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发展有感 德国经济发展与德国文化



德国人的品质热爱的是勤劳,秩序、检约和节制,他们对于研究工业,对于各种事业富有忍耐与不屈不饶精神,有诚恳的力求改进的精神,相当地有道德心与审慎周详的态度。在别的国家,高度的精神文化总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来的,而德则情况相反,它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事前智力发展的结果。[1]

——李斯特

文化基础

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谈及德国文化人们会想到贝多芬的音乐,歌德的诗歌,马克思的哲学,普朗克的“量子论”,同时也会想到纳粹的  字旗。一方面是宏大,缜密而抽象的思辨体系,另一方面支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计划最周密的种族灭绝行动;一方面是充满瑰丽想象,旖旎情思和广博厚重的爱之诗,另一方面却是残酷的集中营和毒气室;一方面是崇高优美,触人灵魂的音乐,另一方面却是焚尸炉的臭味和万能人坑的死寂。[2](卞谦,1999,第1页)德文化正是由这种极端的矛盾和极度的不协构成。当数千年前还在北方漫游的德国蛮人遥望见鲜花盛开的西西里,沉睡在地中海阳光明媚的普罗旺斯时,心中充满了渴求和痛苦。这种渴求成为根植于德意志民族性格的一深刻内在因素。德国的统治者曾企图用它来实现征服世界的梦想,而德国德意志民族却将它升华为社会精神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带着历史的厚重,深沉与狂迷,造就了德国人博大,精深,严谨,创新的思维模式,这些都是科学创造不可或缺的因素,从而为德国当代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后,在德国等待经济发展时,德国正是顺应了科技时代发展的需要,将铁一般的军纪转变成了遵守秩序,讲究效率,严谨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将其对音乐、诗歌、哲学的非凡创造力转变成了科技的创新,推动了德国文化朝着科技文化的主流发展,才有力的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腾飞,使其在战后的一片废墟上一跃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大国

工业强国的崛起与科技文化

根植于普鲁士传统的民族素养和文化素养成为德国工业惊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德意志民族不受传统惰性的干扰,并能有效的利用英﹑法﹑美的最先进发明,并且将其转化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再加上国内大力投资的科研项目,使工业生产发挥了惊人的高效率,显示了一个民族的学习力﹑研究力和创造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德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分不开的。经济的增长无疑是架在劳动、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的四个轮子上。但是国家不同;车轮可能会大不相同,有些国家对这几个车轮的组合使用要比另一些国家有效得多。[3](萨缪尔森,1999,第170页)我们先来看看工业国家总体的增长模式,如表1。

表1      16个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模式(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Angus Madison, phases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Oxfor,1982), updated by authors from date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other publications.

表1反映了上一个世纪,主要高收入的工业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的经济增长迅速,我们可以看到产出的增长快于投入的劳动力的增长,以发展最慢与发展最快的两个相邻时期对比为例,1913-1950年的GDP与劳动力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和0.8%,到1950-1973年,劳动力同比于上一时期仅增长了0.2%为1.0% ,但GDP却增加了3个百分点,上升到4.9%,反映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是增加的,我们再来看表2:

表2   五个富裕国家平均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

资料来源[4]:奥利维尔·布兰查德,2002,第282页。

从表二中我们看到,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1950-1973年),人均产出增长率4.9%居西方各国之首,其技术进步率仅次于日本为5.6%,超过了英、美分别为3.3和3个百分点。早在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当人们提到要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时,一定会说“到德国去!”。到二战前德国科学家获得了45个物理学诺贝尔奖中的10个,荣获40个化学诺贝尔奖16个。1931-1940年的10年间,德国科学家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人数点总数的29%,比美国高出3个百分点,远超英法。二战后,1945-197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奖的也达12人,德国的科技界可谓人才辈出,群星闪耀。[2](卞谦,1999,第207页)。

所以综合表1与表2,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国经济以异常快的速度发展是因为有更高的技术进步率而不是更快的资本积累。由此,在战后德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即以科技文化为其文化发展主流的条件下,科技进步因素成为德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在以往的生产函数中(Y=T(K,L)),都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如果我们把产出看作经济中产生出来的产品所提供的潜在服务的集合,那么在即定的资本和劳动下,技术进步就是引起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4](奥利维尔·布兰查德,2002,第271页)。美国经济学家库滋涅茨也曾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国民产值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与研究进行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中探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他的一重要结论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当代经济高比率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5](高鸿业主编,2000,第661页)而德国恰恰相有着过于别国的科技文化存量,推动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我们把技术水平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时,生产函数可写为:

