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不相称的,将近三十年10%的经济增长本应该带来农业人口的大规模减少,然而却没有,只是从80%降到60%多,仅仅降了十几个百分点。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开始到90年代也将近是三十年10%的经济增长,农业人口却从80%多降到10%多,降了整整70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有整体上的体制原因,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阻碍。
由于我国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人口的合理流动,不仅延缓了城市化进程,还加剧了财富分配的不公,使农村和西部不能很好地分享经济改革的成果,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很显然,在我国目前制度约束条件下,要根本解决上述问题,改革户籍制度和实行“购房入户”政策是最有效和可行的办法。
“购房入户”,即买房后就可以申请迁入当地户口。一些城市曾经都以积极的态度试点过“购房入户”政策,但最后又纷纷取消了这项政策。为什么各个城市最初的积极性很高,而后又取消了“购房入户”政策的推行呢。“购房入户”政策必然推高当地房价和土地拍卖价格,可以迅速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各试点城市最初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但是,当试点推行一段时间后,因为试点是个别城市的试点,这就导致四面八方的人员向试点城市涌入,从而在进一步推高当地房价的同时,政府在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也大大提高。房价过快上涨必然导致原有城市普通居民的怨声载道,福利支出的提高却又是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当地政府不想承担的,于是当地政府在捞了一把之后,便借口民众怨言取消“购房入户”政策的试点。
本来,政府可以把因房价和土地拍卖价格上涨多出来的财政收入转移到福利支出方面,从而改善和提高普通民众的福利水平,使“购房入户”政策得到良性循环。另外,如果“购房入户”政策能够普遍推行的话,就可以分流进入试点城市的人口,从而缓解试点城市的压力,这将进一步使“购房入户”政策得到良性循环。所以,“购房入户”政策在个别城市进行试点难免要落下流产的下场。
其实,“购房入户”政策不只是惠及农民,还惠及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因为购房入户政策可以让你重新选择你喜欢和适合你的城市居住,并真正在这座城市获得归属感。所以,“购房入户”政策并不是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是我国某些政府官员缺乏解决问题的远见,不想推行因“购房入户”而带来的配套政策。本来,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并不是我国长久形成的国情,而是1958年因计划经济的推行而实施的一项政策,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它确实没有存在的充分理由。
购房入户政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福祉是显然的,它的正确与否不是通过急功近利的试点方式可以求证的,所以试点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政府不应该陷入试点的怪圈。购房入户政策的推行需要的是改革的远见、魄力和勇气,但愿我国政府不要再在这项政策上犹豫不决,尽早在全国铺开和实行,以便更快更好地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