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MBA突然在中国火了起来。拥有MBA的人在市场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创造了一个个商业领袖的神话,仿佛谁拥有了MBA谁就拥有了辉煌的未来。在这之后,EMBA在全球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大批追随者。EMBA教育除了昂贵的学费外,作为非脱产性教育,学员在学习的同时,要继续公司的管理,在平时工作的基础上,每月集中几天时间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但这并不代表EMBA的学习会轻松。相反,EMBA学员要在2年的周末时间完成十几门基础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考评以及毕业专题项目报考。因此,对于已经开始EMBA学习或正打算学习EMBA的管理者来说,就读之前需要有一个规划,需要扪心自问∶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达到这一目标?实战经验是否具备?是否到了需要重新架构系统理论的时候?aihuau.com 为什么读EMBA?与国外知名商学院合作、有业界最著名的教授上课、与商界名流做同学……这些EMBA学员常常被称为商界的贵族。当然,不菲的付出也往往会带来高额的回报。晋升、涨薪、拓宽职业道路以及获得宝贵的“校友圈”,都是他们所看重的。突围∶打破瓶颈。工作5年,依然是销售主管的位置,看着别人能力并不比自己强,但升得就是比自己快,学历背景就是他们重要的筹码。攻读EMBA既可以接受更广博、更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改善思维方式,增强从整体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借助背景获得提升,突破发展的瓶颈,两全其美。拓展∶编织人网。知识可能淘汰,人际关系网络却是一笔隐形的财富。EMBA是精英群聚的场所,不同文化的碰撞、知识的借鉴、天南地北的人际资源,你的未来可能就是通过现在的同学而获得的巨大的发展契机。高额的学费、老总级的学员,在EMBA的学员中偶尔碰到xx榜上出现的富豪也不足为奇。因此,EMBA的人脉价值也是吸引学员的重要原因。同时,成为这个圈子中的一员,还能帮助这些学员摆脱在商业思考上的孤独感,找到真正的思考伙伴。

谁适合读EMBA?在北美,EMBA是主管一级向部门经理一级跃升的阶梯,EMBA则是从中层管理者向高层管理者跃进时的学习。与MBA不同的是,EMBA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各校可以自行决定招生考试录取办法、培养方案、办学模式。那么,哪些人更适合读EMBA呢?能力的断档∶“工作时间够长,工作经验也积累了不少,但是伴随着公司的扩张,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单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了。”一位来自外企的学员说,“但是上课时学到的理论对我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很大,每上完一堂课我都可以直接运用到工作中去。”因此,EMBA适合那些系统知识不够,目前对公司管理力不从心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缺少全球化视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竞争也逐步纳入到全球化的竞争体系中,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从本土市场拼杀出来的企业管理者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全球化竞争力不足。中国加入WTO后,外资纷纷进入,“如果继续以本土化的优势自居,无疑会落人之后,所以我必须加强对国际化的市场规律的了解。”私企老总LEO说。而借鉴国外运作模式的EMBA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实战经验丰富∶事实上,一些工作年限与管理经验有限,希望以背景提高自己的人并不适合读EMBA,这项课程不会做到对管理知识的全面涉及。相对于MBA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EMBA更注重建立在企业管理实务上的讨论。如果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基础,那么EMBA的学习将让你进入不知所云的境地。“我发现和我这种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学生比,他们上课的时候会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并且观点比我们更实际和深入,老师给的作业也做得更好。”一位学员这样评价那些来自企业管理层的同学。而自身的资历和经验,也是院方招收EMBA学员所看重的一点。 读EMBA,准备好了吗?听不完的电话、签不完的字、开不完的会……事实上,身为企业管理层,大部分人并没有大把时间和精力专门去学习,但既然确定了目标,就应当尽量为自己营造出最好的学习氛围。科学地衡量金钱、精力、时间与学习的关系,才能收到最大的回报。当然,前提是绝不能以放弃健康作代价。金钱后盾∶攻读EMBA的明显优势是,学员可以边学习边赚钱;而且,多数学员的学费都会得到雇主的全部或部分资助。但尽管如此,每天近3000元的费用仍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担负的,而其高额的学费也是EMBA引人眼球而又望而止步的原因,因此,在做好上学规划的同时,也应当审视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时间准备∶2年的时间完成十几门课程也许都会觉得正常,但如果需要将这个时间浓缩在2年的周末时间呢?所以,你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包括私人生活、工作业务与学习之间的平衡,正处在事业发展期的女性管理者尤应注意。对于常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的市场营销部门而言,做好预备方案、放手让下属去做,都是一些值得学习的小技巧。不可否认,EMBA的光环与EMBA相比要光辉和灿烂很多,但是其付出与要求同样也不菲。作为一个理性的职业人,应该认真分析、准确判断是否合适自己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