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对企业动态股权激励制的研究》(编



本课题在江西省社科规划领导和同志亲切关心下,于2006年批准立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即召集有关成员布置了课题研究任务。截止目前,课题研究进展顺利,预期研究成果均已完成,现予结题。

一、成果内容和研究方法特色

本课题研究的是企业动态股权激励制的有关内容。所谓“动态股权激励制”是指1998年发源于我国湖北省襄樊市国企改革的动态股权制,当时动态股权制在该市进行试点取得了很好效果,吸引了上至中央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至今天在部分媒体上仍有看到,但研究情况已大不如前,每年在期刊网上检索到的研究文章数量不过数篇而已。

有基于此,笔者从2002年开始及在湖北省华中农业大学学习读书期间,即已对动态股权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动态股权制的制度构建和实施有自己的一点看法,并形成于诸文字,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上相继发表了若干文章。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动态股权制的国内前期研究综述;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产权动态激励机制;动态股权制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制度比较;“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自身的理论体系;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实践中应用的若干种不同的模式分析;“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可行性及具体应用模式设计等。

从研究方法特色看,主要是运用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提出了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基本公式为主的系列模型计算公式,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对于管理的研究起到了实际的优化作用。另外,就是运用了制度比较的思想,通过选取典型股权激励制度作分析,提取了蕴含在它们中的宝贵经验,而且,通过比较也发现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独特的优势所在。首先,该模型较全面地兼顾了新老股东(可以是新入股的员工和原单一投资者,也可以是新入股投资的企业法人)的历史贡献和现实贡献,较好地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符合公平原理的基本要义;其次,它不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激励工具模型它是有效的,而且,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兼容性的激励工具,可以在现有的制度中兼容使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激励机制的插件它却可以使得原先的激励效果更加的优化了,即它不仅能增强对员工的短期激励效果,而且从长期看也有效。同时,也可以设定它对原有的激励制度或人员、股份不起作用,而只对新增加的或指定的部分起作用。可见,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实施也可以具有选择性。

二、主要观点、理论建树及创新

(一)主要观点和建议

1、以经理人为例,指出传统股份制存在的分配问题:

①“在传统按股分配方式下﹒﹒﹒棘手的是经理人的股权份额何以增长,特别是在经理人拥有股权份额较小的前提下,他对企业独创性的贡献仍不能得到体现而受到较少激励。”

②“业绩(指群体业绩比方说公司的利润)和分红不直接挂钩(分红所得与业绩之间没有一个直接的乘数)也是一个问题,这也将促使经营者采取其他不利于企业的手段以弥补其损失。”

2、建构了“兄弟公司”虚拟企业模型,对股份制的分配缺陷有直观描述。指出:

“在股利的分配上,按股分红,红利不与实际业绩挂钩,大家同股同权。可以认为,这种按预先出资额的分配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平均主义,在此意义上,红利已经不是激励,而是与不同个人地位相称的待遇,是一种按级分配,而非按绩,其不合理性显而易见,如同上面兄弟公司的案例一样。”

3、构造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股权制下的分配问题实施优化:

①模型的概念: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即是在预先划定每位员工所享有的静态股权比例(初始股权比例)的基础上,按照其所负责业务(项目)给公司带来的税后贡献率超过其初始股权的部分进行的直接计算,是一种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相结合的方法。这种动态股权分配比例每年都根据所有员工当年的贡献计算一次,是一种直接对当年业绩的回馈,而不能延续到下一年使用。”可见,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一种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有机结合的激励体制。

②模型的计算公式

Rn'=(Pn/∑Pn–Rn )×r + Rn

Rn'表示某员工动态股权比例,Rn表示某员工静态股权比例,Pn表示该员工当年负责项目的净利润,∑Pn表示公司当年所有项目的净利润,∑Rn'表示全体员工当年动态股权比例的总和,r表示股东大会通过的当年贡献分配率。

③采用模型对员工短期行为的影响(起到了强化作用):

