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 融入长三角,我们的机会又来了,真的来了



    早在2003年年底,芜湖民间就涌动一股融入长三角的潮流,政府官方也应时顺势出台相关政策,还提出了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申请。当时融入长三角,有一句非常时髦的话,叫做“迎接辐射”。

  现在看来,当时说的这句话,是典型的*话,*话,甚至是*话。因为芜湖,其实不仅仅是芜湖,连同马鞍山,以及其它与长三角相邻的城市,与其说是“迎接辐射”,不如说是“感受压力”。

  何以见得,君难道忘记了,在芜湖这样的城市在讨论融入长三角“迎接辐射”的时候,上海于2003年4月份不动声色地出台了一个防止“产业空洞化”的文件,即《上海市出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俗称“173计划”),在所辖的嘉定、青浦、松江三区内划出一个总面积达173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从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入手,继续增强大上海的吸储力,其是一石激起千万重浪,就这样,原本还要打造金融什么的五大服务中心的大上海,轻而易举地挑起了江浙沪的新一轮招商引资大比拼,招商的压力于是乎猛如虎、大如牛,以至于在上海、长三角、以至于芜湖这样的城市,一场全民招商愈演愈烈,直至今日!!!那么接受辐射“形而上”的东西呢?我指的是上海、长三角大量优惠性和功能性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资金筹措、市场准入以及审批权限等等,这些优惠政策的学习和借鉴,至少传达到民间的不多,人们知道提不多,议论的也不多,远没有全民招商那么热闹!当然,也有一些与上海、长三角的合作项目,不在芜湖这样的城市,因为项目多是能源方面的,比如安徽淮南田集电厂、淮北平山电厂、马鞍山联合电厂,据官方说,这样做获得加盟长三角的筹码,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迎接辐射,变成了能源输出,比招商引资大比拼还切入三分,真正想想,我们融入工三角,到底想得到什么?得到了什么?

 融入长三角 融入长三角,我们的机会又来了,真的来了
  这些年来我们融入长三角,官话说得多,官样文章做得多,就是是忽略了一个前提,没有搞清楚上海、长三角想给我们什么?说白了,五年前,上海、长三角并不想给芜湖、马鞍山这样的城市什么,否则就不会有什么了“173”,那时长三角自己一家人还争不过来呢?中国人嘛,都是擅长玩麻将不擅长打桥牌的,这是闲话不多说。结果是我们单方面争取,路往长三角修,人往长三角跑,企业从长三角往芜湖拽,这就是芜湖人了不起的地方。但是要提警一下,现在芜湖的机会可能真的来了。

  昨晚上海朋友在QQ上语音告诉我,上海市政协最近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专题讨论会,会上批评上海前几年对融入长三角不积极不主动。我有同感,告诉上海朋友说,我从“173计划”就看出来了。

  为什么现在上海人批评起自己的“老大”做法了?先讲一下官话吧,就是中央的任务没有完成。早在1990年4月,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战略决策时,中央就已经对上海寄予厚望:强化上海的巨大辐射带动作用,使长江流域的最大产业密集带,在上海的带动下,实现迅速腾飞。可是这些年来,实际上是以“吸纳”即吸收外商和国内各省市在上海投资为主,对长三角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一直没有体现出来。中央的任务没有完成只是客观的因素,主要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

  铁本事件后,中央展开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这次宏观调控一定会波及上海“173”这样的投资大项目大开发区。因为我分析了这次宏观调控和以前不一样,是这样的一个背景链:国际收支大幅顺差-----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增多---银行体系货币流动性宽松---贷款增长快---投资过热---经济过热。

  结果如此,中央的宏观调控对上海发生的影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上海的GDP、地方财政收入均出现大幅滑坡,说明上海的不少支柱产业,对宏观调控非常敏感,这就是上海、长三角检讨自己的主观原因,得出了一个修正性的结论,对芜湖这样的城市有利,这个结论就是,上海、长三角在发展模式上,要加快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强与长三角联动发展,在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中有所作为,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这不是上海人的官话,是上海自己在“阵痛”中从政协委员到人大代表、到政府官员,大家一致取得的认识。翻译成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上海发展的招数要变了,不能老玩土地、资金那些约束性的东西,更多针练些思路、机制那些活计,要给全国各地一点好东西大家在一起玩,再将这段话译成官方的行动性语言,就是:上海要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战略大格局中考虑,在全国战略中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说白了吗,现在是上海带着全国当然也包括芜湖这样的小弟弟邻居玩的时候了,也就是说,融入长三角,融入上海,我们的机会又来了,真的来了。

