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畅通无阻的路,能带来飙升的经济数字、爆发的增长态势和繁荣的社会景象;一条通而不畅的路,则处处阻挠经济增长,掣肘社会进步,成为发展的隐痛。近日,市委派出以王喜林副秘书长为首的考察组,赴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和黑龙江省黑河市考察学习口岸经济。通过一周的实地考察、比较分析和深入思索,我们深深地感到:对外通道是边境口岸城市振兴的根基和源泉。一路通、百业兴;路不通,万难行。通与不通,就是快速与慢速、跨越与停滞的分野;就是先进与落后、超凡与平庸的界碑。
满洲里市和黑河市同属国务院1992年确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边口岸城市,各具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两市自然情况见附表)。近年来,两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均竭尽全力,奋勇争先,但成果却大相径庭。下面一组数据展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界面。
2005年满洲里: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同比增长65.5%,是2000年的4.03倍;人均38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3倍。
——财政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83.6%,是2000年的4.22倍。
——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51%,是2000年的4.80倍。
——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163.5%;“十五”期间累计完成12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8倍。
2005年黑河: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亿元,同比增长10.8%,比2000年增长55.3%;人均85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财政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5.1%,比2000年增长34.5%。
——工业总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3.4%,比2000年增长25.4%。
——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同比增长13.3%;比2000年增长65.5%。
显而易见,近五年来,两地发展速度天差地远。满洲里已经从全国众多边境口岸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而黑河仍在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不多的速度缓慢前行。深入剖析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我们不难领悟到满洲里成功的真谛。
真谛一:始终强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全面拓建人流物流自由进出的通衢大道。“十五”期间,累计投资13亿余元进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开放了西郊机场。铁路口岸年综合换运能力由800万吨提高到2000余万吨;站场日接俄列车由8列增至17列。公路口岸年通过能力达到200万吨和300万人次;验放速度提高3.3倍。初步建成了电子口岸,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通关模式作为典型在全国陆路口岸得到推广。
真谛二:依托通道狠抓进出口加工,构筑了牢固的工业经济骨架。仅2005年,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共完成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59%。在重点项目的强力牵动下,工业经济规模急速跃升,主导产业全面形成。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攀升137%;上缴税金1.14亿元,增长66.7%;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3%提高到48%。木材加工企业达到136户,年加工木材160万立方米,产值突破15亿元;煤炭产销量超过630万吨,产值6.5亿元。
真谛三:依托通道挖掘贸易潜力,打造了大进大出的外贸物流格局。对外通道畅通,货源滚滚而来。该市充分利用通道优势,以石油、化肥、机电、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全力推进边境贸易向一般贸易、单纯经贸向贸工结合转变。200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同比增长52.7%,是2000年的3.15倍;进出口货物1752万吨,同比增长24.9%,是2000年的2.9倍。已培育外贸企业407家,其中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31家。
真谛四:依托通道壮大旅游规模,塑造了支撑提速快跑的又一增长极。五年累计投入9.2亿元,大力优化旅游硬环境。建成了国内第二大室内滑雪馆和铁木真大汗行营、套娃广场等极具特色的大型旅游项目。推出了中俄蒙夏季旅游节、冬季冰雪节、绿博会等系列旅游品牌。2005年旅游总人数达301万人次,同比增长44.5%,其中进出境人数160万人次,增长33.3%;旅游收入19亿元,增长27.4%,占GDP的比重达到36.3%。
总之,通道畅通,一通百通。对外通道无疑是驱动满洲里经济高速运转的“原子炉”和“火车头”,催发各行各业百花盛开。反观黑河,尽管其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同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由于跨江大桥至今未能兴建,连接中外的通道始终不得畅通,致使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大打折扣,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始终未能彰显,巨大的潜力和优势至今被深深掩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同类型城市,两地的发展经验对于珲春谋求争先进位、塑造全省发展标杆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与参考价值。满洲里市的成功道路,就是我们的发力方向;黑河市的无奈与伤痛,也正是我们困扰的根源。两市的鲜活案例告诉我们:珲春要腾飞,必须在畅通对外通道上大做文章;通道畅通之日,就是珲春实现跨越式发展之时。
如何加快畅通珲春对外通道?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树立“通道营销”理念,开辟对外通道建设新境界。所谓“通道营销”,就是把“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对外通道建设领域,以通道项目为基础,广聘专家学者,突出抓好项目的创意、包装和“推销”,使其具备鲜明的“卖点”、强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从而赢得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投资商的青睐。“通道营销”的重点在“营”,目的在“销”。要在市场分析、项目定位、策略研究、战术组合、渠道模式、营销队伍等各个环节,进行严谨周密的研究和部署,把“营”的工作做到过细、过硬,则“销”就自然水到渠成。要全面加强对“路港区”、“路港关”等重大通道项目的研究和“深加工”,提升其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围绕这些项目的上马、建设和利用,深入挖掘配套项目和扩展项目,从而彻底打开珲春对外通道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确立“唯上是图”方针,获取高层对通道建设的强力支持。畅通对外通道的关键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害是得到国家的鼎力支持。珲春市对外开放工作委员会及其所属工作机构,要在州委推进开放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一方面,要积极跑上协调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力推进“路港区”工程建设项目和“珲—卡铁路”项目,按照《全州对外开放重点工作推进意见》和《珲春市2006年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确保2008年之前完成两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全力争取省里尽快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扩大珲春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报告》,给珲春市提格扩权,赋予地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行财政和计划单列。使珲春具有与满洲里、黑河类似的发展体制环境,以利于其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全省开放开发领域中早日崭露头角,成为真正的“龙头”和“旗舰”。
第三,推行“联邻共荣”政策,形成中俄朝通道建设共同体。对外通道建设本质上是国际问题,难点在于取得俄、朝方面的通力协作。满洲里与其对面的后贝加尔斯克市(县级,2万人口,距离9公里)以及赤塔市(首府,38万人口,距离500公里)保持着十分密切的互动联系。两地领导人间设有直通电话,可随时驱车前往对方会商有关事务。正是这种紧密地联系和协作,保证了满洲里对外通道的畅通。鉴于此,应在现有的中俄朝各级会晤机制基础上,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与俄罗斯的远东联邦区、滨海边疆区、海参崴市、哈桑区,朝鲜的罗先市建立起牢固的、多维的沟通连结管道,及时协商、妥善处理随时遇到矛盾和的问题,从而有效减少通道建设中的人为阻力和障碍,努力营造三方目标一致、步伐协调、良性互动、共畅通道的良好局面。
第四,做好“超前谋划”工作,筑牢各相关产业齐头并进的根基。一条畅通的中外联系“大动脉”所蕴含的商机与潜力,将吸引各种资金、项目接踵而来。对此,必须未雨绸缪,超前做好规划和引导工作,为可能围绕通道而急速兴起的各种产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和配套的政策环境,扶持其快速、健康发展壮大。为此,各有关部门要对外贸、物流、加工、旅游、金融、餐饮服务等行业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进行早期预测,提前着手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防止出现因软硬件环境跟不上发展热潮,而耽搁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机的局面。
总之,满洲里、黑河之行让我们切实看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也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巨大压力。在这个大环境下,如何化压力为动力,选准突破口,提升“加速度”,推动珲春尽快踏上赶超之路,对于全市、全州、全省的各级干部群众,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