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买房的背后 《买房?不买房?》背后国人的“困惑”



《买房?不买房?》背后国人的“困惑”

可能是由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地产经历和职业习惯,对房地产一直比较关心的我,自然对时下越来越令人瞩目的中国房地产现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又加之以“国六条”的出台,上个月随笔写了《买房?不买房》一文载于博客,以非专业的角度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想,作记录心情之用,不曾想没过几天,一家之言竟被人民网、搜房网等国内一些知名网站纷纷转载,而且“一石激起千层浪”:被众“网友”们批驳得一无是处,恶言四起,更有甚者认为我是“地产商的帮凶”,莫须有的罪名“纷至沓来”。大概浏览数百条留言之后,从“地产商的责任心”和“普罗大众的心态”两方面又有了一些感想,故再次抛砖引玉,以期共同讨论。

地产商的责任心

众所周知,房地产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问题了,尤其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诸如房价节节攀升与人们收入水平却此起彼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一个原本很普通的行业问题,到如今却成了民之大痛、国之大殇。何也?

aihuau.com

归根结底,社会病症如此之重,我们不必要用专业的经济学眼光去看待,单从人性的角度讲,衣、食、住、行乃人之四大必不可少的生活基本要素,更确切地说,是生存之所需。

人们要生存,自然对“必需品”的依赖程度只高不低。虽然都是属于消费品的范围,但是,住房与其他消费品的不同在于,它是一桩大“买卖”,并不是人人都力所能及的,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它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奢侈品”,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因此,“得不到的必需品”与“必须要生活”之间出现极大不协调,矛盾凸现,而且此情形愈演愈烈,难怪乎成为焦点经济问题。

中国的地产应该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火爆起来,直到1993年的那次整治以后,国家领导层和地产商都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地产业不再那么疯狂,逐渐有回落之势。但这样的“好景”不长,随后几年,市场经济一度发展,地产在经历了阵痛之后,至九十年代末,竟然“凤凰涅磐”似的又一下子火热得不得了,而且发展势头更甚于以往。以至于今天,一提到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怨声载道,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收入水平处于中下层的人们,更加时刻感觉到“住房与生活” 之间的矛盾和危机。无奈之下,情理之中。

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最近几年发展如此迅速,并且不能仅仅用“迅速”就能描述得了的,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来看,这个行业已经大大地不正常了,再加上被诸多经济学家以及相关行业专家大加鞭笞,不满和抱怨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确实,这种呼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时代不同行业之间发展的失衡。房地产行业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大行其道时,注定要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由于整个体系十分庞大,不管中央的政策性文件如何指导,地方政府却有各自的对策,一级级地具体到地方,指导性文件不可能被完全落到实处,甚至常常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牵扯到政绩问题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如GDP、城市环境、城市运营、招商引资等,毕竟,地产行业的大力发展对于这些方面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这样一来,本来是一个很“正当”的行业,却由于被赋予了更多的“关照”,而变得“畸形”发展,这不能完全怪罪于哪个部门或者某个人,而是体制方面的缺失以及涉及到一批人的既得利益,直接导致不公正发展,从而在人们心目中间接造成地产行业的“暴利”和地产商的“暴行”,不过事实上,与其他行业来比,相对的结论是地产行业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优势,地产商也是腰缠万贯,一边是房价大幅攀升,另一边是中国富豪榜上,地产老板的优势越发明显,难怪社会财富分配如此不公平。

就拿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为例,2003年的房价一般都在3000元/米2左右,而到了2006年,很多楼盘一开盘就达到5000元/米2以上,上万元一平米的房子也已“绽放”于市场,而且房价还呈直线上涨趋势,各大地产巨头们正想尽办法不惜高价进行圈地,为下一轮的市场争夺战做足了功夫——这是中国一个二线城市地产发展的真实情况。而就在前几天,上海11万元/米²的天价成为各大媒体曝光的热点,虽说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都”,但出现这样的房价却大大不应该了。当然,从人性的角度看,富人可以有权消费自己通过正当手段赚得的钱,市场经济下的自由买卖也为此提供了方便,大牌明星及富豪们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别墅早已不是秘密,从这一点上讲,出现个别适当的高价房也正迎合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然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中国目前的情形好象不是如此乐观,因为高价房似乎越来越多,而且正在成为一个趋势,因为从理论上讲,高价房的利润更高。从表面上看,地产商们既赚了钱,还打造了地产“精品”,捞得名声赚得钱,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但是,还至少有三个问题:一是这些地产商们的“精品”行为有可能在全国引起跟风现象,造成太多攀比行为,从而再次提升住房均价,直接导致更多人买不起房;二是让贫富差距更加明显,激化一部分矛盾,从而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三是专为富人设计建造的别墅,再加上前后花园、停车场、游泳池等设施更是数倍于别墅的占地面积,一栋别墅建造起来,暂不考虑其他要素,光是土地成本就已经高得不得了,而且在惜土如金的城市里,这样的浪费就显得更为庞大了。因此,开发商怎么样把握开发之“度”,自有学问在里头,既要让房子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又要与时代发展相吻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和谐社会,地产开发商的社会责任心必不可少。

