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在目前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并通过,这意味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将统一为25%,而至今特区内的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5%。 15%的优惠税率可以说是经济特区的最后一项特殊优惠政策,而没有了这一特殊优惠,经济特区也就无所谓“特”了。由此可以说,经济特区很快将不复存在。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中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特殊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中央将一些没有成功把握的、新的经济政策,交给经济特区先行试验,成功了再在全国实行;中央将一些改革中的难点、“堡垒”,交给特区去想办法攻克,其成功的经验再向全国推广。 如今,经济特区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相对来说已经告一段落,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经济改革、开放中的最重大问题多数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相对来说,正在进行以及将要进行的其他经济改革风险要小得多,所以经济特区“试验田”的意义渐渐消失。 那么,完成了经济改革历史使命的特区是否就该退出中国改革的舞台呢? 经济特区不该就此“谢幕”。 经济特区下一步的历史使命应该是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排头兵”、“试验田”,在政治改革中,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应该而且能够在全国先试一步,让特区政治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挫折教训成为全国的“教材”。 让“政改试验”成为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至少有以下理由: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一样,至今没有可靠的理论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试验。 2.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一样有风险,在许多方面风险甚至更大,而采取“政改试验特区”的模式可以将风险控制在较小范围。 3.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特区承受了许多风风雨雨,特区人对新政策的冲击承受力更强,对新事物更易于接受,因而改革的阻力更小。
![历史的使命电视剧 让“政改试验”成为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120142737818.jpeg)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但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无显著进展。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坎”。现在经济领域中的许多难点问题,比如为老百姓揪心的药价高、房价高、上学贵、社会治安差等问题,比如为政府管理部门头疼的宏观经济失调、投资过热、环境污染、矿难频繁发生等问题,实际上都直接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关,而为人们所普遍痛恨的贪污腐败,其根治更是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到如今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无不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高度重视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条件、模式。 20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备了最重要的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一系列焦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应,这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备了恰当的时机;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的“特区”,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一种风险较小、步伐稳妥的模式。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也不能再延后。如今特区经济改革、开放的使命已经完成,紧接着应该让经济特区成为“政改特区”,让“政改试验”成为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