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财富风云人物: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英雄



 新富层出不穷

  财富英雄们的群像,组成了2003年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

  2003年年底,一条消息引人注目———中国著名企业家青春宝公司的老总冯根生做东,邀请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崛起创业的第一代中国企业家到杭州聚首,追昔抚今,畅想未来……

  步鑫森、马胜利……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的当年的企业家,在今天依然引起人们的尊敬。他们是中国的改革先驱。

  其中,他们中的不少人,直到2003年仍然奋战在第一线,如鲁冠球、冯根生等。他们,被视为中国的第一代财富英雄。

  被美国《国际商业周刊》称做“中国最成功、最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之一”、被《华尔街》杂志称为“国家式的英雄人物”的鲁冠球,是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是中国企业的常青树。他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他作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转折时期,都走在最前沿并且走得很好。他比他的企业产品更有知名度。他几乎荣获了当代中国企业家所有的最高荣誉。

  娃哈哈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额销售和纳税,并且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市场策略的成功确立了它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为宗庆后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尊敬。

  2003年,宗庆后可以称得上是最具企业竞争力的财富英雄之一。在宗庆后的率领下,“娃哈哈”成长为中国最好的品牌之一,毫无惧色地与跨国饮料巨头“抗争”。

  2003年,中国的企业家在各个领域中积极容身于改革之中。比如民营企业对国企改造、金融改革的介入。其中,渗透力最强的民营英雄张宏伟一直是金融领域的领先者。他的公司是中国最早一批上市的民营企业,他与其他企业家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由民营资本入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并参股民族证券、海通证券和新华人寿保险。东方集团是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之一,张宏伟也因此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成为民营企业利益的代言人。

  过得硬的钢铁英雄沈文荣是中共十六大代表。在他的率领下,沙钢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而这个行业过去一直是国有企业的天下。

  资本运作高手唐万里、唐万新及其兄弟是资本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大腕级”人物,他们控股五家国内上市公司,其流通市值高达215亿元,是国内民营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德隆秉承“在传统行业创造新价值”的投资理念,已经成为一个领先的战略投资机构。

  2003年,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是:新一代财富英雄带着他们的新兴产业在迅速崛起。知识化、年轻化的财富英雄以及技术信息等知识性产业创造财富奇迹的神话,正在现代的中国土地上涌现。

  2003年最令人炫目的是32岁的企业家丁磊。他的公司提供网络短信服务,这招致很多电信公司的艳羡。他的资产约为13亿美元,高于2002年9月时的9亿美元。

  30岁的盛大网络的总裁陈天桥,也是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这位复旦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凭借《传奇》游戏,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演了自己人生的传奇。盛大是成长特别快的公司,2002年纳税1亿多元,员工500多名。网络游戏《传奇》至今注册用户已经累计达1.5亿人次。软银2003年年初向其注入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该公司正在筹备海外上市。

  作为新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化、年轻化企业家代表,郭广昌是较为年轻的企业家。他的多元化投资非常成功。他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市值也颇为庞大。

  与郭广昌及其他3个伙伴共同创办了复星集团的复星高科技集团的梁信军,如今主要负责重大项目投资,包括信息产业和媒体投资。其中主要的项目包括控股南钢股份等。

  而制造创业奇迹的英雄吴鹰的创业历程,则是每一个“海归”的梦想。他在一个成长性最快的行业———电信行业中,缔造了一个市值30亿美元的企业,亲身实践了他从国外带回的经营理念,靠“人才、科技、管理和资本”做大企业。UT斯达康是纳税较多的企业,仅在国内的纳税就达到了12.5亿元。

  英雄不以大小论

  2003年,刚结束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众多的私营企业主们又是一个利好。

  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给予充分的肯定。人们更为欣喜地看到,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成型,是一个急速上升的新兴阶层,而且这个群体的阶层意识正在觉醒。这个阶层以强大的经济影响力隆重登场。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及其他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联合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对中国私营企业和企业主持续进行了10年的调查,调查发现,私营企业主阶层———企业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经营管理为职业,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转化而成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生的社会阶层,他们的阶层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已经萌芽,并且同这个阶层本身一样,不仅在迅速发展着,而且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从1993年到2002年,登记的私营企业缴纳的工商税收由10.5亿元增加到945.6亿元,10年增长了89.1倍。

  1996年至2001年五年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规模翻了近两番,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减员情况下,净增从业人员2368.2万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代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社会阶层有如此大的社会贡献。富人成为普通中国人的荣耀与梦想。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诉求正在成为整个阶层的意识。与强大的经济影响力相比,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政治、社会领域的影响力却非常微弱,显然这种不相匹配的状态是注定要发生改变的。他们自发地试图在政治领域里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在浙江义乌农村,中国最小的官———村官,正成为那里身价亿万的老板们热衷的目标。

