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2006年升值了吗?从大街上随便拉出一个人问他,几乎都可以得到中气十足的回答:of couse!
这一点应该让金融学家大惊失色。因为这根本不是事实,可是却广为流传。
世界上的主要货币大概有那么几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如果人民币兑这几种主要货币同时升值,那将是“真实的”和“实质性的”升值。但2006年的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这一年里,美元兑欧元贬值11.2%,兑英镑贬值14.9%,兑人民币贬值3.3%;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日元对人民币已累计贬值13.16%,而同期美元对人民币贬值4.05%度。也就是说,人民币其实也在贬值,只不过贬值的幅度稍小于美元而已。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人民币在2006年处于贬值状态,与美元是一对“难兄难弟”。
这一点从外贸进出口可以得到有力的证实。正统经济学者告诉我们:货币贬值会降低出口按品价格,从而强力扩张出口,同时对进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2006年商务部的统计证实了这一点:全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7%,而进口额增长幅度为20%,比前者偏7个百分点,由此导致贸易顺差激增74%,达到创纪录的1775亿美元。这正是人民币实质性贬值带来的后果。
综上所述,称人民币在2006年“伪升值”一点儿都不为过。然而,货币币值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任何长期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货币都必然要“实质性”升值,在此无需添蛇足以资证明。
当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限浮动政策,至于这只“篮子”里装了些什么“材料”,其间的比例或者权重是多少,一概秘而不宣。新年伊始,某些学者和利益部门已经宣称:人民币将继续扮演小脚女人,迈着慢腾腾的金莲碎步踟蹰不前。倘若这种前景化为现实,则货币表现与经济基本面偏离的现象必将愈加严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必将有增无减,我国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将愈加暴露。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人民币的发展不应违背经济规律。“偏离”越大意味着境外热钱投机的空间越大,而我们掌控的难度也就越大。面对洪水不能堵,只能疏。四千年前的老祖宗们都耳熟能详的道理,为什么在今天的金融领域得不到应有的诠释呢?
人民币快点儿实质性升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