“在弟弟当年业绩分别是0万、10万、50万、100万四种情况下,弟弟的股权为3%,假设所有项目净利润∑Pn为100万元,r经兄弟协商为30%,则弟弟、哥哥二人的动态分配比例为如下集合:(2.1%,97.9%),(5.1%,94.9%),(7.1%,82.9%),(32.1%,67.9%)。而此前不论何种情况,即无论弟弟和哥哥是否努力,他们的分配比例始终为(3%,97%)。”可见,采用模型后由于分配能更直接地与员工业绩挂钩,从而较之前对短期激励能产生更显著影响。

④对长期行为的影响(起到了约束或激励的效果):

“为了缩小经营者和所有者对合理股权配置认识的差距,在企业利润分配方面,可以构建经营者更高股权比例激励的自动转化机制,﹒﹒﹒将应分而未分的利润按面值转作员工股本,使其静态股权比例发生改变。”转增后,便得到如下结果:“若经营者业绩率上升(即Pn /∑Pn大于Rn)时,静态股权比例上升;若业绩率下降(Pn /∑Pn小于Rn)时,静态股权比例下降;若业绩率保持应有水平(Rn)不变,则静态股权比例维持不变”。这样的转增结果与当期业绩增减的对应关系无疑等同于在经营者与大股东之间构筑了一条“软约束”机制,使每个人相对其他竞争者其业绩都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相对比例)而不能偷懒,即“不进则退”。

(二)理论建树

1、提出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这种新的股权激励制度,并概括了其基本的思想内核和模型的基本计算公式;

2、在上述基础上,概括出了“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适用于在研究的时间区域范围内影响模型计量的企业实际环境未发生实质性变动的情况),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和检验,特别是对个人绩效(利润)与组织绩效(利润)的九种不同组合情况下模型的应用分析与计算;

3、在上述静态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适用于在研究所截取的时间区域范围内企业实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动和影响的情况)。对影响静态模型应用的企业环境变动因素进行了分类归纳,按照影响模型计量的优先次序逐步构建出能充分适应企业内部各环境因素综合变动影响的总模型,即动态模型。

4、在完整设计出“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股权激励体系的静、动态组合模型的基础上,以虚拟案例分析的方式解构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企业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反映出模型对企业员工个人的激励效能、对企业收益再分配的影响及对企业股权结构整体变化的影响,为全面探讨激励模型在企业实务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供了较完善的数据支撑。

(三)创新点

1、该模型计算公式同时包容了按股分配与按绩分配的思想,并使之具体化,在公式中以加权的形式出现,对股权值(用股权比例表示)与绩效值(用业绩率表示)分别赋予不同权重使其在计算员工最终收益分配率上形成了有机结合。

2、该模型不仅能有效提升对企业员工的短期激励,而且在该模型下通过对员工当年未分配利润的转增股本能自动实现个人股权份额随员工当年业绩的增减而出现相应的增减变动,从而从长期上构成了对员工的激励(或约束)效果,即“不进则退”(短期业绩不佳虽然会使个人股权份额减少但幅度很有限,但长期的个人业绩不佳则将使个人股权份额逐步缩小和越来越丧失其权益,对个人是不利的)和“以小搏大”(起始股份为小股权份额者与起始股份为大股权份额者在“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所营造的全员化动态博弈的平台架构上均能得到有效激励,它使得优秀的人才不仅能胜任现任岗位,取得按模型分配下考虑了其贡献比例的相应的激励性报酬,而且,只要努力,每年在人力资本的相互竞争中均能取得较好的相对业绩比例即业绩率,他的股权份额将随每年的未分配利润的转增而逐步上升,最终形成对己有利的股权结构比例,在年年的动态分配中获得更好的分配基础比例。因为,每年的动态分配率的计算是根据员工当期分配的初始基础比例与当年根据相对业绩形成的贡献比例之和)。因而,它能有效地促进员工(或不同员工群体)之间相互竞争,主动追求个人业绩增长,从而形成对己相对有利的业绩比例,打破原有固定化考核和分配制度体系下的竞争力“休克”,引发企业内部人力资本间强大的动态博弈,并且这种相互间的博弈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发展有了“核”动力。

