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企业天气预报



1978-2007年,中国的市场化、国际化和社会转型已经迈过了29个年头,“激荡30年”不断地被人们总结和提起。一个崭新的阶段似乎开始了:曾经被认为技术性破产的银行如今受到来自全世界投资者的追捧;曾经被认为灾难深重的中国股市却迎来了“全球最牛”的发展;入世虽然过了断奶期,但似乎并没有给国人带来过多的负面影响;整个转轨的成就在中俄比较中被全世界认可,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

  预测未来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既便技术发展得近乎完美的天气预报也不例外,但基于对未来的向往,人们总希望对并不一定准确的预知有所预防和准备。

  因此,我们不敢指望能告诉企业家明天做什么一定赚钱,也并不指望告诉企业家明天资本市场大崩溃就一定来临,对世界保持谦卑也许是最好的态度。但以下十个关键词,将与企业家的2007年息息相关。

  大象回归

  2007年蓝筹股回归A股市场筹资额将在1000亿至1500亿元左右。随着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交通银行、平安保险等大象们陆续回归,股市新高还会不断被改写

  “海归”一词原特指归国创业的onclick="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C1%F4%D1%A7" target=_blank>留学人员。他们当年纷纷走出国门,学习西洋文化和技术,而后回国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如今,这样的“归潮”也出现在已经纷纷走出国门,并试图国际化的大型企业身上。

  1月9日,中国人寿作为2007年第一只回国的大盘股加入“大象回归”行列。当日,仅中国人寿一只股票的成交金额就超过123亿元,约占沪市总成交金额的1/4。本次中国人寿A股上市,冻结申购资金过8000亿元,发行时市盈率近百倍,上市首日市盈率升至204倍,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项新纪录。

  在此之前,中石化、中国国航、中国银行等大盘股已经纷纷回归故土。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这些“大象们”厌倦了海外的生活?还是故乡这方热土对他们深深地吸引?在接下来的时日里,究竟还会有哪些公司再回归A股?它们会对A股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根据央视的报道,就在中国人寿A股上市前两个小时,已在香港上市的交通银行发布消息称,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发行不超过45亿股A股的方案。截至到目前,已经有包括平安保险、中国铝业、中石油等10家左右的海外上市大盘蓝筹明确表示将回归A股市场。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回归今年有望加速。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虽然对流动性过剩和股市泡沫心存忧虑,但他仍然认为2007年对企业来说是个好机会,因为钱多。他提示说,“企业赶紧上市,赶紧投资,赶紧把财务结构弄得更加健康。”而实际上,大象们的归来,其实也就是这样的本意。

  有人测算,今年蓝筹股回归A股市场筹资额将在1000亿至1500亿元左右。随着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交通银行、平安保险等大象们陆续回归,股市新高还会不断被改写。

  跨国风云

  对于2007年将扬帆远航的中国企业,柳传志打算送他们一副羽毛球拍锻炼身体,练好内功;张维迎希望送他们一个救生圈,在危急时保住性命;龙永图则打算送他们一个微型收音机,随时收听天气预报

  与《大国崛起》一样,央视的《跨国风云》同样赢得了中国企业家们的喝彩,但如果说前者激发的是企业家雄心壮志的话,那么后者反映的则是企业家们走出去实现梦想所亲历的责难和艰辛。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空前受损。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受挫;2006年,TCL集团(3.43,0.00,0.00%)兵败欧洲,明基宣布其欧洲移 动子公司破产,上汽收购韩国双龙遭遇了从未遇到过的工会罢工,三家优秀的中国公司先后领教了国际化进程中的痛苦与阴霾;2007年甫一开始,又有5名中国工人在尼日利亚被绑架,反倾销的噩耗还在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从大洋彼岸传来。

  在国际化的路途中,风和日丽的日子少,风霜雨雪的时候多。尽管如此,没有人会怀疑已经到来的2007年,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来。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指出,现在正处于雨雪天气,但一定还是要走下去。

  走出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建品牌,另一种是走并购之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中国企业都会面临文化、市场环境、人才、法律等方面的困难。即使是被尊为中国企业教父级人物的张瑞敏,几年来办公室内也一直悬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字画以自醒,可见困难之大!