 2003财富风云人物: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英雄

  2003年,他们中间的代表人士,被选举或被推荐为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委,被选为各级劳动模范。2003年度,全国有8家私营企业首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有3位私营企业主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有一大批企业家参政议政,如浙江飞跃集团的邱继宝等参加了全国“两会”;浙江传化集团的徐冠巨成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处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个社会阶层的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5月底,他们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共计捐钱、捐物达3.5亿元。实践表明,他们在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003年,国有企业负责人也在带领员工们努力奋斗。这当中有数不胜数的例子。中央在2003年出台的对他们的考核办法,将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振兴东北的口号在2003年叫响。

  英雄不以大小论。“小财富英雄”也以他们的招数创造着奇迹。比如浙江有个富翁,靠养野猪成了富有者。最初,他的这个“奇怪的念头”曾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然而就在这嘲笑中,他的“异想天开”成为了事实:他成了亿万富翁。

  中国的企业家不仅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精神。比如,浙江企业家创造了“浙江精神”,他们也是“浙江精神”的具体实践者。在2003年举办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上,“温州精神”论坛及青年论坛对“温州精神”乃至“浙江精神”都作了热烈地讨论。正是企业家们的开拓创新精神与行为,鼓舞和引领着人们为开创文明而奋斗。这些大大小小的英雄们,这些有名或没有名气的英雄们,他们通过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在个人财富增长的同时,带动员工和社会财富共同成长,这样的财富英雄是人们真心认可的。他们,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

  财富排行榜的批判

  人们对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尊重永远与对财富真实性的怀疑并重。因此,有人忍不住对几个外国人这几年所排的中国百富榜迎头痛击———“2001年纯属乱凑,2002纯属瞎掰,2003年纯属胡扯。”

  话说得绝对了一些。但对一些排行榜的不真实、不科学、不权威,这话说得还轻了一些。那些排行榜不负责任的炒作,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它们向人们误导了某种价值观,贻害无穷。

  有人认为,财富英雄榜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其意义在于它把财富及富豪推到了前台,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透明度,让海内外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越来越备受关注的中国及中国经济、中国的优势产业以及社会财富增长状况。以此也可以引起富豪们对自身行为和形象的自律,引起人们对财富及富豪的关注与思考。

  但是,对许多财富及富豪的了解都处于模糊状态,编制出的财富英雄榜又怎能不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形?

  尽管胡润强调,他的数据来自公开的报表,但他怎么知道,那些报表也可能不真实?

  “财富英雄制造者”会犯一个低级的错误:把一些本是国家或集体的财富全算到了个人头上。他们不明白一些经理人创办并掌控企业,但是这和所有权是两码事儿。

  另外,有多少富豪的财产是实的呢?

  胡润也许还不知道,他无意中编制了“虚假数字炮制出来的富豪”神话。那些两本账的上市报表有多少是真实的呢?越来越多的富豪与公司的CFO(首席财务官)躲在幕后编制满天飞的假账。一些富豪与CFO变成企业大骗子(C o rp o ra te F raud O ffice r),或是首席大骗子(C h ie f F raud O ffice r)。他们在财报或者账目上的真实谎言,恐怕是连大英百科全书也难以容纳。随手拈来就有安然、世通这样的造假教科书。

  有人总结了他们的“造假大法”:第一种是假账真算。会计们用以记账的依据本身就是虚假的,就算会计再认真工作,最终产生的会计报表数据也依然是虚假的。在国内,这类假账的应用者是“闻名遐迩”的黎明股份和银广夏。另一种是真账假算。目前的市场情况就是这样,那些讲真话和实话的企业反而会受到市值跌落的惩罚,而人为修改财报的企业却能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那些老板都曾要求至少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过一次修改。为了赢得公司股东的信任,每隔一段时间企业就必须发布一些利好消息,以欺骗股东和投资者。

  做假主要从资产、销售、成本、税收等方面来进行,再辅以花哨的报表蒙人。

  第一计是暗度陈仓———比如在资产重组中,有的通过虚报置入资产价值(包括当期利润)一边给被重组企业送利润,一边还赚它的钱,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计是李代桃僵———这一招多用在上市公司的保壳过程中。为了保住公司的壳资源,他们不惜牺牲集团公司的部分利益。使用这种计策的典型例子就是公司以不良实物资产对外投资。

  第三计是瞒天过海———隐瞒坏账或重大损失隐患不报,使之成为危及今后的地雷。

  第四计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的虚报利润是最常见的造假行为。

  第五计是借刀杀人———秘密武器就是利用预提损失准备金的机会,透支亏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下年度的费用负担,而且预提过头的报损项目还有可能转为盈利。