3、如上所述,该模型不仅能促进形成对员工个人的有效激励机制,而且能促进员工间不同利益团队(群体)的建设,或是在原有团队格局上的优化,从组织上构建起有利于发挥个人作用的机制及其保障机制,从而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组织建设。

三、学术和应用价值

(一)学术理论价值

1、股份制在历史上实行了几百年,至今我们尚处在对股份制的学习和借鉴阶段,还谈不上创新,关于股份制的分配问题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比例划分如何恰当层面,对股份制所固有的分配缺陷还没有足够和清晰的认识,而“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理论则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股份制的按股份的固定比例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缺陷,对股份制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

2、“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突破了传统股份制下把股权固定化的常规,探索了一条新的有利于实现股权动态化的路径。

3、“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所实现的股权和分配结构的动态化是有机一体的,它按照预先定义的绩效计量方法和收益分配标准进行收益的分配,充分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

4、“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激励思想与公式设计与传统股权激励制度相比,实现了两个新的结合,即“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的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结合”,具有很好的创新性。

(二)实践应用价值

1、“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能很好地与其他现行的激励政策兼容。由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实际上只是一种新的计算分配的标准,而与企业现行的其他政策没有矛盾和冲突关系,故它的应用不会造成对现行政策执行的影响,没有矛盾和冲突,所起到的只是一种对现行收入分配体系的改善作用。

2、“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简便易用,可操作性强。由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分配计算公式只是考虑了员工的股权比例和相对业绩比例,这两个数据均易求得,采取这样的分配计算公式不仅兼顾了员工的历史和现实贡献,合情合理,并且便于利用计算机和管理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3、“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具有极其宽广的应用范围。由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只是一种对传统模式加以改良的分配标准(该标准同时体现了按股分配与按绩分配结合的思想),同时由于模型计算公式中股权比例可以用固定工资比例或岗位津贴比例等衍化,而对业绩的定义既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这使得该模型的应用具有了极其广泛的空间(可以适用于企业、事业等一切股份制和非股份制的社会组织的分配改良)。

四、获奖及转载、引用情况

1、《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按股分配缺陷的修正》载《企业经济》2005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07年5月以关键词“股权激励模型”对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进行“全文、精确和非扩展性”检索所查所有文献仅本文1篇。

2、《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按股分配缺陷的修正》一文自发表后,获得强大的网络反响,转载此文的达数百网站,其中不乏权威和学术机构网站。聊举数例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国家信息中心市长专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软科学共享平台、经济学家、学说连线、经济学阶梯教室、浙江大学企业教育管理联盟、浙江师范大学数学建模研究会、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等。另外,该文在转载方面还几乎囊括了经济管理类的权威专业性信息网站(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国人力资源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博锐管理在线、清华-光环项目管理培训网等)和许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网站。

3、《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按股分配缺陷的修正》获2007年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2007年在CSSCI核心刊物上发表的3篇“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系列文章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五、不足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题自2006年立项后,围绕“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以下简称模型)激励机制的设计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由于研究周期较短,目前还有许多方面尚未涉及和深入,有些论断还只是管理预测,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加强理论和实证分析。这几个方面包括:模型与其他股权激励机制的比较;模型如何与现有激励方式兼容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典型股份制企业应用的案例分析;关于模型能跨行业跨所有制类型跨岗位应用的进一步理论和实证研究;模型所涉及的分配改革如何更有效地与组织的绩效考核紧密配套,如何共同营造出组织内部有效的机制环境和激励文化、其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该如何设计等;有关实施股权动态化可能涉及的法律障碍及解决;模型在应用推广时可能遭受的阻碍及相关人员的作用心理机制,等等。

 

附:项目最终成果一览表

 

 

                                                 

                       《对企业动态股权激励制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郑玉刚

                         2007年7月31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2089.html

更多阅读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月山镇红星学校叶桥华执笔一、研究背景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

声明:《股权激励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对企业动态股权激励制的研究》(编》为网友迷路的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