  对于2007年将扬帆远航的中国企业,柳传志打算送他们一副羽毛球拍锻炼身体,练好内功;张维迎希望送他们一个救生圈,在危急时保住性命;龙永图则打算送他们一个微型收音机,随时收听天气预报。毕竟,曾经的失败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伟大是熬出来的”。

  银行下乡

  2006年10月以来,一个叫尤努斯的人激荡着整个中国金融界。2007年,“农民银行”将成为正规金融的生态之一,中国的土地上可能再一次出现合法的私人金融机构

  中国的广大农村从来不缺金融机构,缺的是一种“普惠制”的精神。也就是说,不管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有享用金融融资渠道的权力。

  2006年10月以来,一个叫尤努斯的人激荡着整个中国金融界。被誉为“穷人银行家”的孟加拉国格拉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因小额信贷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受此影响,仅仅两个月后的12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准备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三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这等于吹响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纵深发展的号角。”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等纷纷对银监会这次出台“金融下乡”的新举措表示赞赏。他们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历史突破,它可能使中国的土地上再一次出现合法的私人金融机构。

  此前,中国监管当局一直认为,金融改革的重点是重组和改造原有金融机构,而不宜增加新设机构。这也正是前两年闹得风风火火的“民营银行”无法出炉的原因所在。因此,从1999年开始,国有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和机构撤并,县一级机构全线撤出。邮政储蓄虽然依然留在农村,但也只能充当“抽肥机”——只存不贷。2005年,央行推动了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由于未获得监管部门支持,这些小额信贷公司被设计为“只贷不存”的机构,也不被列入金融机构范畴。

  可以预见,2007年,“农民银行”将成为正规金融的生态之一。与此同时,过去的农村信用社、民间借贷将进一步得到整合,过去民间金融的一些探索可能会为正规金融机构所用并提升。

  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抬头,也成为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保护弱势民族企业,也有可能削弱本国企业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横扫世界,过去一年,中国商业被称为是并购之年,从未有如此多的中国公司被出售或者是走出国门收购别人。这一年,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用博客挑起了民族主义情绪,反对凯雷收购徐工。还有几起备受关注的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案例也受到了挫折。有人因此宣称预示着经济民族主义的时代来临,并指出中国必须摒弃经济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主张政治重于经济,市场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自重商主义以来形形色色的经济民族主义的共同观点。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跨国公司的力量有可能大于国家,资本或企业有时候无法“民族认同”,只能“利润认同”。在这一背景下,经济民族主义抬头,也成为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保护弱势民族企业,也有可能削弱本国企业竞争力。

  经济民族主义在中国乃至亚洲也许有所抬头。然而,放眼世界,西方其他国家也概莫能外。美国先后否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并购优尼科、阿联酋公司并购美国港口案;法国打出“经济爱国主义”旗帜,大力保护和扶植本国重点企业,阻止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并购法国达能食品公司……

 2007中国企业天气预报

  因此,2007年全球势必掀起新一轮并购浪潮,经济民族主义有可能激化。2007年,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仍有可能遇到类似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挫折,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协调。对于“引进来”的外资,中国企业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而被并购。

  流动性过剩

  全世界的钱都朝着一个方向涌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中国概念”就像一只超级巨大的股票,投资者们甚至都懒得细分其中的板块和市场就纷纷持有

  “流动性过剩”本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金融术语,但由于在各大报刊上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如今已经变成了类似“大国崛起”这样的流行语。它的专业解释虽然不是“钱多得到处泛滥”,但老百姓这样理解它的大致模样并不离谱。

  2007年,过惯了苦日子的老百姓将更加纳闷,怎么中国人的钱突然就多得花不完了呢?