任志强先生说,他盖房子专门是为富人的。从原始资本的积累与社会演变的过程来看,其观点也有存在的合理性,这是一个必经阶段,因为他首先是个商人。但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像任志强一样的地产大佬们也应该已经赚了不少钱,如果今天他还坚持自己“为富人盖房子”的观点,并且大肆宣扬,那就是起码责任心的丧失,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先富起来的人有适当的公益行为,虽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可以通过道德的约束,让“权利”适当地变为“义务”。不过,这也需要自身觉悟的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时代的地产开发商不能仅仅将开发、出售房子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作为生活和赚钱的最大乐趣,而要体现真正的良知和责任。有一句话说得好,“赚很多人很少的钱”,或许,对于地产开发商,少赚一些钱,多开发一些能够惠及到普罗大众的住房,能够真正为需要的人们着想,这样的财富积累才不致于背负太多的沉重感吧!

这不但是责任心的体现,也是打造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个人的呼唤微弱,但还是希望能够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普罗大众的心态

“现实如此,如果再有一句呐喊,那就是:已经买了房的好好享受,有钱的赶紧买房,没钱的继续为买房而努力奋斗吧!”

据我观察,这一句话是引得众多“网友”们异常“愤怒”的“罪魁祸首”,就因为这善意的“呐喊”,却引起了恶意的非议。从人性的角度讲,这样的现象再也正常不过了,但是从社会发展进步及演变过程中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贯精神及人本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角度思考,我所提倡和呼唤的不是整天抱怨社会不公、发一些牢骚、等待天上掉馅饼等之类的消极思想,而是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目标、超越自我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及实际过程,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向上的力量和行动的步伐。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也毫无权威可言,但我相信,通过社会大众的共同思考及努力,将等待变为主动,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另有一番境界,而且,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风气也会焕然一新。

论及地产行业,我个人的总体立场还是站在广大买房者的一边(至少我也是其中一员,但并不是因为我是其中的一个个体才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因为卖出更多的高价房,肥了地产开发商的腰包,他们的既得利益可谓丰厚,而且大多花钱如流水,日子过得潇洒,最终却苦了买不起房或负债累累才买得了房的普罗大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在买方与卖方、穷人与富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这里,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买房与不卖房之间普罗大众的心态问题,而且是以现实的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以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社会发展,确实需要一些“愤青”适当地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引起大众深层次的思考,积极有效地使人们经常反醒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及如何解决的问题,但哲学上常讲“物极必反”,同样如果这种权利被扩大至“只看到社会的不公,却发现不了我们的社会时刻在进步”并时刻抱怨社会制度如何不好的时候,那就是国民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问题了,这样的问题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如何解决的关键所在。

按照我原文中的观点,从一定寓义上来说最后的呼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昨天、今天、明天。“已经买了房的好好享受”(昨天)——既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买了房,这样的成果在高价房漫天飞舞的时代实属不易,好好享受自然是正当的权利;“有钱的赶紧买房”(今天)——房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的,没有房子可住,就是不完整的生活,为了生活,有钱的人赶紧买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何况按照目前的情形,一时赌气不买房,过得了两年等房价再攀升至更高的价位时,岂不是让地产商们更加狠狠地赚了一把,而让自己损失更多,到时候孰得孰失,自然可以分辨一些了;“没钱的继续为买房而努力奋斗吧”(明天)——这一句话是我的主要出发点,最终目的不单纯是为了买房而努力奋斗,而是为了追求一种信念,唤起更多人的生活激情,抛弃只说不做的消极心态和行为,让个体向上力量的组合,形成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从而影响一个时代,创建一种真正和谐相生的社会氛围。

现实中许多人发出不买房以抵制地产开发商并最终让房价降下来的呐喊,这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买不起房,自然不能靠非法手段来获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而凭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自然也无法买得起日渐高涨的房子,因此,认为理所当然也是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等待房价的回落,以自己的消极来应对市场的积极,结果会怎么样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房价不可能暴跌,因为就目前的中国房地产而言,已经涉及到国民经济稳健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一个重要行业,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怎么样发展也需要积极稳健的方法来逐步引导这个行业,治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想一蹴而就,冒然行事,非但不能平稳解决矛盾,还很有可能会引起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大动荡,不管是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还是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显然与我国目前的国情是不相符合的;其次,或许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房价有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一再疯涨,但想要回落到让绝大多数人按照目前的水平就能买得起房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再次,又或者作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假设,哪天地产开发商大发善心向社会公布:从此房价维持原状不变或者还能“忍痛”降一点点,快来买吧!如果这样的“幻想”也能实现的话,那我们的普罗大众就能买得起房吗?我们有资格享受这样的“优待”吗?

