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企业老总的观念里,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的老板,一提起塑品牌,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我要准备多少“钱”,企业能否承受的了,能否做一个投入产出比,具体回报有多少,风险又多高?
品牌不知不觉间跟“大把大把的烧钱”,“央视猛砸广告”一些“阔主”的烧包行为画上了等号。这时候,我们这些搞营销的,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正襟危坐,摆出一幅苦口婆心、誓与品牌共存亡的死乞白赖的德行,给这些老总们大讲特讲品牌对企业发展是如何如何重要,如何打造品牌云云,“给老板洗脑”。
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是老板们表面点头哈腰,觉得你说的是,有道理,当面表示一定虚心学习,请教,但一转身,背地里照你做的没有几个,这些人是谨慎的,但是他们的企业一如他们的性格,平静的如一潭死水。
当然一个也没有不敢说,有些人还真说不定就提了钱袋子,袖子一撩,“老子拼了”,这样做的不少还就成了,那些天天往央视里开宝马的“阔主”哪个不是抱着殊死一博的决心,至少抱着极高的“期望”,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中国的国情还不止这些,要想在中国做出点事,你还真得补补这趟课。
打肿脸充胖子 该打还得打
中国人为什么崇洋媚外,因为连老外都说印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代表着低劣,那我们就更加妄自菲薄了。况且人家老外的东西品质还就真是好,别的不说,要不人家一块表能卖那么贵,一万年差不了一秒(劳力士)?要不人家的皮带加了个鳄鱼就能卖上上千元,而且买的人还心甘情愿。
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的逻辑,品牌的东西虽然贵点但是质量有保证,有品位,说白了就是有面子,北京话叫有“派”,不丢“分”。
再看中国商人的逻辑,国外的哪个名牌不是携了巨额资本到中国投广告,砸市场,砸得消费者是昏头转向,乖乖听他的,远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万宝路不说,就说今天的A.O.史密斯热水器,凭着一句“你也想用半个世纪”一举征服了中国人的“质量意识”,销量猛增,其中国区总监更荣获了2006年中国商业评选的一个什么什么创新奖,此人上台主持人问其作了那些工作,让史密斯突然有这么大的变化,答曰:做广告。
这就是中国的“营销”,所以今天,我们要是还以为中国商人的骨子里还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那就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商人自然学会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不想打也还得打。打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打广告,打知名度,打品牌。名声一响,黄金万两,营销不就是广告吗?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营销可不是广告这么简单,产品质量、服务、终端、渠道、品牌、价格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才能成功。但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所以说,广告要打还得打,但千万记住了,广告不是万能的,该出手时才出手,一击必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