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全国各地人才市场异常火爆,名目繁多的各种专场招聘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招聘市场似乎俨然成了新春开张的第一大集市。
近年来,失业和就业是各级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2006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2007年,中国城镇人口就业需求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只有1000万个。2007年,中国政府就业工作仍将面临新的挑战。 然而,就在社会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政府上下全力广开就业渠道的同时,企业基层岗位频频遭遇“人荒”的尴尬却越来越引起媒体的关注。 据上海市劳动社会保障局2006年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职员30岁以下平均司龄为1年5.5个月、31~40岁为2年3个月。此数据仅来源于上海市社保局的官方数据库,如考虑我国非官方渠道的民间雇佣群体,恐怕这个数据还要大打折扣。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03年所做的“薪金结构普查”显示:日本30岁以下职员平均司龄为3年8.5个月、30~39岁为10年3个月。 查阅美国劳动福利研究所1996年的一项调查结果:素以跳槽比率高而闻名全球的美国,职员在25~34岁,平均司龄为3年,35~44岁为6年。 与中国人“跳槽”情况不大一样的是,日本、美国人“跳槽”,大多数情况下是沿着相同的“职业”来选择不同的单位。也就是说,跳来跳去,仍是在相同的职场上继续积累经验。然而,由于中国的企业中尚未确立像日本、美国那样明确的“职业”概念,因此跳槽就往往以“转职”者居多,如以升薪为目的的“换东家”,或迁往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异地发展”。 对于近年来,国内企业面临的“人荒”尴尬,2007年3月15日晚,做客央视《对话 春天的约会》的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认为,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与员工的劳动强度存在较大的剪刀差。虽然,省长的话多少给了徘徊于空缺岗位之外的求职者一些慰籍,但这一现象的背后却暴露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透支人力资源信用为代价来换取的,一度让政府和企业引以自豪的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终于等到了火山喷发的一天。在今年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安徽劳工流由广东向浙江大迁移中,我们仿佛看到劳资双方,在这场职业供求谈判中力量对比的变化,“三只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已不再是我们的企业家们高枕无忧的理由。因“人荒”导致企业面临无法正常开工的现实,使他们开始品尝企业长期透支职场信用所酿成的苦酒。但如果目前劳资双方各自面的失业和人荒的尴尬处境,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其中还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国家GDP增速过多地依赖廉价劳动力资源。 改革开发三十年,中国的人均GDP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但如此高速增长的GDP,70%以上却是来源于传统加工制造业,而高科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很低。粗放的GDP增长方式,导致企业主要用工岗位技术门槛较低,同时,国企改制产生的大量下岗人员,以及农村劳力大量向城市的迁移,人力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劳动力成为社会最廉价的资源。企业面对如此的就业形势,对劳动力资源的过度廉价开发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加上缺乏监管,“一口价”往往是傲慢的雇主们最简单的招聘方法,有的企业随意撕毁用工合同,截留对员工的承诺福利,以透支自己的信誉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竞争机会。 第二:企业员工劳动保障缺乏有效监控。 长期以来,国家宽松的投资政策,不仅使国内民企数量激增,也使得大批海外制造业纷纷涌进,面对国家优厚的税收、金融政策和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让他们看到企业高速扩张的发展良机。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税收、金融监管的力度加大,可供企业钻的空子越来越少,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粗放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赢利能力越来越弱,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开始在廉价劳动力资源上大做文章,寄希望如此节流来获得增效。此时,正赶上,国家对企业员工保障制度立法相对滞后,监管出现法律真空,于是,一场企业对劳动资源廉价开发的争夺战四处蔓延,在这场劳资双方的战争中,企业获得了短暂的残喘机会,员工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被践踏,整个社会的职场信用被撕的粉碎! 第三: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浮燥”现象导致职场就业观扭曲。 自从开放的国门被打开,金钱和财富闪亮等上了历史舞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被曲解成“一夜暴富”的神化,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富人和穷人,年长的和年轻的都开始焦躁不安起来,拜金主义思潮更使整个社会开始出现“浮躁”。现在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就像是日本战后混乱时期的“强者为王”、“鱼龙混杂”、“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社会,而且,目前这种“成功者、失败者”差距之显著,远非日本可比。为了不成为“失败者”,每个人都在东奔西走,追求着某种东西,哪怕再小的机会都不想放过。如今的中国,充满了让人心生此念、混乱时期特有的魅力,或者说是不确定性和亢奋感,环境让人难以心平气静。 从目前看来,要解决失业和“人荒”的两极走向,单靠市场这只手是远远不够得,政府应该有着作为。一方面,国家应加快相关职业劳动保障的立法进程,并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正确的职业覌,培育健康的职场信用体系,只有这样,劳资关系才能和谐,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国家才能真正走上富国安民的健康轨道。朱萧俊先生,绿元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公司CEO,新药设计研究员,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优秀青年高级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绿元宝健康产品项目总设计师,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