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说了几句真实的感受(很多人想说不敢说而已):(大概是)某些声望极高的作家的文章并不好看,文笔一般。最近几天一下子变成了媒体的热点,那些所谓协会、所谓专家的不得志(也就是写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几本的作家们和专家们,因为他们的东西都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的人们,可算是抓到把柄了,新一轮的攻击开始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相信韩寒的感受是真实的,对于他对那些作家的感受我感同身受,也是我们80年代出生这群人上学时候最大的感受。我认为,那些声望极高的作家文学家也是人,不是神也不是圣人,他们自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如果把他们的错误和错字都奉做经典,我觉得其实挺可悲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鲁迅是我非常敬仰的人,敬仰的除了他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年代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魂。但是,鲁迅也不是完美的人。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如果我写成这样,我的语文老师一定认为我语文没有学好,同样的形容词用了两次,既不通顺又不合理,用在语文课本上奉做经典和神圣更是不合适。
我很理解教育部门,他们出于对作家们的尊重,会保持他们的原文字到课本上,但是这个明明就是一个不太合适的句子,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鲁迅把一些口语直接放到了文字上,这是合情合理,不用再去深究,但是把明显一句存在问题的话,还研究研究去,当作经典,我觉得脑子里真的是进水了。
最让我不能理解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把错别字当做偏假字来研究,明摆着的错别字,我写出来老师扣我分,作家们写出来就叫做“偏假字”,荒谬至极,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我上学时候宁愿和偏假字相关考试全部没有分数,也不愿意接受这个类似于“邪教”的愚蠢的洗脑方式。
让我们欣慰的是,社会是进步的,我并不知道现在的课本上这些东西有没有改变,但是我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愿意站出来面对现实,说出真实的感受。也正是因为中国变得越来越开放和优秀,我们的心胸也能承载不同的观点和感受(不代表有必要承载人身攻击)。
研究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这里面有社会环境和利益存在,但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是真实的,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别人的感受,这个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好。
教育体系中那些愚昧落后的东西终究将要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