Y=F(K,L,A)     ①

该式表明产出依赖于资本(K),劳动(L)和技术水平(A)。在即定资本和劳动量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带来产出的增长,我们还可以将①式写为:

Y=F(K,AL)         ②

其中AL为有效劳动,②式说明产出由资本以及有效劳动决定,但是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在即定的技术条件下,由资本增加带来的产出增加是递减的,且还可能为负,如图1:

我们可以先假设规模不变,对于即定技术水平(A),如果劳动量和资本同时增加一倍,则产出也增加一倍,即:

 2Y=F(2K,2AL)

若对于任意数 x,则:

xY=F(xK,xAL)

为了得到单位有效工人产和和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之间的关系式,我们令x=1/AL,即得:Y/AL=F(K/AL,1),可写成函数式:

          ③

其中Y/AL为单位有效工人产出,K/AL为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③式表明在即定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当且仅当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的增长,单位有效工人产出才会增长,但是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看,此时的产出增加速度是递减的。如图2:

 

 

 

 

 

 

 


             

 


 

图2,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出动态变化

从长期来看,如图2所示,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出收敛于常数((K/AL)*和(Y/AL)*),由于资本报酬递减,所以资本必须比产出增长得还要更快,经济必须将产出中越来越大的比例用于资本积累,在某个点上,再也没有产出用于资本积累,增长也就停止。因此,在稳态下,单位工人的平均产出以等于技术进步率的速度在增长。[4](奥利维尔·布兰查德,2002,第274页)而从上一节的表2中,我们也可以看出:(1)从1950年到1973年的人均产出的高增长期,是源于较快的技术进步,而不是异常高的资本积累。(2)从1973年以后,人均产出增长趋缓是因为技术进步率的降低,而不是异常低的资本积累。其中德国就是典型。

德意志的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被德国人称之为“进步的中枢神经”,可见德国人对其重视的程度,也正是如此,推动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科技进步事业主要体现在:

 德国经济发展有感 德国经济发展与德国文化

1.完善的科研体制与投资机制。德国有多种多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并且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遍布世界各地。从60年代起,德国科研经费年增长率为15%,居西方国家之冠。科技人员队伍也不断扩大,1975年时就达到30万人,平均每一成人中就有49名科研人员。[2]数据来源(卞谦,1999,第210页)如表3所示,德国的科研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63年1.4%持续上升到1989年的2.9%, 翻了两番多,居世界首位。

研究与开发支出与GDP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4](奥利维尔·布兰查德,2002,第280页)

2.重视引进普于创新。德国十分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是西方国家中最大的“专利许可证”进口国之一。从1950-1973年,用于进口的专利许可证经费支出增长74倍,即从2,300万马克上升到16.54亿马克。1951年从国外引进专列9,757项;1969年激增到33,532项。[2]数据来源(卞谦,1999,第211页)。先进技术的大量引进,促进了德国设备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使工来部门较快实现了“生产合理化”和现代化。但德国人引进并非模仿“原本”,而是经过一定的措施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3.高科技的创新与发明。1986-1988年,德                   

国出口产品创新发明率

从30%上升到38%,出                   图3  专利申请的国际比较                口产品中36%属于高科      资料来源:[6](斯蒂格利茨stiglitz J·E,2000,第807页)技产品。由于从高科技中尝到甜头联邦政府1987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科技性产品”的小组。1989年高科技出口产品比率上升到54%,其中11%属于尖端技术发明,43%属于现有技术再改变。数据来源(卞谦,1999,第212页)从图3所示,我们就能看到德国的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日本,且远远超过美国。德国推动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表在以下四个方面:(1)调整政策,促进高技术研究与开发。(2)突出重点,制定新的开发计划。(3)筹措风险资本,鼓励高技术投资。(4)兴建“新技创业者中心”。

