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杂记之一: 最不稳定的“总编辑” 文/兰马aihuau.com

时有友人问我:“总编辑,为何物?” 我总反问道:“你认为何物,其总编辑则为何物。” 其实,我一直企图寻觅一个确切的答案,最好像类似“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愚蠢却又聪明之极的非问非答的外交似的辞令,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年龄不大,却做了三家杂志社的总(主)编辑。自做境外电玩杂志主编始,接着则是具有中英双语的高尔夫杂志总编辑,然后到今年做一家地方性所谓时尚杂志总编辑,中间还全权负责一份上市企业的内刊,尽管对外称呼是编辑部主任,做的却是总编辑的事情,可谓是资深总编辑了,但我年龄尚未进而立之列。在中国编辑事业上,难以找到第二个,如此与其说“早成名”,还不如说有些“滥竽充数”之嫌疑。不过,不管如何说说道儿,但我毕竟还是做了四种杂志的总编辑,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对于我而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知道,在我未来的编辑生涯中,这也许就是以后成为最优秀总编辑的最宝贵的赖以成长与成功的土壤。 一旦夜深人静,在写不出好诗的夜晚,尤其是明月当空,我就像一截会思考的木桩,静静回忆我的总编辑岁月,所得所失,宠辱之间,颇有感叹,可仍然难以给“总编辑”以确切答案,甚是苦闷,只好继续作冥想状,独自一人渐入梦境,拜庄公为师,求其要领。 近日,友人寄来一书,美其名曰《最“危险”的总编辑》。作者为本.布莱德利,美国著名报人,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于1968年至1991年间担任《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在此期间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现担任《华盛顿邮报》集团副总裁。此厮是我最钦佩的总编辑,曾经做梦也想去美国,到《华盛顿邮报》供职三年五载,以便得以正传,回国后便可成为最牛逼的总编辑,现在还一直在办公室做着同一样的梦。我不怕这样的梦醒过来了,而是害怕醒过来以后,再也梦不到这样的梦了。 本·布莱德利是幸运的,而我也是幸运的。本·布莱德利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危险的总编辑”,而我是个“最安全”的总编辑。他是二战后美国新闻史的标本,顽强地活在当下和历史里头,而我在中国编辑史上现在什么也不是,只是卑微的活在当下。他接受了约翰·肯尼迪和鲍比·肯尼迪的友情,也承受了他们遇刺后的伤悲;他接受了约翰逊和尼克松的嫉恨,也接受了因为五角大楼文件而一败涂地于《纽约时报》,但他最终将尼克松赶下总统宝座……而我还没有接受也不可能接受到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友情,更不能将哪一个部省级污点高官打入监狱。本·布莱德利是一个美国新闻的传奇,世界新闻界最令人神往的一个传说,几乎没有人可以跨越他的高度,但却是我们新闻界学习的楷模。 看完本·布莱德利的自传,似乎心灵开了窍,本·布莱德利是“最危险”的总编辑,而我不到三十岁竟做过四家杂志总编辑,岂不是“最不稳定,职业最没安全感”的总编辑吗? 如果友人再向我问起:“总编辑为何物?” 那么我会果断地回答道:“总编辑是最不稳定的一个职业,有我为证!” 若其再追问,我则再回答道:“请看本·布莱德利的自传——《最“危险”的总编辑》”。 我,最不稳定的“总编辑”,终于找到了可以回答的答案。感谢本·布莱德利,使我更加坚信——“最危险”的也就是最安全的,同样我还坚信——“最不稳定”的就是最稳定的。我仍然还存在,仍然还做着那个梦,希望就会不远的前面,像耶酥一样,想看见光,就出现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