  第六计是声东击西———一是变更费用项目。二是变通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

  第七计是偷梁换柱———在逃税方面多用偷梁换柱功夫。

  第八计是走为上计———一旦情势对己不利,便人间蒸发。

  对那些泡沫英雄,胡润们或者会说无法知其内幕。但你连内幕也一无所知就在那儿向更不知内幕的公众推出披着光环的你的“财富英雄”,这种靠虚假不实的报表数据炮制出来的“财富英雄”当然会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品质最重要

  而福布斯只重数字不重企业家品质的排序法更使人们怒不可遏。虽然胡润也在强调财富的品质、财富的意义之类的。

  人们关注富翁的品质更胜于关注他是否上了财富英雄榜。民众并不是要强求富人们一定要做些什么,广大群众并没有所谓的“仇富心理”,他们的要求很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致富。通过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在个人财富增长的同时,带动员工和社会财富共同成长,这样的致富人们不仅不会仇视,而且赞赏它为一种美德。这样的财富英雄才是人们真心认可的。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更关注富豪之财是否取之有道。

  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不少富豪之所以能够一夜暴富,并非仅仅在于他们的违法乱纪经营。他们显然“充分”利用了中国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不完整性或缺陷。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投机成为了一代富豪的起家根源。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现实的处境,导致很多私营企业“先天不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提出,民营企业存在“行为的政治化”,即民营老板为更进一步筹得资金常常“拉大旗做虎皮”,通过种种暗箱操作,与政府高官要员之间攀上似是而非的关系,甚至通过炒作等手段成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综合多位专家学者的说法,除了贿赂官员“攀高枝”,民营企业存在的“通病”是:假冒伪劣的始作俑者;逃税漏税严重,甚至有企业每隔两三年即更改公司注册以利用“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政策;违规违法经营,包括无证经营、使用童工等。种种原因,造就了中国的“弱势民营企业”及“弱势民营企业家”。据说,曾经遭遇过“灭顶之灾”的史玉柱,在乘坐飞机时就列出了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

  但是,许多人并不认为这些企业家有原罪,而且认为“原罪”的概念是含混的。其理由首先从唯物主义观念看,人的观念、行为是后天形成的,不能做先天判断。其次,“富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三,利用国有资源不等于“原罪”,只有非法利用国有财产或他人财产,在法律上才有罪。第四,不是所有的致富都利用国家资源。只要是合法的,就应该是合法致富。第五,大多数人是勤劳致富的。

  魏杰教授说:“中国民营企业应该进入洗礼阶段,对公众讲清楚我不是污浊的,我的整个原始积累是抓住了中国的历史机遇。好多民营企业已经突破了为自己赚钱的阶段,是事业的问题,事业问题就要对历史有个交代。讲清楚了社会才会更好地认同你。”

  有识之士同时呼吁,不能因为富豪们先天不足,有这样那样的品质缺陷,便“将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生产的重要核心,如果“东部歇一歇,富豪动一动”,将导致中国经济的倒退。

  不承担社会责任

  2003年9月中旬,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和《中国税务》杂志联合公布了2002年私营企业纳税50强,人们吃惊地发现,2002年度《福布斯》富豪榜100人中只有4人上榜,其他媒体评出的富豪中,400名中也只有12人上榜,并且50强纳税总量也只有12.4亿元。

  “富人纳税”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在今天才有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造就了无数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的同时,也使社会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什么富人偏离了社会认同的价值?而多大程度的偏离,将会超越社会容忍的限度?富人占用了较多的公共资源,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从富人自身来说,纳税牵涉到富人对既往致富之路的肯定以及对现有社会稳定价值体系的认同,即把自己作为社会前进的正面力量。很难想象富人作为一个整体,会想方设法逃税。

  另外一个富豪不负责任的突出行为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59岁现象”了而未了,如今又发生了“董事长蒸发”。作案人过去侵害的是国有资产,而今侵害的是所有股民以及员工的利益。

  两种现象却是同一病根,那就是企业官与行政官一样,大权独览,一手遮天。所以人们说,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妨先在企业认真实施,看看企业是不是“乱了套”?

  这一切,可能都是排中国富豪榜的胡润们始料未及的。

  据说有鉴于胡氏中国富豪榜的诸多缺陷,中国自己的杂志终于坐不住了。于是,中国《财经》杂志声称:“并未牢牢盯住企业家的财富,而是更加看重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权威学者对他们的评价。”所以《财经》杂志最后经史美伦等15位国内权威人士评选出的10位中国未来经济领袖是丁健、王传福、田溯宁、严凯泰、郭广昌、郭为、辜仲谅、蒋丽莉、谢国忠、韩俊。除了郭广昌,其他9位与福布斯和胡润的富豪榜前十名并没有重合。

  之后,已有不少媒体和一些部门联手,准备搞这个那个不同名目的“排行榜”;甚至,一些广告公司、一些有点权力的部门也“扬言”要搞“排行榜”。不管他们对外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其真实的目的无非是捞点“票子”大伙儿分分。

  笔者担忧:几年前滥评企业家的旋风,会不会以变种的形象,再在“神州大地”刮起来?