  似乎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是一下子改变的。一夜之间,中国的东西越来越值钱,中国的经济越来越“火”,仿佛“中国=价廉商品”的烙印不曾存在过。全世界的钱都朝着一个方向涌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中国概念”就像一只超级巨大的股票,投资者们甚至都懒得细分其中的板块和市场就纷纷持有。

  到底这些躁动的“银元”有多大的规模,谁也说不清。但专家们公认的至少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几百亿豪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万亿外汇储备带来货币供应的高企,十万亿老百姓手里的储蓄,还有强大的FDI。这些过剩的资本扫荡了房地产,而后又挺进资本市场,让这两个市场在2006年整整翻了一番。2007年,它们将继续有意无意地共谋一个未来的“泡沫”。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人口结构是形成流动性过剩或资产价格泡沫最主要的内部因素。他说,中国现在的情况与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二战”后出生率很高,这些人在六七十年代以后成家立业,需要储蓄,但父辈没有给他们留下很多资产,所以他们对储蓄的需求就推高了资产价格。到20世纪90年代,当他们的孩子要从他们手中接下资产的时候,就发现供大于求,资产价格太高。

  “当日本35岁到50岁人口达到顶峰时,也就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时候。”哈继铭提醒说。

  当心泡沫

  在全球投资者纷纷看好中国、做多中国、投机中国的“合谋”下,一次痛苦的调整也许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不期而至。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在理性繁荣的基础上防范非理性的泡沫

  “泡沫”是什么?当美国经济大萧条到来的时候,正在做股票交易的人们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人们在1997年秋天还谈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危险是通货膨胀的时候,亚洲金融风暴已经发生,经济萎缩的乌云已经压境而来。

  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报告称,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全球平均气温正继续逼近100万年来的历史最热点。报告警示:如果地表气温再上升1℃,就将进入临界点,而一旦超过这个水平,就可能造成海平面升高和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后果。

  现在的股市就是这个状态,虽然人人都知道前面会有一个临界点,但是人人都认为最后一棒不会在自己手里。所以,几乎就像是迎接新年的钟声倒数一样,中国股市在2006年的最后两个月里,出现了爆炸式增长。6万亿、7万亿、8万亿……这些惊天的数字就如同涨跌板上跳动的股价,12月20日,沪深股市总市值就轻而易举地突破8万亿元大关。从3万亿到8万亿,中国股市仅仅需要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就连在银行里出没的老头老太太,也一改历来只储蓄的行为,纷纷购入基金,导致单个基金的发行动不动就超百亿,还出现新发基金单只单日募资逾400亿份额的火爆盛况。

  “太疯狂了!这恐怕将是全球有史以来正在形成的最大泡沫。”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认为,在全球投资者纷纷看好中国、做多中国、投机中国的“合谋”下,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在理性繁荣的基础上防范非理性的泡沫。

  “目前银行股的市账率超过3倍,除印度的银行外,这是世界上最贵的。中国的银行尚未证明其赢利能力。”前不久刚刚辞职的摩根斯坦利亚太区前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有些坐不住了,他警告说,中国股市可能已经出现泡沫的苗头,而在未来可能会经历一次痛苦的调整,如同2001年后所发生的那样。

 和谐之门

  “贫富分化与和谐社会”俨然成为了转轨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使人们对马克思之资本主义批判的兴趣重燃

  “贫富分化与和谐社会”俨然成为了转轨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05年,一份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报告对中国的地区不均衡、贫富不均衡作过这样动人心魄的描述“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则高达50%。”

  2007年,同样的话题已经远销欧洲,或者回归欧洲,或者已经国际化。西方的主流媒体开始承认,“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会使人回想起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这无疑已使人们对马克思之资本主义批判的兴趣重燃。”根据一份联合国(UN)报告最新的估计,全球2%最富有的成年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50%最贫穷的人,仅拥有全球1%的财富。

  这个世界怎么了?为马克思立传的英国作家弗朗西斯·惠恩(Francis Wheen)说道:“马克思并未被埋葬在柏林墙的瓦砾之下,他真正的重要性也许现在才刚开始显现。他可能会成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当这个世界到处弥漫着“回归”、“复古”情绪的时候,企业家的职责就不再是简单的赚钱,而要兼顾“天下”,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9.5%

  “9.5%”,这一数字比过去29年经济增长的平均数“9.6%”少了0.1个百分点。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又快又好”的提法改成了“又好又快”

  “9.5%”——这是国内外各种机构和经济学家们对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预测后最有可能达成共识的一个数字。