4、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德国一再创造经济奇迹和科技奇迹,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文化教育事业始终位居世界文明大国的前列。在德国有233所高等学校,其中综合性在学40所,理工科学院15所,军事学院2所,综合性学院8所,师范学院14所,艺术不院25所,神学院11所,高等专科学校118所,而且大部分都是免学费的。在校大学生数每万人口中占166,科学家和工程师每万人口中占178法国外的留学生1987年有2.5万,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位居榜首;进入德国的外国流学生1987年是8.1万,居世界第三位;对于只有6000多万人口的国家而言,上述数据意味着每一位德国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比其它国家要大得多,同时也为其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数据来源(卞谦,1999,第217页)    

在上述各方面表面数据的背后,自然是德意志人民很高的科技文化素养,这种素养成为一个国家生产力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战争和武力可以推毁工厂,矿山,城市,但是却不能损伤或拔除深深潜入生产力中的科技文化素养。只要有雨露和阳光,它就能在废墟上长出绿茵,创造出人间奇迹。这也是今天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历史学界对所谓“德国奇迹”所能找到的最为满意的答案。

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经济经过了大起大落,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创统一以来的最高记录。然而2001年受到世界经济总体下滑的影响,德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为0.6%。进入2002年后,经济陷入几乎停滞的状态,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9842亿欧元,同比增长 0.2%,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国内设备是建筑投资下降,企业库存减少等,可以说也口是德国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7](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3-2004,第118页)然而,德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其经济支柱的工业产品。2001年德国工业总产值为4472.9亿欧元,占GDP的22.5%并占出口总额的86%,销售额在经济总体下滑的趋势下仍同比增长2.8%,为13438亿欧元,其中1/3(4975亿欧元)销往海外。[7](世界经济年鉴编委会,2003-2004年,第119页)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德国工业的发展不适采取资本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仍要依靠其占有优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德国工人工资偏高,劳动时间短,假期长,外商不愿到德国投资,因此德国国内也不能依靠劳动密集的优势发展工业。

2.德国国内资本有外流的情况。

3.从美国和欧盟的资本流动来看,目前欧盟尚能以2%的利率对美国1%的利率获得优势。但国际资本的流动要考虑到风险的存在。欧盟东扩,机构的庞大又导致边际报酬递减,风险增加。

4.美国的加息预期越来越强烈。

因此,在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增长递减的情况下,德国的经济复苏重点还应放在科技存量的增加上。并且,当今世界以高科技产业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方向是大势所趋,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德国有望凭借其特有的科技文化优势,实现经济的再度发展,而且德国作为占欧洲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它的发展还能带动欧洲经济的复苏。

 

参考文献:

[1]http://www.nousland.net /data /List.htm,2004.2.15.

[2]卞谦,理性与狂迷——二十世纪德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4

[3](美)萨缪尔森(samulson),(美)诺德豪斯(Nordhaus)宏观经济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4](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国际版)。

[5]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版。

[6](美)斯蒂格利茨(stiglitz J·E)经济学(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经济科学译从)第2版。

[7]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德国》/《世界经济年鉴》,2003-2004年卷。

 

German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German culture                                                            Cao Yu-jing

Abstract Starting with Germans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e major impetus of Germans booming economy, that is,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It also analyse the notable influences of the advancing technology and culture have upon its economy growth by using Economy Growth Theory。

Key words   German culture; science progresses;Industry country;Economy growth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2822.html

更多阅读

韩国 南朝鲜 苏联与南朝鲜经贸关系的发展与我省对策

    近年来,苏联与南朝鲜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方兴未艾,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与南朝鲜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与急剧变化,对我国特别是黑龙江省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就苏联与南朝鲜经贸关系的发展现

飞凡网 产业创新 经济未来与产业创新

     本刊执行总编朱敏与众学者研讨:经济未来与产业创新  在一场以“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为主题的午餐会上,包括国内经济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茅于轼、汤敏、李稻葵等在内的多位知名学者,与投资家和企业家一同探讨事关中国发展的长远

中国经济转型及其风险 经济转型与风险社会

     要论学者谁敢言,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是其中一个。早在2006年,他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一文,针对政府公务开支提出了一组惊人数据,搅动了一池春水。  时过境迁,那些数据孰真孰假,早已无人再去

声明:《德国经济发展有感 德国经济发展与德国文化》为网友淡处谁的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