、联络部长,都是负责策反与统战的。”

  “天生”右派?

  牟宜之的家庭背景,是其早期工作中的优势,却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不被重用的原因之一。

  康生就说:“就凭牟宜之在国民党内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也是右派。”不过,真正导致其悲剧性后半生的,还是他的本真性格。“中国就是人情社会,大家生活在人情网中,谁特立独行,谁就碰壁。你对不公不义的事情发表意见,就会被孤立。人们可以高喊口号,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又不敢做相反的事情,这是常见的。牟宜之作为一代受传统观念影响很深的知识分子,言行一致,这就导致他在具体的问题上依然坚持原则,宁折不弯,不委曲求全,他的命运跟他的个性有关系。”清秋子认为。

  按理,牟宜之擅长敌后工作,本应相当谨慎,但其性格却又属直言不讳的一类。在他1942年所写的《牟宜之详细履略及反省检讨》中曾提到,“我家先代是明朝的东林党,颇重气节”。东林党是晚明政坛一大势力,自命清流,敢于直谏。清秋子认为,从这一方面可找到牟宜之后半生遭受打击的缘由。《国士》一书,这点上着墨极多。

  1957年,牟宜之在“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之后被发配到黑龙江齐齐哈尔下放 “劳改”。 1958 年,牟宜之被开除党籍。1974年,邓小平批示牟宜之回关内休养。1975年,牟宜之携带邓小平的亲笔批复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山东,希望得到安置,却遭遇了生命里的最后一击。

  4月初,在济南的山东宾馆等待地方领导回复时,牟宜之与中央特赦的一批在押战犯在宾馆走廊里不期而遇,其中几位正是他当年亲自审讯、处理过的手下败将。这些被释放人员谈起自己的待遇都很满意:“回归了人民的队伍,在宾馆免费吃住,赴地方参观,地方主要负责人出面宴请、恳谈,从优安排工作与生活……”对比自己境况,牟宜之愕然。

  同年4月中旬,牟宜之突发中风。4月29日下午2时辞世,仍为“右派”。1979年,终得平反。

 李和曾京剧名段欣赏 本心霜后香,何人曾欣赏?
  唯一一次退缩为女儿

  时代周报:你对牟宜之的诗评价很高,甚至几次提到了李白、杜甫。

  清秋子:对。我不是诗词方面的专家,所以没说他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但我确实研究过盛唐以后一些名家的诗,我觉得牟宜之在诗句上表现出来的气概、气象,那种绝不屈服的决然态度,是宋代以后很少有的。

  我特别拿龚自珍的诗跟他作了比较,因为印象中龚自珍写得很激烈,但看完之后,我觉得境界方面还是没有牟宜之那么高,龚自珍毕竟是清代诗人,有文字狱的束缚,不敢说。

  我觉得牟宜之向往李、杜那样的高度,不是随便写写而已。虽然当时他没有公开发表,但他说得很直接。如果当时有人在纸面上如实记录心情,那“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就可以发表出来,但基本没有,很多很多的想法都是在后来的回忆录和反思文学中写出来的,没有当时写的—从这个角度讲,牟宜之的胆量是空前的。

  时代周报:牟宜之是理想主义代表,有人批评这种理想主义,认为这是他的悲剧根源。但你欣赏他的这种理想主义。

  清秋子:对。我理解他当时为什么那样做。第一,一个热血青年,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很容易作出这种选择,不难理解;第二,因为那个时代有什么局限或者出了什么问题,就完全否定理想主义,这就又陷入逻辑矛盾了。现在的人否定理想主义,否定革命,但是又呼唤要改变什么东西,那么,谁跟你走、谁听你的?他(牟宜之)的动机是不能否认的。他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

  他把理想坚持到底了,把理想外化为了实践,到死都没有改变理想主义者的本色。他这辈子唯一退缩的一件事是子女问题,女儿写了封信“低头”,他看都不看就签了字,因为考虑到儿女的前途。

  时代周报:有学者存在异议,认为牟宜之本身并没有达到“国士”高度,但你却从这个角度对他做出了评价。

  清秋子:这不是苛求人吗?他多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当时形势太严峻了。我现在这样说没有人听,但所有批判他的人不都有一个红色的青年期吗?经过上世纪80年代、重建了自己的信仰系统之后,现在又转过来指责牟宜之,这是苛求前人。

  80后出生时已是改革开放年代,没受多少“文革”影响,我相信;但四十五岁以上的人不可能没有受过“文革”影响,文化土壤不可能中断。这样苛责上一代人,本身就带有“文革”痕迹。

  “文化大革命”那几年,不是说光拥护革命就没事了,稍微和主流有点不一致,就会受到怀疑、追究,更何况牟宜之这么全面地否定(“文革”)。他写诗的时候,你们难道不是在写歌颂毛主席、批判刘少奇的东西吗?我太清楚了,我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知道要达到牟宜之这个程度,要多么彻底、要有多大胆量。

  时代周报:牟宜之最后对自己一生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清秋子:我认为他的信念最终崩溃了。他认为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做错什么,为民族和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但晚年是这种结局,他完全不能理解。当年,他肯定是对这个事业抱有一种崇高信仰,才会抛家舍业地投身进来。过去他是一个富家公子,把财产都捐出去了,贫穷了一辈子。他的儿子说他连顿好饭都没吃过,他当然想不通。他知道原因在哪里,他心里已经很清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350.html

更多阅读

越剧名剧欣赏 越剧名段欣赏连唱剧

经典越剧,优美唱腔,让你有视与听的双重享受,让喜欢越剧的朋友过足越剧瘾。    欢迎走进《戏苑》  让你我一起来感受一些经典的地方戏,希望朋友们喜欢。今天奉献给大家的是经典越剧,《百部 “越剧” 全剧、名段欣赏》  。越剧是中

秦腔戏曲名段欣赏100个 陕西秦腔戏曲大全本戏

秦腔《帝王珠》天水麦积剧团秦腔【华县农村】秦腔演唱秦腔【火焰驹】梅花奖得主候红琴出演上秦腔【会兄】全本珍藏版秦腔【张古董借妻】全本秦腔【苏三起解花厅相会】全本-主演张宁秦腔【八件衣】全本(甘肃谭建勋)出演秦腔《红月亮》

京剧曲库 京剧名段欣赏

中国戏剧网 京剧曲库-免费提供京剧选段,京剧名段下载,京剧mp3下载,京剧视频! 分享到:QQ空间微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好友京剧 评剧 晋剧 豫剧 曲剧 越剧 川剧 沪剧 粤剧 昆曲 秦腔 梆子 话剧 黄梅戏 皮影戏 二人转女起解听老伯他说是冤枉

声明:《李和曾京剧名段欣赏 本心霜后香,何人曾欣赏?》为网友隔纱相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