  上海的朋友介绍说,上海在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中,进一步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有几个构想:一,以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为重点,深化交通、科技、环保、能源、诚信、信息化等领域的专题合作,二是以航道、船舶、港口、航运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继续参与和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芜湖在交通、科技、环保、能源、诚信、信息化这些领域发展,在“十五”期间提及的不多,至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现在上海老大要玩这些了,这是个信号,编一批这样的项目去和上海对接合作,这就是机会。还有港口城市,市人大魏主任今年在省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港口城市的提案,我当时就觉得有眼光,现在正好也与上海对光了。还有一条,就是服务业。

  本来几年前,上海是想专门做现代服务业的,结果这几年走了神,卷入了与江浙的产业竞争,反过来想,上海人现在认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芜湖官方现在在起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文件,要有这样的一个基本定位,一个基本认识,就是说,经济发展有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决定城市化,第二阶段是城市化独立发展拉动工业化和服务业阶段。芜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办工业化,就是赶超发达地区的唯一手机,全市的资源都要为工业化服务,于是就有了在全省的土地招标拍卖等等一系列优化投资环境的办法。这个阶段,工业化的规模决定了居民就业和收入手平,也决定了城市化的进程。于是,芜湖从撤村并村、撤镇并镇起步,直到后来有了全市行政区域的大整合,不整合不行啊,工业化带动了农民进城、进工业园区,居民有钱要买房,老板有钱要扩张规模,总之,到2003年左右,这是芜湖工业化规模决定城市化的阶段,现在我们正处在城市化新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化拉动服务业和工业化的发展的阶段,2003年以后,芜湖经济增长到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土地、劳动力越来越稀缺,之所以说是越来越稀缺,是因为前几年土地还有些储备,近年和以后几年土地的约束必将突出。劳动力也不能无限供给了,还有共它的许多方面,如环保的成本,这就要求开放和市场化改革要加快,要素配置方式从工业化向城市化转移,城市化主导城市服务业和工业化进程。我想,起草芜湖服务业的文件,逻辑起点就在这里。

  说芜湖是在比衬着上海,上海人最近承认自己的服务业是短腿,没有积极开拓的战略眼光和融入服务的市场胆略,也就不可能在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内施展拳脚,如果上海能够提升“三个服务”(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功能,上海的现代服务业本身的市场半径也将大为扩展,发展空间更加辽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认识,以前上海人的认识没有这样的深刻,上海计划,突破630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以长三角10万平方公里为腹地,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的这个渴望,同时让长三角那些渴望融入长三角如芜湖这样的城市看到了希望呢?

  融入长三角,我们的机会,又来了,真的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2792.html

更多阅读

守护甜心亚梦黑化之我们的爱已经碎了 守护甜心之黑化亚梦

一.转学生。二阶堂不负众望,有和大地来了个kiss。突然门后来了两个小女孩“大家好,我叫原香琴子”“我叫原香雅子”.全部男生倒下。原香琴子看到了唯世,脸红了,而雅子看到风彦脸红了。老师问她们坐哪,琴子指着唯世旁边的位置就坐了下来雅

长相思,浅情人不知 师小札

图网络文 似水若烟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可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迹;总有个人,一旦来过,就无法忘记。——桐华《长相思》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

酱爆海螺附6种最常见的贝壳品种的做法 海螺贝壳批发

Jodie自制自拍酱爆海螺雨过天晴艳阳高照的日子又回来了,舒服了两天知足了,这两天充分的理解了“弄巧成拙”、“误人子弟”的含义,哈哈。。。LG看到这里一定会说我“坏坏”了!不怪我真的不怪我呀!“领袖”暂时还不知什么意思?过去的“领袖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贺兰山缺的缺字怎么读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条万里屏障,一条黄河,一条长江,我们歌颂了千年。一片国土,一片大海,一片雪域,我们守护了千年―――山呢?别忘了在众多名山中还有曾显赫史册的贺兰山。初春乍暖,出差银川,有幸登上贺兰山,每逢和同仁们聊起来,总是津津

声明:《融入长三角 融入长三角,我们的机会又来了,真的来了》为网友月影依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