显然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凭目前社会绝大多数阶层人的收入仍然根本无力承担即使不涨或者能够回落一点点的房价。

 排队买房的背后 《买房?不买房?》背后国人的“困惑”
假设归假设,也不太可能变成现实,但这样看来,即使“假设”立即变为现实,对于占绝大多数人的消费群体来说,现状还是改观不了多少。于此,不管“假设”成不成立,都无法解决当前大多数人买房难的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此种情形?

现在,也正要说到关键点上,那就是,不管政策怎么样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如何行使,决策者及他们的智囊团必然有一个规划在里头,普罗大众当然不可能实质性的参与到这些事宜上来。暂且抛开这些属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只是想讨论的问题是:买不起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呢?

无休止地抱怨?漫无目的地等待?到处控诉国家政策的偏失?大骂地产富翁的无情?乞求上天的恩赐?还是整天处于漫无边际的幻想之中?

当然,不满的情绪可以说说,毕竟言论自由,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自己以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来面对这样的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才是在当今社会中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新的转折点上,转型时期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观点和意见,这很正常。但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管每个人承不承认或者能否做到,他(她)必然有责任去承接时代所赋予自身的使命,并将这个接力棒继续传承下去,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如此实现层层递进式的良性滚动发展,这样才有可能给带有责任心的历史使命一个更完美的交待。

或许这样的语言,使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有点太大了,给人虚无飘渺的感觉。只是想要说明一点的是,当个人的责任心被扩大到一定限度时,那就上升到整个社会的责任心了,因此,于公于己,我们个体的责任不可或缺。那么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心怎么体现呢?

其他各个方面就不用说了,但就“买房?不买房?”背后国人的困惑(当然那也只是相对的部分人而言),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映射出这个时代的一些人对待生活及社会现象的态度,而从对于住房这个生活必需品的态度上,我们又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些人的责任与观念,想想看,过于消极的心态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利益?又或者会给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想必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精明”的答案,但明确的答案背后,我们大多数人缺少的是对正确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的决心和信心,大多只是对美好生活的态度仅仅是想想而已,无法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这样的现象,大范围上讲不仅缺少对社会的责任心,更会造成极坏的榜样,小范围内说不但缺少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而且也缺乏直面生活的勇气。试看人生之路,今天如此,明天会怎么样呢?

作为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个体,我本无心将矛头指向任何人,但也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只是以普罗大众(当然,只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部分群体)的心态来看待“买房”与“不买房”及各种层次的人们对这个现象的各种态度。我所提倡的,是在各种心情的背后,每个人都应当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将这种向上的力量付诸于实践的胆识和魄力,让正确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实践,让成熟的实践又反过来影响理论的提升。如此循环,必定使个体、社会、国家的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各个层面都将会受益无穷。

末了,再用一句话,那就是:愿每个人都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多一些积极,少一些消极,多一些向上,少一些抱怨。如此一来,生活应该会更美好,社会也应该更有希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2537.html

更多阅读

张绍涵VS张朝阳《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无损

偶然在《天天向上》里听到张朝阳唱这首《亲爱的那不是爱情》,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觉得张朝阳的歌声里有一种无奈之感。在那之前,我没有听过张绍涵的这首《亲爱的那不是爱情》。想那张朝阳也不是专业歌手,怎么也比不上原唱的功力,但他那有些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合帖 这个杀手不太冷下载

[原创]品味经典《这个杀手不太冷》最近这几年,在各种所谓好莱坞大片的强烈视觉冲击下,仍能记忆犹新,并在重温时还能让自己感动的好作品已经如同凤毛麟角了。虽然新的大片特技越做越逼真,场面越来越宏大,但往往也是看过就忘。有太多的导演

《我配不上她》全部的插曲 冰山上的来客全部插曲

《我配不上她》昨天看了,很开心。导演:吉姆-费尔德-史密斯主演:杰伊-巴鲁切尔饰Kirk迈克-沃格尔饰Jack克里斯滕-蕊特饰Patty类型:喜剧 爱情上映时间:美国:2009年《我配不上她》剧情介绍:柯克(杰伊·巴鲁切

《如果,我不是我》话剧剧本15年修订稿 如果我不是我剧本

声明:原创者欢迎非盈利性的团体自发排演该剧本,用于非商业性质的演出。商业性质演出请联系“盟邦戏剧”洽谈合作。请排演者、改编者们尊重原创者的署名权:编剧、作词/周申,原版导演/周申、刘露,作曲兼音乐总监/樊冲,作曲/蔡卓。剧中原

声明:《排队买房的背后 《买房?不买房?》背后国人的“困惑”》为网友森挽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