  对中国企业家来说,也许能读出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是最为看重的,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宏观调控的权重。作为官方智囊机构的国家信息中心,其预测结果恰巧是这场比赛中最折中和主流的——2006年12月29日,国家信息中心绿皮书公布:2007年GDP增长9.5%的概率最大,预计达60%左右。该书第一次同时列举了三种可能性:9.5%的稳定较快增长;10.5%的高速增长;8.5%的经济明显减速。

  聪明的企业家看到这样的结果一定能读出2007年的不确定性。这正如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给它寻找到很好的出路,仍然按照惯性,大量的资金投向房地产,这种情况出现的话,2007年还有30%的可能继续保持在10.5%的增速。”相反,“如果国际环境剧烈变化与国内政策变化的紧缩效果叠加,使经济降温较快,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金融坏账快速浮出水面,8.5%的增长也有10%的可能性。”

  值得企业家注意的是,“9.5%”这一数字比过去29年经济增长的平均数“9.6%”少了0.1个百分点。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又快又好”的提法改成了“又好又快”。言下之意,即经济比较好的时候必然要慢下来。

  减税诱惑

  讨论多年的“两税合并”将在2007年3月尘埃落定,内资企业的税率会整整降低8个百分点。由于预期企业未来利润会上升,内资企业会加大投资,长期被压抑的能量将在2007年得到释放

  如果一切顺利,从2008年起,内外资企业将统一执行25%的所得税率。在此之前,外资享受低至15%的优惠税率,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为33%。从33%到25%,内资企业的税率整整降低了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终于可以在期盼多年的公平的舞台上尽情表演,那些不得已跑到维尔京群岛去注册的假外资企业也有可能大大减少。由于预期企业未来利润会上升,内资企业会加大投资,长期被压抑的能量将在2007年得到释放。

  2007年,部分外资企业将抓紧时间用足政策,赶在在新税率实施之前谋求最大的税收优惠。而此次税收优惠政策将以“特惠制”取代“普惠制”,即税收优惠政策不再以内外资区分,而是以产业优惠为主。因此,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高附加值、高科技等国家鼓励的产业都将享受到优惠。同时,这也将减少低端技术水平的外资进入,也有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降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及外汇储备的增长幅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合伙人陈双荣曾表示,跨国公司更看重税务环境的稳定和税法的透明度,而不仅仅是税率本身。因此,对外资企业税率的提高并不会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带来负面影响。

  法治光芒

  “法治”一词最早由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给予定义,即“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法。”2007年,商业法治的光芒将在更为理性的基础上绽放

  2007年3月,《物权法(草案)》与《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提请人大审议、表决。届时,两部法律将获得通过已是不争的事实。《物权法(草案)》坚持对国家、集体、私人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这将会对民营企业的合法地位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规定将对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25%的税率,也会促使内资企业扩大投资。有了这两部法律的保障,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有恒产者有恒心”,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事业,也可以享受公平的投资环境,并踏上国际化的征途。

  200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将施行。《破产法》为中国企业退出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从此以后中国的市场经济进入了中级阶段。新《破产法》的适用对象从国有企业扩大到所有的法人企业,甚至包括金融机构。2007年,经营不善的民营企业无须再像以前那样不死不活地维持现状,有了退出渠道。

  2007年6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也将施行。新《合伙企业法》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和“特殊普通合伙”制度,明确了法人可以参与合伙。有限责任的认定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为在国内开展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投资扫清了法律障碍。

  我国现行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33%,同时对设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的生产性外资企业实行15%、24%的低税率优惠。修改后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设定为25%,过渡期为5年,对年利润10万元以下的微利型企业,将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给予照顾,适用18%的优惠税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278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这十年

站在21世纪开元十年的节点上,回首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历程,梳理在企业社会责任舞台上留下印记的人和事,着实令人感慨,唏嘘嗟叹。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发展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将过去十年大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01

中国企业领导力调查:领导力是如何炼成的(1)

通过对100位中国企业高级管理者长达两年的访谈研究,我们得以了解中国企业领导者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体验”,并洞悉它们如何成为领导力的“催化剂”。 文·李秀娟 领导力就好像爱情,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很难有人说清楚

声明:《2007中国企业天气预报》为网友爷祗爱你一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