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政治秀”吗?
很多去过瑞安农村合作协会,见过陈林的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虽然“三位一体”已经成为当前合作经济领域中的热点词汇。
有这样的疑问,首先要从协会的创立者陈林说起。陈林与人们想像中的不太一样,勇往无前的改革者的光辉形象在他身上并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骨似乎也难寻其踪。他爱调侃、有心机、善于布局、巧借人脉。宣扬改革理念时,他大声但从不疾呼,对现状强烈不满,但更会充分地利用现实的不足。
有人说他身上有着强烈的“草根性”,从不按常理出牌;与其说他是改革者,不如说他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他,事实上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了这项改革的先锋。
也许之前的改革者太过愤世嫉俗,太过抵制现实,反而无形中给自己设立了太多的障碍,结果行走艰辛,难以挪动脚步,或是干脆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成了无力的口号与遥远的理想。
陈林则不同,他挑战现实,也很会利用现实;他执着,但也会迂回前进,更懂得以退为进。于是许多“不愿趟浑水”的旁观者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参与者,许多反对者也变成了支持者,许多损失了既得利益的参与者想退出却欲罢不能。
正因为陈林“爱调侃、有心机,善于布局、巧借人脉”,使他的锐意改革看上去像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秀”。
另一方面瑞安农协的许多工作并不象人们想象中那么完善,开展也并不顺利,其中一些改革设计只是有了初步的框架。陈林的精力也多周旋于各种利益的旋涡之中。这就使瑞安农协的运作更像是一场“政治秀”了。
其实,瑞安农协的“三位一体”创新之举是否是一场“秀”可以暂时不论,重要的是这位“好事者”把一个大家都认为必须解决却又却无法解决的问题,用最现实的手段给出自己的回答。有人说挑战条块分割的体制现状是一个无解之题,也有人说此题有解,但陈林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求解方式也是徒劳的。陈林却说,无论我的答案是否正确,我挑明了这个问题、搭起了这个框架就已经成功了。
“我不敢保证瑞安农协是否会一直走下去,但不管它能否成功,我们已经捅开了这层窗户纸。”回忆瑞安农协的一年历程,陈林说,“当初信用社、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各行其道,各种农经、农贸、农资、农机、农技机构也各有隶属,而政府涉农部门,又都在各自为政。”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各种涉农资源处于一种零散的状态——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自封闭发展,农资、农技、农机等机构分属不同部门,部门分割、城乡分割和条块分割的现状难以形成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如今这个受传统体制困扰的难题,在浙江省瑞安市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破解。
毋庸讳言,农民主体性问题仍然是瑞安农协目前的软肋。在农协的结构设计中,预留了逐步扩大农民参与的空间。但能否完全落实,还是一个疑问。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的摩擦和冲突,稍有不慎,便会生出许多尖锐的矛盾,甚至可能前功尽弃。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建成新农村,还必须有一个灵活、便捷、有效的整合机制。农民合作不容易,部门合作更是难。瑞安农协已经打破了中国体制的若干陈规,它能够走多远,目前还很难准确预料。但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农协能够大致顺利地进行筹建并运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实践和探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政治秀”多一些又何妨?就算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至少也可以让我们不再患“假失明”,对明明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闭口不说,更不去求解。对那些只习惯在理论层面求解的人们,也可以从这里重新认识实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