  笔者断言:如果有关部门不及时果断地制止那一窝蜂似的排行榜,那么,2004年,一定会是一个各类排行榜泛滥成灾的“排行榜大年”。

  正在崛起的新生代

  有人分析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每隔3年,100家企业中就有近68家死亡;每隔5年,北京中关村100家企业就有近92家消失;每隔20年,中国80%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进入一个行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存却非常困难。市场越来越破碎狭小,利润越来越透明稀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惨烈的传统市场,剑走偏锋的思路也许会把你悄然带进求新求异的陷阱;政策机会是中国企业最青睐的投资方向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政策方向的调整、新政策的出台对相关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但对政策性机会的盲目追求却常使投资者在毫无准备的时候,一步一步踏进政策性投资陷阱中。还有非市场竞争陷阱、人文环境陷阱、求新求异陷阱、规模经济陷阱、短期利润陷阱、“项目运作”陷阱、品牌延伸陷阱、并购陷阱等等。

  因此,越是在这种背景面前,中国越需要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尽管一些企业家频频“出事”,但一些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认为,企业家的道德

  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其功能和价值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崛起的最核心的环节。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一系列的因素,都取决于经济实力。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没有企业,没有经济实力,一切都无从谈起。

  中国需要这样的“财富英雄”:面对复杂的市场,有敏锐判断力、有准确的决策力、在人群中有一定政治影响力、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导地位、在所处行业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企业纳税和销售额、解决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烈、合法致富、通过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在个人财富增长的同时,带动员工和社会财富共同成长。

  富豪风采依然的那一批原生代民营企业家留给新生代的无形财富尤其值得珍惜,像柳传志谋定后动、“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的管理风格和稳打稳扎、心无旁骛的战略精神;鲁冠球“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慎重对待”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经营原则;刘永行“为实现远景从不间断”、“信誉至上”和“做企业就是做人”的企业理念;南存辉的“用产权革自己的命”的创新精神等等。

  承认原生代在中国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价值,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一代企业家群体、特别是对失败群体进行整体反思。

  胆大敢于冒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精神有某种程度的吻合,但仅有胆大和冒险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市场格局发生逆转以后。原生代失败族的另一个精神缺陷是,他们在价值观上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他们在饱尝冒险精神结出的市场甜蜜果实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将其他一些更为重要的市场精神抛在了脑后,比如合作,比如诚信。

  第三代“阳光富豪”跟他们的前辈比起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学历较高,财富的第一桶金大多比较干净。第一、第二代的民营企业家普遍文化不高,大都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半路出家,杀入经济领域,但他们的手下却物色了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助手,这批人目前已逐渐转型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第三代杰出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历高、年纪轻,视野开阔,他们对市场经济下国际社会通行的法律、法规规则烂熟于心,他们将成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希望。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锡生教授认为,富豪的诞生是需要特定的环境,例如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民众对富豪们的期望。富豪的财富既然来源于社会,他们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他们的义务。任何一个富豪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人为本,才能成为企业的“常青树”,否则只能“短命”。

  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与诸如依靠倒卖批文等特殊社会资源而一步登天的第一代富豪不同,中国民企新生代正在崛起。所谓新生代民营经济,魏杰给它归纳出5个特征:一是形成于中国经济从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的时期,靠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开发与创造而发展;二是创业者基本都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三是经营活动非常理性,在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上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四是创业者创办企业具有自我选择的自觉性,把创办企业当成自我价值实现的自主选择;五是企业文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2181.html

更多阅读

袁非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员工?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营销员工?笔者认为,符合以下标准的营销员工,就是我们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标准之一:具有强烈的金钱欲望  营销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做营销,本来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大风险”、“大收益”。营销人员

店铺文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店铺文化?

摘要:企业文化对零售店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时下流行的一些被我们的零售企业奉为经典的口号很难经得起推敲,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店铺文化?本文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的店铺文化应该通过模仿、

第34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5)

系列专题:《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听说了此事,便叫来阿基勃特,问他:"别人用‘每桶4美元‘的外号叫你,你为什么不生气呢?"阿基勃特答道:"‘每桶4美元‘不正是我们公司的宣传语吗?别人叫我一次,就是替公司免

第33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4)

系列专题:《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  "我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要找更多的技工,其实不用这些技工也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  "因为真正的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技工只是手段之一。"  大多数人觉得他的话不着边

第32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3)

系列专题:《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所以,企业迫切需要的是那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人才。  在老板眼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比一个员工处理和解决问题,更能表现出他不可

声明:《2003财富风云人物: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英雄》为网友大妈杀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